強大的秦朝政權,僅過了十幾年,為何會被下一個政權給推翻取代?

執爸KkIQ1093


秦朝實際上是一個最被大家誤解的朝代,真實歷史中,它並不像教科書中說的那樣暴虐,也沒有猛於虎的苛捐雜稅。但它的快速滅亡卻也是必然的。為什麼呢?我通過三個大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新生進步的社會制度不可能在短短十幾年內就能夠站穩腳跟。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不論社會制度(生產關係)怎樣進化,都不可能和平度過。因為每一次變革都將嚴重侵害到老統治階層的根本利益。秦國的變法中最終要的一點是打破了舊的貴族制度,平民和奴隸有機會獲得自由,甚至獲得貴族的權利。但又不可能所有的秦國人都變成貴族,因此,剛剛得到社會地位的秦國人就必須要鞏固自己的統治階層地位。怎麼做呢?侵略他國!而侵略過程中必然會導致民族矛盾日益加深,這也為後來的群雄並起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第二,秦國只是利用秦國一國之國力卻妄圖統治七國之百姓。一種新型社會制度的最終能夠穩定下來,不可能僅靠單方面的改變生產關係就能做到,還需要有很多其他輔助的社會關係。就比如管理階層的選拔方式,秦朝時期雖然擁有天下的財富,但卻沒有用天下的臣民,真正的權利層還只是秦國人。這樣就嚴重導致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嚴重激化!如此一來,想要七國遺民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為什麼說秦朝是史上最被大家誤解的朝代呢?因為實際上,秦朝確實讓普通百姓都有了晉升權利層的機會。換句話說就是給了所有人一個擁有自由的機會,也導致了七國遺民中的貴族嚴重喪失了權力和地位,也最終使得這部分人激烈反抗。我國古人識字的人很少,能夠編寫“檄文”的基本上都是原七國中的貴族。所以,讓後人瞭解秦朝暴政的也是這些人,而秦朝的仁政卻少有人知!

最後,政權的是主流思想很重要!現在商業培訓中經常會有講師說“有些人適合打江山,有些人適合坐江山”,就是這個道理。法家思想的確可以激發人的潛力,但是人畢竟是人,激流湧動之後還需要歸於平靜。但是通過法家思想實現富國強兵的政權不可能直接放棄原有的統治思想。因此,一種更適合封建王朝穩定的新型思想儒家思想必將取代原有思想體系,進而將原有思想體系的繼承者“秦朝”趕下歷史舞臺。有人會說,漢朝的初期統治也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思想。沒錯!道家思想最大的表現力就在於此。為什麼這麼說呢?秦統一之前,連年征戰,民不聊生,甚至可以說老百姓雖然渴望平靜生活,平安人生,但幾乎都要忘記太平盛世的樣子了。但是秦朝卻給了大家這樣一種生活。但是就是像是工作一輩子的人退休之後不知所措是一樣的,這些人往往很難在平靜的生活中找到自我。所以緊接著又一次混戰時代開始。而這個時候的“無為而治”恰恰是最好的洗腦手段,能夠然那些蠢蠢欲動的心歸於平靜,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二帝的“休養生息”。

秦朝的強大毋庸置疑,但是,單方面的強大不一定就是最適合社會發展的。就像自然界中,總會有食物鏈的限制,也類似於我們小時候玩兒的動物棋,總是循環的。強漢和盛唐不同樣最終滅亡了嗎?而且都是在強盛之極時急轉直下!世界上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變化”!總歸是適者生存。用一句比較文藝範兒點兒的話就是“強大的外表之下還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大蝦掰


大家好!我是燕月閣!

如有不對,煩請指正。若有不同,恭聽君言!


關於秦朝

秦本是西部邊陲小國,東方諸國都視之為蠻夷之國。直到秦穆公時代(有說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的說法)才有所改變,又經歷了秦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自此法家思想治國在秦國的發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秦惠文王時代的張儀連橫,秦昭王時代的魏冉相國、范雎遠交近攻,秦莊襄王時代滅周,秦國已然從一個邊陲小國成長為一流強國,傳到秦王政時秦國已經開始統一六國。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國攻滅齊國,至此秦國統一天下。秦王政,自稱“始皇帝”,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國家。

大秦恐怖如斯,為何依舊速亡?

秦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築長城修直道,一時威遠天下。強悍如此,秦朝卻只存在了短短16年,就被劉邦滅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秦國速亡呢?

  1. 過於嚴刑峻法,大多暴吏酷刑。秦朝法律苛刻嚴厲,不講變通,毫無人情,民怨嚴重。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也是因為大雨耽擱延期,去死不去也死,不得不起義,且引起廣泛響應。

  2. 秦行暴政,苛捐雜稅,徭役繁重。到了秦二世時代,苛政猛於虎,繼續大量徵發徭役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墓地,並進一步擴大徭役範圍。嚴重違背了天下百姓,渴求安定生活的願望,激起百姓的怨恨。

  3. 東方六國舊貴族依然在暗中進行反抗分裂活動。秦滅六國,堅決打擊六國貴族,嚴重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暗中聯合積蓄力量反抗秦國。


  4. 六國人民對於故國仍然有較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項羽起義,借用的就是楚王的名義,引起了廣泛的響應,由此可見六國殘留的影響依舊較大。

  5. 秦二世,個人素質遠低於始皇帝。其昏庸無能,貪圖享樂,殘暴不仁。在位期間,殺害兄弟手足(秦亡還有誰幫你?)和中央地方官員,加重暴政。

  6. 奸臣當道,霍亂朝綱。趙高矇蔽皇帝,陷害忠良,排除異己,目光短淺。在農民起義初中期,對之不以為意,矇騙皇帝,放任成長。

  7. 秦始皇,沒有早立儲君,給沙丘政變提供了機會。始皇帝在位期間,追求長生,沒有早立太子,一方面於朝局不穩,一方面給胡海趙高等人提供了機會。

  8. 秦始皇帝的死亡。秦始皇統一天下,有很強的威信和震懾。東方六國舊貴族對於始皇帝都是懼怕的,因而很多起義都是在始皇帝死後爆發。

縱觀中國曆代王朝,很多王朝的滅亡都是來源於內部,都是因為引起百姓怨恨,進而爆發社會起義,導致滅亡。秦朝的滅亡,對當今仍然是很好的治國例子。以史為鑑,吸取經驗教訓,這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目的。說到此處,答者偶有感慨。當今青少年犯罪和社會貪汙腐敗儼然成為了民眾關心的問題,我想學習秦朝的嚴刑峻法(不過度)是不是會有著良好的效果呢?畢竟熊孩子就得治!





燕月閣



7891978255904


原因很複雜,積存的因素和偶然的因素合在一起葬送了這個偉大的王朝。

一、歷史的積重難返。戰國七雄的紛爭,秦國勝出,這一點讓六國不服。要知道,秦居於西陲偏遠貧瘠土地,本處劣勢。劣到什麼程度?綜合國力上,曾經的大哥楚國召開六國參加的聯合國會議,準備瓜分秦國。文化認同上,秦處西陲,地接蠻夷,六國將之也視為夷狄。就像日本近代兩次暴打我國,我們卻一直叫他倭寇或小日本一樣,天然地看不起他。

二、聚合的初步艱難。秦掃六合,首次一統。這個首次太難了,畢竟中國人的守舊意識太重。直至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你要幹個什麼事,還要找一下前人的例子來論證自己的合法合理性。否則,你就會被視為特立獨行的瘋子。所以中國歷史上的每次改革都步履維艱,更何況大秦帝國第一次統一華夏。

三、貴族的強烈反撲。啥叫革命,革誰的命?舊貴族是也。秦的統一首先覆滅了六國貴族的利益,比如楚王后代去放羊了,楚將的後代去耕田了。他們接受嗎?不,一點都無法忍受。所以,他們一直蠢蠢欲動,時刻準備死灰復燃。

四、政策的調整滯後。秦國起步艱難,只能用非常手段辦非常之事,為了取得戰爭勝利,使用了暴匪般的政策,如以人頭論功賞。法家政策的剛性使得改革家商鞅先生也殉葬於自己制定的政策——出逃時無人敢收留,否則連坐。戰爭特殊時期,非常政策可以理解,但和平時期不及時調整就會激起民變。陳勝吳廣起義就是這麼發生的。秦亡後,大家都知道了可以“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坐天下”的道理。

五、攘外而未安內。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承繼了祖先的霸氣,志向遠大,視野寬廣。任期內,開疆拓土成為其主政方向。軍事實力主要投放邊疆,呈攻擊性態勢。民眾起義時,內部空虛,甚至咸陽這個中軍帳都沒多少兵力防守。大秦的軍事不是一般的強,北拒匈奴,南掃南越,如同風掃殘雲。陳勝派熟讀兵法的楚舊將周文攻咸陽,皇帝無足夠護衛部隊。迎戰的是組建僅幾個月的修建驪山陵墓的刑徒,然而就是這些烏合之眾竟然可以九戰九捷,打的周文放棄攻擊。如果你問為何還是被滅了呢?答:精銳軍隊被遠程投射,回兵救駕,古代交通條件下,沒有幾個月回不來。所以直至秦朝滅亡,南方戰區還有趙佗的40萬部隊未動呢。趙佗一看來不及了,乾脆獨立了,別說起義軍了,就是西漢也一時搞不定。趙大人也成為越南國可以追認的祖宗。

六、始皇暴病猝亡。頭狼是狼群精神核心,頭狼在狼群所向披靡。秦大帝只要喘口氣,一切義軍皆浮雲,亂臣未生賊子不動。可是英年的始皇帝卻在視察東部邊疆時猝死,沒任何善後交接預案。這給了亂臣賊子機會,而局面的混亂也造成了指揮中樞的失靈。始皇帝僅比劉邦大3歲呀,48歲的早逝算不算天妒英才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歷史未必都是必然的,很多歷史事件和結果來自於偶然,而這種偶然一直影響著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進程。所以,現代人用自己的思維習慣,使用代入式的所謂必然性理論常常很荒誕。


子月寒陽


秦帝國的瞬間覆滅,似乎不合常理,不管是趙高和胡亥的倒行逆施,還是六國遺族的死灰復燃,都不應該是秦帝國覆滅的最主要原因。當然二世皇帝與趙高的胡作非為,令大量秦國貴族與帝國不再保持一心,未免兔死狐悲,只好得過且過。

在秦統一六國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帝國上下都開始變的傲慢,好似沒有把六國百姓視為秦國百姓。更是強行在地方實行秦法,但是在秦國實行了百年的秦法與六國風俗民俗之間所產生的矛盾。所有秦國百姓在戰勝六國後,對六國百姓所產生的傲慢,秦國官吏對六國貴族階級的傲慢。所以秦帝國的覆滅,最重要的原因是六國上自貴族,下到百姓與帝國中心所產生的離心離德。


歷史小郎


秦隋均二世而亡。

秦朝的強大在於軍事的強大。當然在治理國家上也很強,不弱。但在歷史慣性下,傳統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秦以武功統一天下,改分封制為中央集權制。六國舊貴以及依附於六國舊貴的人是不服氣的。社會階層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六國舊貴必然不死心而反抗。秦始皇東巡也是為了鎮壓六國舊貴。項羽,劉邦起事,也是打著楚國的名義,以收人心。特別是項羽勝利後,欲分封六國舊貴於故地,而此時,新生的政治力量已經很強大,六國舊貴在此次反秦活動中,雖然出力,但主力任然是新興的政治力量。這些新興的政治力量是不會願意將果實拱手讓人。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依然循秦治理模式,選拔官員而不是貴族管理各個地方,這就代表原傳統的,周天子分封的貴族體制徹底瓦解。

漢實行舉薦制,選拔官員。這種政治生態一直延續,造成了很多門閥大族。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隋唐。隋統一後,隋煬帝欲開科取仕,這促動了門閥大族的利益。特別是隋煬帝,雖確實好大喜功,但絕對在對外用兵,以及國家治理方面,有削弱門閥大族利益的想法。隋末動亂,領頭的都是世家大族,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宇文氏,王世充,李淵等都是。只有瓦崗軍是農民義軍。唐建立以後,唐太宗開科取仕,大量普通讀書人進入國家官僚系統,進一步改變了社會階層構成,汰舊換新。

以上,不成熟的看法,敬請指正。


逗比闆闆熊


強大的秦朝政權僅過了十幾年便被推翻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秦始皇用武力掃滅六國,一統天下,但治理國家需要一個人民都能受的了的方式。秦始皇卻開始了巨大的工程建設,時間上也過於急。萬里長城,秦直道,阿房宮,始皇陵墓等這些工程量大,動用大量勞力,致使民力大大受損,百姓敢怒不敢言。孟姜女哭長城只是一個代表而已,百姓被繁重的勞逸壓迫,造反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秦國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但是法律方面出現了巨大漏洞。原來可以規定做勞逸三日在秦國內可以到達目的地。但是滅了六國後,領土增加了很多,還要求三日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不到將斬首。這完全不合理,因為你日夜兼程怎麼也不可能按時到達。這是導致陳勝吳廣,劉邦等起義的主要原因。橫豎都是個死,不如拼死一搏。這是被逼的。

第三,六國滅亡,原來六國貴族依然想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不願意做個平民。對秦國仇深似海,只要有人起義,必會紛紛響應的。

第四,秦始皇駕崩,繼承人胡核無德無才,貪圖享樂,縱情酒色,不理朝政,喜怒無常,性情暴虐,朝臣畏懼,無不少談政事以自保。

第五,奸臣趙高專權,飛揚跋扈,大量製造冤獄,用刑極其殘酷,就是到朝政崩潰,也是為了專權不顧國家命運,走投無路,宰殺君王,實為大奸大惡。有這樣的人把持朝政國家豈能不亡。

綜上原因秦朝不亡,天理難容。





田田歷史



人海修行者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有井有田


一個強大的政權建立以後,明著的敵人暫時沒有了,但他們或許正在積蓄力,伺機而動;最危險的敵人在自己內部,權利分配的矛盾將急劇凸顯出來,稍不留神必將釀成動亂,這時積蓄已久的外部勢力必將趁機而起,在極短的時間裡便可成燎原之勢。秦、陏,乃至民國皆因此而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