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基本都不超過300年,根源何在?

機靈小不懂why


在華夏的歷史中,從秦朝統一天下開始,中國的封建王朝就沒有超過300年的。

秦朝二世便亡,僅14年;西漢約209年;唐朝存活289年;兩宋加起來才超過300年,319年;元朝97年;明朝276年;清朝約295年。

這似乎是一個魔咒,一個週期規律,那這又是為何呢?

眾所周知,歷史是有著週期性演進的,在通常情況下為30年小變、100年中變、500年大變。在歷朝歷代的壽命中總會遇到一個瓶頸導致滅亡,這其中主要是涉及到了三個矛盾而導致的。

其一、農民經濟的週期性演變出的矛盾

主要表現為:隨著王朝的逐步發展,地主階級勢力不斷的壯大,政府管控能力卻在衰弱,流民與日俱增,導致了社會的不穩定。

封建社會是建立在農民經濟的基礎上,如果農民等不到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長此下去必將導致王朝的崩潰。每個封建王朝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總會發生土地兼併,地主階級就會掌握大量的土地會,而失去土地的農民就會發展成為流民。流民不斷增加,當數量超過國內人口兩成以上時,社會就會變得極度動盪,國家就會陷入危機。

在這個時候,新的王朝就會出現代替舊王朝,新王朝會重新分配土地給流民。流民的減少,百姓再次安居樂業,這樣事件就成了歷史性的循環。

其二、中央政府與地方的矛盾

封建王朝建立初期,中央權力較大,但到末期,有的地方勢力甚至蓋過了中央。比如周朝實行的分封制,地方諸侯國可以直接不理周王室的政策;唐朝根本上是滅亡於藩鎮割據的形式。後代的王朝都比較遏制地方的勢力,比如消藩或剝奪地方的實權等等。

但如果有地方擁有著強勢的實權人物,再加上農民經濟的崩潰,那時王朝的滅亡就指日可待了。

其三、皇室與門閥大族的矛盾

皇權決定著統治地位,因此皇帝絕不允許功高蓋主的大臣存在,比如韓信、藍玉等。但權力的更迭不會因為皇帝的個人意志轉移的,隨著國家機器的強力運轉,權力必然會從皇帝轉移到大臣手中。一旦皇權受到威脅,皇帝就會用各種手段來反擊,包括重用宦官、任用外戚等。

但朝堂重臣、大族門閥的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威脅到皇權。這就無法避免的產生某個時代的權臣,這些權臣把持朝政、左右國家政策、架空帝王,甚至還可以控制皇帝的廢立。

雖然這樣的情況不會造成國家的覆滅,但必定會造成政府效率的低下,一旦王朝失去活力,稍微遇到刺激,變會如多米諾骨牌一樣,一觸即潰,全盤散架。

王朝的壽命就好像有著歷史的規律性,如同人的身體機能的限制最多活到一百歲一樣,華夏封建王朝就有著自身固有的特點,被限制在300年以內,這是每個王朝統治者的枷鎖,難以掙脫。


大國布衣


中國的歷史上有過幾代王朝,這些王朝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特點,那就是每個王朝存活基本都沒有超過300年。在整個歷史上,統治年代最久的就要屬周朝,大周朝的存在時間有867年。除了周朝以外,其他王朝統治的時間就在200~400年左右。就總的來說,統治時間在300年以下的王朝佔據多數。那大家是否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奇怪現象呢?

原因一,分久就會必合,合久就會必分,這是定律。看看我國的封建社會,一個王朝的組建有很多的階層,有社會關係,科學技術,生產關係等等,所以要治理好一個國家是很困難的事。如若國家多個層面同時出現問題,就會使得多重矛盾集中體現,屆時國家統治者就會受到百姓攻擊,那麼王朝的顛覆也就成了必然之勢。這種情況不僅是中國有,國外也是一樣的。



原因二,矛盾無法調和。看一看歷史上的王朝滅亡就會發現,它們的理由都是如此的相似。不外乎就是幾個原因,君王的無能,諸侯勢力的擴大,外部敵人的虎視眈眈,內部官員鬥爭不斷,外加天災的降臨,人為危害的加入等等。所以很多時候,王朝的變更就是因為這些矛盾沒有得到調和,讓幾大矛盾突然一起爆發,最終導致了王朝的顛覆。
原因三,未能及時變革。看看歷史上,王朝存活時間久遠的,基本都是採取過變革措施的,並且變革還成功了。國家採取變革,就是一種解決國家存在矛盾的方法,如果成功了,自然就能緩解壓力,使得國家的統治時間延長。而與之相反,如若變革失敗,不僅沒能解決矛盾問題,反而還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會矛盾,引起百姓的埋怨,這樣一來,朝代更換反而更快。 之所以會說王朝的統治大部分過不了300年,而300年實際上就是一個契機來臨的區間。有的王朝運氣好,沒過多久就迎來了變革的機會,因此延長了國家的統治。但有的王朝運氣卻不好,而且這運氣不好的王朝還佔了大多數。它們一直苦苦未能等來變革的時機,或是有了時機卻沒能正確掌握,所以才導致王朝統治的時間短。


合肥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歷史都不長,這個現象很難打破。站在今天的角度,我們只能從從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變革考慮,從民族的變遷,競爭,融合等因素來找尋答案。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這些也都是對錶面原因的分析,問題的根子一般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那麼為何歷朝歷代相對都很短命呢?到了今天,這個迷可以給大家解開了,真正的原因是歷史都是被上層安排的。中國的王朝跟世界其他地方的國家比,有很多顯著的差別,先從這些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來分析 :

一,中國稱皇帝,皇帝也自稱天子,代天行事,他想辦的事情,他想做什麼,他能不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受上面控制,不光是他一個人的決定。

二 ,中國是叫朝代,而其他國家都是王國。他們的領導是國王,而我們是皇帝,王是皇帝封的。他們就應該朝貢中國,這倒不是自大,而是做為中心之國,這裡的天子是天定的正統,是都以他為尊的。從秦皇漢武開始,大一不統的思想形成,朝貢體系的形成,中華疆域的奠定,歷史的大舞臺搭好了。那也都是上天的意思,一代君主就需要完成他那一代的使命,是受命於天。從此開始稱皇帝,有了年號。

三 ,每次改朝換代,每一朝的文化,服飾,人的生活方式都會有顯著的變化。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人民,這背後都有千絲萬縷,又十分緊密的聯繫。

從這些獨特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國的歷史是非常特殊的,其實是宇宙高層在直接控制。朝代更替這麼頻繁,是因為這裡是來自宇宙不同體系,不同範圍,不同特性的生命,集體轉生下走的第一站! 很多很多的生命都要到人間來,那麼就按來源不同,劃分為不同的群體,以朝代的形式,首先在中國這塊地方降生。 作為地球接納高層生命的進站,他的歷史安排的必定是非常緊密的,朝代的興衰安排的就是那樣的頻繁。 這才是最本質的原因。

但是任何事物的誕生和消亡都得符合世間的理,他不可能憑白出現,又突然消失,所以就給每個朝代安排了歷史的一步步演繹。如果一個朝代當興起,那麼你看吧,基本上是各種順風順水,各種將星雲集,牛氣哄哄的幫他打天下。就算偶有困難也都能克服,背後是老天各種加持,甚至直接出手干預,表現在人間就是各種逆天翻盤,歷史中太多了。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明清交替,本來明怎麼看都不可能亡於一個小原始部落,但是他最後就是亡了,被奪了天下,各種外界的、內部的因素,各種偶然,都指向了一個原因,就是天叫他亡,不亡也得亡。 具體的過程大家可以研究下歷史就體會更深,很多人覺得很可惜,但是沒辦法,歷史就是那麼安排的啊。

一個朝代滅亡後,所有這個群體的生命,都會集體轉生到地球其他地方,獨立成為一國,等到劇本走到最後。美國是大明,英國是大唐,法國是清,澳大利亞是元,俄羅斯是周等等。其實不光是一個朝代了,一朝天子駕崩後,他那一朝的子民也都轉生走了,那批生命也都是他帶下來的, 所以其他國家的歷史就相對穩定很多,他轉生回來還是國王。

這種安排,也是為了塑造人類的歷史,我們即是演員也是看客,一切都演的太生動,太鮮活,曾經親身參與的我們又都會覺得很深刻,遙遠的記憶被生生世世掩埋,但文化沉澱卻滲到後輩一代代的骨血裡。到如今,歷史成了追憶,本質都成了人世間看不透的謎。

那麼有人可能要問,歷史上安排的這麼多朝代,下來的成批成批的上界生命,都是為了什麼? 因為宇宙所有的生命都派出了,他們那個宇宙體系的代表來人間結緣,為的是最後的大事不被落下。這條隱藏在紛擾歷史中的主線,蘊含著最高的天機。解開更多宇宙的奧秘 w ,.,.., tianji .,.,, cool


鐵血漫征程


在《三國演義》的卷首有這樣一句話“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好的詮釋了中國封建王朝的興衰。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規律,自秦以後,西漢享國210年,東漢195年,可是兩漢之間隔了一個王莽的新朝,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76年,三百年好像是封建王朝的魔咒,除了兩宋勉強熬過了三百年,其他封建王朝無一列外的都倒在了三百年這個關口上。

其實明朝如果算上南明也超過了三百年大限,但是清朝成為了全國性政權,南明在歷史上連半壁江山都沒有,只是割據形式存在。

或許有人會說,再往前追溯,商朝享國五百餘年,周朝更是八百年,這該怎麼解釋。這正是我要說的農民起義問題。

在秦朝以前的政權更迭基本上都是統治階級內部自行解決,由於民智未開,君權神授的思想深入人心,老百姓並沒有反抗意識。

到了秦朝,隨著陳勝吳廣的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後很多王朝的滅亡都是由農民起義推動的,比如王莽的新朝亡於綠林,黃巢動搖了大唐國本,元明兩朝更是直接亡於農民起義。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根本原因,之所以會有反抗,除了統治階級內部鬥爭以外,更關鍵的是農民的生存極限問題,在封建體制下土地決定了一切,小農經濟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和平時期隨著人口激增固有土地無法滿足糧食需求,所以在開國初期民生凋敝人口減少恢復生產比較簡單,到了中後期都會進入到土地兼併,貧富差距加大這個局面,當百姓的生存面臨威脅,反抗也就應運而生。

這個穩定的週期一般也就一百多年,但是很多王朝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一個糾錯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興”,通過一些改革措施可以延緩衰退,但是無法背離這個根本趨勢,所以在三百年大限上,很多王朝都倒了下去。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特例,他並不是亡於內部的反抗,兩宋也勉強熬過了三百年大限,不是說宋朝沒有出現土地兼併問題,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宋朝在這方面相對比較放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抑兼併”。


這樣做首先取得了地主階級的支持,其次變相提高了生產力,失去土地的農民改為租種,相對提高了承受風險的能力。而且宋朝的商品經濟比價發達,農業佔據的比例稍微降低,矛盾並沒有凸顯,同時宋朝不斷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壓力,內部矛盾被外部矛盾掩蓋,才會造成了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性。

總結起來看,三百年是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輪迴,經濟發展決定了王朝的興衰。


一點點歷史


王朝的興衰更替是歷史的必然,這一點毋庸置疑,萬年不滅的王朝根本就不存在!


為什麼不超過300年,因為王朝的制度在50年、100年才漸漸顯露出來其弊端,中國古代歷史中的那幾個主流王朝(秦漢、隋唐、唐宋、明清),他們滅亡的原因皆是如此。


秦漢


秦王朝享國祚14年。


秦朝是二世而亡,原來的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大一統王朝能夠延續國祚只千世、萬世,可是沒有想到僅僅14年的時間,秦始皇的大一統王朝就覆滅了,曾經被他鎮壓的六國再次死灰復燃,成為了摧毀秦王朝的主要力量。


滅亡根源在於制度、暴政。


秦王朝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快速的滅亡了,不僅僅在於暴政、嚴苛,還有就是秦王朝是處於一個革新制度,改變國家政體結構的新起點,而這種更替是需要時間去消化和吸收的。但是,遺憾的是秦王朝等不了那一天。


漢朝享國祚405年。



大漢王朝共擁有29代帝王,漢王朝是外戚政權和宦官政權最為嚴重的王朝,在劉邦建立大漢王朝時期,就將異姓王廢除,僅僅只留下了同姓諸侯王,但是劉邦卻不會想到同姓諸侯王又成為了最大的禍害,到了漢景帝時期以致徹底爆發了“七國之亂”。


緊接著後來的王氏外戚徹底覆滅了西漢王朝,而新建立起來的東漢王朝在末期有成為了一個宦官和外戚相互掣肘的王朝,尤其在東漢末期,漢王朝已經走在了死亡的邊緣。


滅亡的根源在於官宦和外戚專政。


隋唐


隋朝享國祚38年。


隋文帝楊堅結束了300多年的混亂局面,就曾經分崩離析的勢力再次迴歸了大一統,經過隋文帝楊堅的勵精圖治,隋王朝恢復了已經被戰爭破壞的農業經濟,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但是到了隋煬帝的時候,開鑿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多年的征伐戰爭讓隋王朝的百姓們苦不堪言,難以承受生活的壓力,內政有門閥制度的衝擊,外政有農民起義的爆發,而隋王朝的那些貴族恩更是將隋王朝直接踹了一腳掀翻了。


所王朝的滅亡不僅僅是暴政,更是那些皇親貴族的存在直接影響到了隋王朝的統治。


唐朝享國祚289年。


這個經歷了21位帝王的王朝,在大唐初期、中期常見了舉世矚目的大唐盛世,但是盛唐之下的統治卻危如累卵,到了唐玄宗後期,唐王朝被各地的藩鎮所制衡,中央政府已經無力和地方藩鎮勢力相互抗衡,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


這場戰亂對於唐王朝來說是致命的一擊,他讓唐王朝開始由盛轉衰,曾經的帝國也成為了雞肋般的王朝。


到了唐朝後期,又開始了權臣和宦官的相互鬥爭,整個唐王朝幾乎都掌握在了宦官的手中,並且這些宦官將皇帝的生命視同兒戲,皇位繼承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空談,他們不僅掌有生殺予奪大權,還將唐王朝的江山徹底葬送。


到了唐王朝後期,農民起義不斷,終於覆滅了。


宋元


宋朝享國祚319年。


這個經歷了18位帝王的皇帝,硬生生的憑藉自己是“富一代”王朝的資本將自己的國祚延續了300年,宋朝的戰鬥力真的可以說是一個“戰五渣”的存在,在身邊的契丹、金國、西夏環伺下,幾乎已經成為了一頭待宰的羔羊。


而宋朝為了避免自己走上和唐王朝一樣的悲劇命運,開始了“重文抑武”的治國理念,但是這項政策也讓宋王朝的軍事實力大打折扣,這個在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成為了一個軟柿子王朝,300多年的王朝就這樣被吊打了一輩子。


元朝享國祚97年。


元朝是第一個入主中原的大一統王朝,元朝的建立對於中原民眾來說是一場無妄之災,他們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極力的打壓漢族民主,在這種高壓政策下,民眾的生活苦不堪言,農民紛紛揭竿而起,一舉蕩平了元朝的統治。


元朝的滅亡不僅僅是高壓政策,還有戰爭的內耗和勢力的內鬥,讓元朝的元氣大傷。


明清


明朝享國祚276年。


明朝的建立可以說是讓人出乎意料的,朱元璋從一個窮苦人家一路開掛,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還將曾經的元朝勢力徹底打趴下了,明朝最大的特點就是廢除了丞相制度,但是明朝的黨爭卻是最為激烈的。


到了明朝的後期,太監和黨派的鬥爭已經徹底將明王朝的中央權力分散,各地農民起義不斷,而在遼東地區還有一個更為強大的政權一直在虎視眈眈的想要入主中原。


明朝滅亡的根源在於黨爭、外敵入侵。


清朝享國祚268年。


這個由“辮子軍”組建的新興王朝,它是我們最為了解的王朝,但是曾經因為“留髮不留頭”的政策,大面積的血腥屠殺也讓國人沒少慘遭殺害,清朝在大眾的眼中好像就是腐朽和沒落的,但是清朝卻是古代王朝中領土面積最大的王朝。


清朝滅亡的根本在於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代。


在這種時代和制度的衝擊下,清王朝走向覆滅已經是必然了。


歷史總探長


封建王朝獨裁專制統治之必然性由盛到衰亡,而另同樣性質改朝換代不止之興腐基本週而復始週期律所決定!這是一切事物由生到死,陰陽消長運動規律!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雖極大的改變了殘酷的封建王朝更替形式,但消除不了人的鬥竟爭與政黨間的鬥竟爭規律!但民主政治,極大地穩定了社會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這是最值得必須肯定的!毛主席曾言〃破週期律唯民主也!〃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雖好,避免了殘酷激烈的改朝換代戰爭,但變為了不時的經濟蕭條危機性鬥爭等卻不可免,這是世間萬物陰陽消長運動鐵規律決定的!中國封建幾千年,說易做難,中國的民主政治半途艱險,國人俱須努力奮鬥排萬難才成,方能引領世界向大同!


劉禹均


其問題需要首先理清一個概念,我們的所謂朝代是以“家”為單位的,也就是從打下江山,到一代代的傳承,直至換了姓氏,這個朝代算是完結了。新的朝代建立,並沒有改變社會構成,僅僅是變了一個名,變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和職稱,等於是變了一個嘴臉,換了一班人馬。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朝代變了嗎?如果說是變了,那麼,美國每四年選舉,經常換總統,也是會改變政策,會重新組閣,甚至還會根本否定前任的努力,這算不算改朝換代呢?反過來說,如果說沒變,可皇帝變了,甚至皇帝的民族都變了,稱謂就不用說了,這又說明什麼呢?意思是說,所謂週期率的基本點在哪裡,才是回答問題的關鍵。即,只要承認中國之稱謂,中華的朝代一直在延續,並無所謂的週期率。假如按社會性質區分,中國只有過三次變更,一次是推翻了奴隸制度,一次是建立了封建王朝,再一次就是成立了新中國。也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的改朝換代是以皇統為計的,只要做皇帝的在繼承先帝的血統或親緣關係,就可稱為是一個朝代,哪怕是兒子造了老子的反,妻子奪了丈夫的權,根本改變了社會性質,它還屬於一個朝代。這就說明,我們的朝代概念只不過是“家”文化的放大,本質就是家族意識的延續,變了朝代,是變了誰是當家人,根本是不是變了家族的傳承或者是血脈。如此的定義可以成為共識,就看見我們的文化之一斑了。其實細細想一想,一面說我們有著五千年的不斷史,卻又有那樣多的改朝換代,究竟該以國為計還是該以朝為單位呢?所以,應該沒有所謂三百年週期的概念,中國已經是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古國。改朝換代就是變換總統,和民主政權一樣。只不過民主政權是通過選舉來改變朝代,而我們多是用武力解決問題,僅此而已。


辣眼刺鼻


中國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土地問題,中國古代乃至現在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土地情結,從古到今,有錢人在賺到錢後都喜歡購買大量的土地,在新中國之前,土地是私有的。在一個朝代建立之初,因為戰亂或自然災害等原因,人口稀少,地多人少,所以土地問題不明顯,因為政治穩定使得人口逐漸增加,土地開始緊張,而富豪的土地兼併行為會加劇這一現象,造成大量的土地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窮者愈窮,富者愈富。而土地所有者對無地者的壓榨會造成兩個階層的嚴重對立,當這個對立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稍有外在因素(如自然災害)的影響,或一些野心家的挑撥便會形成社會的動亂,推翻既有的政府,然後新王朝會採用一些手段來解決土地問題,使政治得以重新穩定,然後又重複這一個過程!


后羿的宣言


商朝五百多年,周朝八百多年,兩漢四百多年,宋朝三百多年,其他王朝都不過三百年,還有的只有幾十年。從古到今,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生產關係也越來越複雜,社會大分工也越來越多、越細緻。文化的進步,新思想、新思維的不斷出現,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複雜開放,而統治階級對國家的管理理念仍然固化,沒有多少推陳出新和進步,舊的生產關係無法適應和跟上生產力的迅速進步。文明的進步是在前人文明積累的基礎上隨著時間成級數不斷加速的,而統治者的統治理念是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種差距達到一個拐點,必然造成王朝的更迭,以產生一個更新的制度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王朝前一百多年生產力與生活關係相匹配,王朝屬於上升期。後一百多年王朝統治者思想固化,生產關係越來越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衝突加劇,王朝滅亡。這才是王朝不過三百年的真正原因。


野山cium


不誇張的說,你的這個問題如果寫本三十萬字的書,一點沒問題。當然,今天我試著用千字左右來簡單回答這個問題。

中華四千年,夏商時代屬於部落聯盟,沒法討論。周朝雖然八百載,但是前期也是部落聯盟,後期邦國林立,成周不過苟延殘喘,也不能作為討論範疇。然後扣除動亂時期,也不過是這幾大統一王朝。其中兩漢都是兩百年,唐明清都是三百年不到,兩宋加在一起勉強三百年。秦晉隋則都是二世而亡,轉瞬即墨。總結這些,我想大概三個方面。

首先,人口膨脹。馬爾薩斯人口陷阱大家應該都聽說,大家可以查一下古代人口,兩漢時期到了四五千萬後就一直徘徊了一千五百年,知道清朝才破億這個數字。為何?其實很簡單,土地有限,生產力有限,農作物有限。土地上實際古代中國的核心就是漢地十八省,生產力上其實到了唐朝曲轅犁出現才開始開發南方地區,而古代中國人口的頂峰期就是出現在唐朝天寶年間。至於說農作物大家應該都清楚袁隆平的貢獻。如果仔細去讀歷代人口變化圖就會發現當人口到六七千萬的情況下,必然就到王朝崩盤的時候了。如西漢初年人口不過1500萬,到了西漢末年6300萬。而過了幾十年東漢初年人口2700萬,再到桓帝時期人口又回到6700萬。然後就是黃巾起,三國興。以後歷代莫不如此,答案其實很明顯,就是人太多,很多人被社會拋棄,心中滿是憤恨。社會就變成一個火藥桶,這時候只要一點就著。這也是王朝末年民變四起的原因。


這裡說兩個題外話,一個是關於每個王朝初期盛世之治的原因。其實根本就是經過上個朝代的人口淘汰,王朝初期地廣人稀,君主只要自己不作,無為而治。經歷一兩代人的人口繁衍,人口紅利出現,那時候時候將會是人口對於這塊最佳匹配,必然經濟發展,盛世出現。所以說這跟某些君王聖明真的關係不大,自然由之。

二個話題是說說太平天國。清朝因為玉米紅利,在1741年人口1.4億,然後人口突然井噴,五十年後人口就過了3億,道光年間人口過4億。人口膨脹的背後不是欣欣向榮,而是社會不堪重負。這是在馬爾嘎尼訪華的見聞錄有清晰記載的,他們普通百姓普遍營養不良,流民到處都是。具體可看張宏傑的《盛世下的真相》。所以幾十年後為什麼洪秀全為什麼能夠席捲大半中國也不足為奇了。

回到主題,剛才我說了人口陷阱的問題。接下來要說的跟這個相似,我給他起名是統治階層的陷阱。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老朱家子孫,朱元璋的時候這些加起來不過千,而到了萬曆年間到了三十萬,而天啟就到了六十萬。這幾乎佔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他們消耗的確遠遠大於這個數。所以有人說明朝就是被這些王爺吃窮的。其實除了這些,冗官冗員現象歷代都有,而且這種想象是不可逆的。因為官僚是國家統治的基礎,而官位又是國家獎勵的最重要獎品,所以必然造成官員越來越多。但是官員本身並不創造社會價值,而是消耗。這就必然給社會的負擔越來越重。



還有最後,這個是根據上一點引申而來。統治力的下降!冗員的結果必然造成國家核心和社會基層的距離拉大,這樣的後果則是統治力下降。何為統治力,就是國家核心發出的命令能否實行的執行力。歷代建國之初,官員少而精,但是執行力高。但是到了後期,卻往往政令不出京城。而且恐怖的時候當核心權利的缺失,龐大的官僚網會自發的構成區域權利中心,這樣這架權利機構就會失控。舉例來說把,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一道聖旨可以殺了在外統軍的高仙芝封常清。但是百年之後黃巢進長安幾乎不費勁,因為地方的軍為了自保幾就放黃巢進京的。這就是說明唐皇的的命令沒人聽了,也就是統治力下降了。所以不過二十年,輕鬆被朱溫代之。而清末的東南互保也是典型,中央政府對外宣言,下屬地區居然說是保持中立,這難道不是說明清政府的威信喪失?所以不過十年,武昌槍響而全國獨立,其實在當年的東南互保就看得出端倪了。明末的也是如此,北方雖然被搗碎,但是江南確幾乎完好的。但是縱觀整個明末,江南都好像一直在作壁上觀,直到清朝南下。這就是我的第三個觀點,統治力下降。所以末日王朝就像個脆弱的胖紙,一推就倒。

以上三點,從人口陷阱出發,推倒統治階層負擔增大,進而統治力下降。這就是我認為王朝不過三百載的原因。如果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謝謝。同時歡迎大家關注!一起博古談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