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辅助齐桓公,齐国开始改革

管仲辅助齐桓公,齐国开始改革

齐桓公之所以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诸侯面前尽展霸主雄风,在于其有贤相管仲的深谋远虑。桓公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仇人居然成了齐国的相国。管仲帮助齐桓公首霸天下,自己也成为流传千古的贤相。这位济世安民的旷世贤才出身贫寒,一开始并没有显示出治国之才,幸运的是,他有个知交鲍叔牙。关键时刻是鲍叔牙将管仲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成就了管仲的伟业。

管仲出身寒微,年轻的时候诸事不顺。后来结交了鲍叔牙这个朋友,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管仲管理账目,到年底分利的时候,他总是喜欢做些手脚,自己拿大头,给鲍叔牙小头。鲍叔牙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从不因此而在意管仲“小心眼”,鲍叔牙知道管仲家比较穷,他多拿一点不过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计而已。后来管仲弃商从政,结果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三次求官都被拒之门外。后来管仲应征入伍,但是每次作战他从不冲锋在前,因为家中老母无人赡养,如果自己战死沙场,谁管自己的老母呢?再说,自己的满腹经纶和治国之术在战场上也体现不出来。

管仲辅助齐桓公,齐国开始改革

后来管仲与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管仲要比鲍叔牙更有政治头脑,管仲比鲍叔牙更能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当公子纠争位失败之后,同为公子纠老师的召忽宁死不回齐国就刑,撞死在宫殿的柱子上。管仲则从容地进入囚车回到齐国。桓公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为了齐国的强盛,他打算让鲍叔牙担任齐相。虽然鲍叔牙也很有能力,但他知道桓公的心思不在局限齐国,而是放眼天下,便对桓公说:“如果您想在诸侯中扬名立威,建立霸业就非我所能了,您必须用一个人。”桓公问:“谁?”鲍叔牙说:“管仲!”桓公说:“我与他有射钩之仇,怎么能任用一个仇人呢?”鲍叔牙劝道:“君王应该唯才是举,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况且管仲当初也是忠心于公子纠才射箭的。”鲍叔牙在桓公面前把管仲夸了一顿。桓公终于答应了。

在管仲回到齐国之后,鲍叔牙说服桓公亲自出城迎接管仲。桓公答应了鲍叔牙的请求,亲自迎接管仲,然后恭恭敬敬地请管仲坐下来和他交谈。在桓公真诚的请教和邀请下,管仲答应了桓公入朝为相,拜相之初,管仲便答应桓公在30年之内使齐国雄霸天下,桓公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的人,所以对管仲言听计从。在齐国,凡事都要先报告管仲,再报送到桓公那里。称霸天下的基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没有经济实力做后盾,争霸战争只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之举。百姓手中有钱,国家自然可以通过征税获得对外战争所需要的军费,于是管仲便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为齐国的争霸战争打下基础。

管仲辅助齐桓公,齐国开始改革

为了发展农业,首先要对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将部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且按照土地的肥力征税。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男女老幼都积极在田间耕作。此外还大力提倡发展家庭副业,这样百姓便可以有饭吃,有衣穿。百姓安居乐业,偷鸡摸狗等影响社会治安的事情才会减少。管仲清楚地知道商业是国家积聚财富最便捷之道。齐国占据地利之便,为了吸引各国商人前来经商,管仲在齐国设立市场,并且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税率非常低,只有2%左右。各国商人聚集齐国,齐国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商业的繁荣也推动手工业向前发展,管仲设立了“工正”、“工师”、“铁官”等官职专门管理手工业生产,大力发展冶金、纺织等产业。值得注意的是,管仲格外关注齐国的海盐生产。盐是人生活必需品,由于盐的产量不是很多,食盐非常稀缺。齐国靠近大海,海水的含盐量非常高,所以管仲“煮海为盐”,齐国成为当时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同时也垄断了食盐的市场,依靠“出口”大量食盐,换回了大量的民用和军用物资,为齐桓公的霸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管仲辅助齐桓公,齐国开始改革

修缮甲兵经济财富只是国力的一个方面,在春秋争霸战争频仍的时期,大国需要整军备武,扩充兵员,大修战车,锻造兵器。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他对齐国的军事制度进行调整,实行军民合一的政策,寓兵于民,以民养兵。管仲将全国分为21个乡,6个工商之乡;15个士之乡,桓公自己率领5个士乡,国家元老贵族国氏、高氏各率领5个士乡,从而建立起对全国的有效控制。

同时规定,五家为一轨,每一轨设轨长一人;十轨为一里,一里设里司一人;四里为一连,设连长一人;十连为一乡,设良人一人。每家出一人,一旅有2000人,由乡里的良人统率。全国15旅,合计3万人,编为左中右三军。农忙时期耕作,农闲时候进行军事训练,使百姓习惯耕战生活,士兵们都是同乡,有亲族关系,关系紧密,即便夜间也能听声辨人,队伍不会散,队伍的战斗力大幅度提升。

管仲辅助齐桓公,齐国开始改革

管仲坚持走精兵之路,几年之后,齐军成为一支守则固,战则强的军队。桓公有了这支龙虎之师,便可以在诸侯之间纵横捭阖,实现自己的梦想了。管仲认为齐国要想在诸侯之间取得霸主地位,不能力争,要依靠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虽然周王室已经衰落,但是周王还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地位,要想得到霸主的尊位就要得到周王的承认。桓公登基之后,便迎娶周王室的女儿,奉天子以令诸侯,借助周王的名号讨伐不听话的诸侯国,齐桓公成为周王室的代理人。

一个篱笆三个桩,管仲虽然才智非凡,但是没有鲍叔牙的几次举荐,也许管仲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也只能郁郁终生了。鲍叔牙举荐管仲,桓公答应了,鲍叔牙还提出三个要求:其一,要给管仲最高的官职;其二,要将从市场征收赋税的十分之三给管仲;其三,桓公与管仲行父兄之礼。只有这样管仲才能命令国中的高门大族、豪强巨富,从而为管仲在齐国顺利施政创造了条件。难怪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