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齐桓公与兄弟公子纠争夺君位得胜,强逼鲁国人杀死了公子纠,却让他们将天下奇才管仲送回齐国。在鲍叔牙引荐之下,齐桓公决心重用管仲。

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于是,他召来管仲,问:“齐国能否安定?”管仲回答:“您能建立霸业,齐国就能安定;建立不了霸业,齐国就无法安定。”齐桓公一听这话,头都大了:“我可不敢有那么大的雄心,只求国家能安定就成了。”管仲再次请求,齐桓公仍然回答:“不行。”管仲眼见如此,顿时心灰意冷:“国君能免我于死,是我之幸运。但我之所以不死节于公子纠,就是为了把齐国真正安定齐国社稷。如今社稷不能安定,而我却不能死节于公子纠,那是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完,管仲掉头就向外走,准备寻死!

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管仲这番话,却是有其渊源。

管仲、召忽、鲍叔牙三人,都是至交。齐僖公在位时,让鲍叔牙辅佐小白,而让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鲍叔牙接到这项人事任命后,大受打击,坚持称病不出。管仲和召忽二人前往探视,问他:“为什么不接受任命呢?”鲍叔牙委屈地说:“先人有话说得好:‘知子莫若父,知臣莫如君。’现在国君知道我能力不足,才让我辅佐小白,我是不想干了!”原来,齐僖公的儿子中,姜诸儿因年长,最有可能成为齐国接班人;姜纠虽然不是长子,但母亲是鲁国人,母家实力雄厚,足以成为姜纠后盾;姜小白母亲是卫国人,照理来说母家实力也不弱,但却早死,因而姜小白可谓是孤立无援,根基最浅。管仲、鲍叔牙、召忽三人,都没能被齐僖公看上去辅佐姜诸儿,说明齐僖公并不太认可这三人。然而,管仲与召忽至少还辅佐了姜纠,唯独鲍叔牙却偏偏要去辅佐无依无靠的姜小白,当然鲍叔牙心里就极为不平衡了。

召忽见如此情形,也劝他不要接受任命,还放话说:“……我看小白是一定无法被定为继承人了!”

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管仲听了,却极不赞同:“不对!齐国都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致厌恶公子纠本人;对于小白,则大多同情他早失母亲。诸儿虽然年长,但品质卑贱,前途如何还不好说。将来能安定齐国的,除了公子纠和小白两位,就没其他人堪称其任了。小白为人,不喜欢小聪明,性格急躁却有远虑。不是我管夷吾,无人理解小白。将来公子纠虽然会被立为国君,必将一事无成。那时,不是鲍叔您来安定国家,还会有谁呢?”

召忽听了管仲这番话,心里不太爽,说:“将来国君过世后,如果违抗君命而废弃我辅佐之人,夺去纠的君位,即便得了天下,我也不愿苟活!”管仲安然答道:“我作为臣子,是受君命主持社稷宗庙的,岂能为公子纠个人而牺牲?如果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那我就去死。不是这三件事,我就要活下去!”

后来,公子纠夺位失败被鲁国人杀死,召忽自杀死节;管仲则忍辱偷生,回到了齐国。


管仲之所以忍辱偷生,是希望能施展自身才华,实现远大抱负,振兴齐国,让齐国能称霸天下。如今,齐桓公居然只想做一位守成的平庸之君,这让管仲彻底失望。既然齐桓公如此缺乏雄心,只想苟且而活,那管仲回到齐国又有何用?

所以,管仲才学妇人“一哭二闹三上吊”,来刺激齐桓公。眼看管仲就要跑出大门口,齐桓公心里一急,赶忙叫住他。管仲走了回来,齐桓公已经吓得是满头大汗:“不要这样,我就勉力称霸吧!”管仲见齐桓公答应称霸,激动不已,赶紧就行起了最隆重的稽首礼:“您同意称霸了,那我就可立于相位了!”(《管子·匡君大匡》)

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管子》所记载的管仲与齐桓公故事,大多数是战国时代后人演绎,也许不能完全看作是史实。春秋首霸齐桓公,后人都知道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作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管子》中,居然说齐桓公在管仲提及称霸时还迟疑不敢答应,这岂不是大笑话?

然而,人们只看到齐桓公称霸的风光,却不知道齐桓公会为称霸付出多少。

数十年后,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晋文公经历千辛万苦回到晋国,从侄儿手里爭到了国君之位。可当上国君之后,晋文公却深感压力山大,对身边大臣感叹:“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治理国家很容易,现在才知道很困难!”(《国语·晋语三》)

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晋文公不到二十岁就逃离晋国,一直在列国游荡。流亡十余年,晋文公自己都对回国不抱希望了。最后,还是在大臣和老婆的劝说下,才重新燃起了事业雄心,四方游历,寻找回国为君的机会。在没当上国君之时,晋文公只是想着做国君是多么容易,只要有一帮贤人相助,“猪”都能当个好国君。可一旦坐上国君之位,他就得面临诸多压力:国内夷吾党一直蠢蠢欲动,时刻都想着作乱,人心未附;国外楚国在齐国衰落之后,步步进逼中原,晋国想接过齐国霸业,就必须要对强大的楚国作出反击……。

在坐上国君之位后,晋文公才切身体会到国君的压力和困难,更不用说称霸天下了。


和后辈晋文公一样,正因认识到称霸天下之难、需要付出之多,齐桓公才会对称霸颇为畏难。

然而,当晋文公意识到治国之难时,手下大臣们却鼓励他:“您以为容易,那么困难就要来了;您以为艰难,那么容易也就快来了。”(《国语·晋语三》)这句话极富哲理:万事万物都不容易,如果以容易之心去对待,必将困难重重;但在碰到困难时,以恒心去面对、克服困难,那么再困难之事也会变得容易。

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晋文公

在管仲接受相位后,齐桓公又主动找到他来谈心:“寡人有三大缺点,还能治国吗?”管仲觉得极为奇怪,回道:“臣还没听说过啊!”齐桓公犹豫了一会,说:“寡人不幸沉迷田猎,深夜还要到沼泽野林,直到旷野都不见禽兽才回宫。诸侯使者因此而不得当面致意,百官也无法来汇报工作。”管仲的回答,却是让齐桓公心放宽了少许:“这当然不是好事,但还不是最要紧的。”齐桓公继续说:“寡人不幸嗜好饮酒,常常日以继夜,诸侯使者都无法面见,百官汇报工作也无法听取。”管仲还是说:“这也不是好事,但还不是最紧要的。”这时,齐桓公脸上突然出现了一丝异样,说:“寡人还有一件污行,就是不幸而好女色,连表姐都有不嫁于人的!”齐桓公这是豁出去了,居然连平时不敢对外人说的私密丑闻都堂而皇之地告诉了管仲——我这样私德有亏的人还能称霸吗?

然而,管仲却还是平淡如昔:“这也不是好事,但也不是最要紧的。”

齐桓公见管仲始终不动如山,顿时大怒:“如此大恶之行,还说可以,那天下还有不可之举吗?!”人人都会唾弃的三大昏君恶习,管仲居然说无足挂齿,这不是谄臣行径吗?这样的谄臣,还能作齐国宰相?

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管仲接下来的一句话,顿时让齐桓公安静下来:“人君唯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才最为致命: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不奋勉则不能成事。”(《管子·匡君小匡》)

为达成称霸事业,齐桓公首先所想到的,是自己身上有哪些因素会妨碍称霸,而不是只想着称霸之后为所欲为的畅快。正如管仲所说,人君不奋勉不能成事。一旦踏上称霸之路,齐桓公就要舍弃过去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全身心为称霸而奋斗,田猎、美酒、美女等等都要为称霸大业让路——舍弃这么多,值得吗?

“未料胜,先料败”,这才是齐桓公不敢轻易答应称霸的关键原因。

然而,正是因为齐桓公意识到了称霸之难,当他决心走上称霸之路时,也就为克服称霸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再难的称霸道路,也必将被齐桓公所克服。

管仲说:“称霸吧!”齐桓公:“不。”管仲:“那我去死!”

后来,虽然齐桓公与管仲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磨合期,但齐国君臣在迈向称霸道路上慢慢达成了一致,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地称霸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