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小学教师为子办高考升学宴收礼金,被县教育局行政警告通报批评!大家怎么看?

平淡是真oymlq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举办升学宴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是为了炫耀成绩或是炫富,就有违初衷了。更有甚者借此敛财,攀比富有,就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本身就是大众眼中的焦点,因此即便没有出格的行为,也会被有心人放大化,成为黑化教师职业的题材。如果借助升学宴炫名或是变相争取生源,就是损坏教师职业形象的举动,这样被相关管理机构处理也将是必然结果。另外如此大肆庆祝,对于孩子就是良好的教育行为吗?


IT技术白支持


关老师什么事?如果一般人家,你会关注吗?我就是老师,我仔2016年考上中山大学摆了十几席,老婆八个兄弟姐妹,自己四兄弟姐妹,最小是我,堂兄弟姐妹等,摆酒不是为了收钱,是大家高兴下,开心下,是对儿子12年寒窗苦读的肯定,是对儿子未来的期盼,是联系亲戚朋友的机会……在我们广东,特别是东莞,一年饮酒十五单很正常,至于红包,自己穷的就包少点 ,意思下,自己富有的就包多点,表示支持,大家都心里有底,明明白白。就本周周日和大姨、小姨三家人饮茶,大姨还提到她朋友请酒,主人家看都不看红包(我们说利是)就直接退回,我是广东人,听我朋友说,有的省某的地方,请饮酒会进场时马上拆开红包,而且是大声读名字,还读出红包多少钱,这样完全冇意思,会搞到穷人不敢去饮酒。我女是公务员,估计明年结婚,按国家要求最多15席,我正头疼着,我很多亲戚朋友,还有90多个同事,还有象棋棋友,足球球友,篮球球友,同学,校友,因看病而变成好友的医生……不知怎样请才好?我是1992年结婚的,老婆单位分了一套120平方米,炒铺位搵到几多下,于1996年买了两块地,2001年起屋的,后来建高速公路征收,再起新屋,生活无忧,我女说不摆酒了,我想如果不摆酒对不起她,也会被亲戚朋友讲~~~~~

做人很难,真正摆酒是不会赚钱的,大家要量力而行,一定会亏的!我每年回老家都会请以前关照过我的几家好人食饭,因为我岁半就失去父亲,母亲42岁生我,清楚记得二年级冇钱交2元一学期的学费,十分凄凉,是堂堂堂哥给的,万分感谢!送给他们点干货(冬菇,墨鱼,腊肉,腊肠),以表心意,玩几天再回来都超八千,摆几席酒,每人2“旧水”都超八千了 ,有点小题大作。各个人有自己的自由,只要老师不违法,请几席酒,在我看来是正常不过的,没有什么大不了,请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老师,希望上面领导能理解,不要娇枉过正……


虎门第一猛男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如果因为老师为孩子办升学宴,收礼金就会被通报批评的话,我想我们这里有一大部分人都会在列。 今年还没有收到一起请柬,但是以前每年吃升学宴的钱就会有1万多。

1.为孩子办升学宴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有人却弄变了味儿。

我们这里是一所贫困县,说起贫困,但是每每遇到吃学酒的暑假,我就觉得很恐慌,每年春季的绩效钱加工资钱远远不够吃学酒。

现在我们这里送礼成最低都是500,感情好一点的是1000、2000,说起来真的有些吓人。的确有的人是为了办学酒大肆敛财。人们都说如果孩子考得好,大家在一起庆祝庆祝,满足孩子心愿,让孩子觉得大家在肯定他的付出,但是也有人孩子考的并不怎么样,也在办学酒,对此大家众说纷纭。 想说这样这样的孩子不应该办学酒,但是人家也送出去那么多礼,礼尚往来嘛!


2.国家干部办谢师宴一定要报单位审批。

国家之所以禁止办学酒,实际上是为了防止腐败。如果只是小范围的,不牵涉服务对象的礼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定要报单位审批。

这位贵州老师之所以挨批评,应该没有提前报单位审批。

3.这件事情有杀鸡儆猴之嫌。

对于不允许办谢师宴,升学宴已经提了很多年了, 但这股风一直没有杀下来。这位老师只是一名普通老师,请的都是家族里的人,按道理来说是不应该有太大问题的,但是却因为这件事情挨了通报批评。如果这位老师是一位学校领导或者是某局的局长,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这恐怕不一定了。

老师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后果。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把自己陷入危险境地才好。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关于“谢师宴”、“升学宴”这股社会风气,一直禁而未决,弥漫在高考后的大街小巷,这不,网上爆料称某小学教师违规举办升学宴收受礼金而受到党纪处理,我认为这件事从情感上认同这位教师对儿子金榜题名后的庆祝喜悦,但是从党纪规定上来讲,确实违规,理应受到相关惩戒,以儆效尤。

十二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父母和孩子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于是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宴请亲朋好友。记得,我考上大学时,我是我们村上第一位本科大学生,我家杀了一头猪宴请全村老乡,乡里乡亲的也没有什么红包、礼金或者礼物之说,因为平时我们大家都互相帮助,亲如一家,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兴奋,那次“升学宴”是我从上小学以来最难忘最高兴的一件事。

然而,时过境迁,“升学宴”随着物欲横流的社会发展,似乎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味道,把宴请当作回收礼金“冠冕堂皇”的借口,当作挣钱的工具,少则收入两三万,高则收入上百万,特别是那些有权利依附或者利益纠结的下属或者朋友,趁此机会就可以“名正言顺”送礼。助长了攀比、铺张浪费、爱慕虚荣之风,滋生了更多的灰色关系,为了遏制不良风气,净化社会风尚,这就是国家明令禁止公职人员举办宴请会的初衷。

我认为既然是上级有明文规定,就不要以身试法,且行且谨慎,只有人人敬畏党纪党规才可以塑造社会新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之风。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2019年6月26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凉水小学教师蒋天桥以儿子高考过了二本分数线,通过妻子在"蒋氏家族群"发出通知,邀请亲朋好友在家中庆贺,蒋天桥通过红包和转账方式收受礼金5000元,妻子也收取了3000元贺礼,合计礼金8000元。该县教育局对蒋天桥违规收受礼金作出行政警告处分。

该县教育局的处理决定来得太及时了,现在正值毕业生的"升学宴"、"谢师宴"问题的高发期,这是一种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陋习,有的家长趁机敛财,给某些人提供了腐败的土壤,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底线,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有的家长看了高考成绩后,感觉到自己的孩子还考得不错,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于是就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操办"升学宴"。一些有权的人利用孩子考上大学的机会借此敛财。去年,我们当地的一位副镇长的孩子考上二本院校,在镇上大办酒席,向管理服务对象和亲朋好友共收得礼金9万多元,造成了不良影响,纪委监察部门介入调查此事,对副镇长作出了严肃处理,退回了所有礼金,并在全区范围内通报。

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强化规矩意识,遵守国家相关纪律规定,提高自己政治觉悟,严禁借子女升学之机违规收受礼金,还社会一片风清气盛的优良环境。


Lance课堂


我认为:管得太宽了…苍蝇那么多都拍不完,你管人家升学宴谢师宴干啥!说说我们这里的升学宴,以往单位同事的孩子升λ大学了,同事们之间在一个办公室里,每人拿礼金有的100元,简单表达祝贺,拿200元的算是感情好点的,就聚在一起玩玩,家家都有孩子,这份人情是相互的,必须还的!如果这也管,我们怎么还这份人情!说实在一点,现在流行升学宴,我们相当于花自己的钱为自己的孩庆贺怎么了?你就是阻断了单位同事之间的这份友情往来,你又有什么权利阻止亲戚朋友之间的这份″礼上往来"呢?再说都是自愿又没谁强迫谁?再说"谢师宴",现在早不流行了,到处黑老师的大环境下,谢师宴早已风毛鳞角…如果我的孩子能考λ理想的大学,我肯定要"谢师宴"表达我的万分感激之情,如果不能如愿以偿进入理想大学,我也会心中祝福老师,毕竟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老师都付出了心血…当然,这是我们最基层老百姓的升学宴情况,不否认个别领导借此机会敛才,可以去提醒一下他们…

苍蝇那么多不去拍,管这些礼上往来的事情是不是有点闲?把这些精力用于那些该用的地方,也许会少一些重大贪污犯,也许会少一些"操场埋尸"啦等等





站在桥上看风景517


贵州一小学教师为子女办高考升学宴,收了8000块钱礼金,被县教育局行政警告通报批评。详情请看通告。

看完通报,我长出一口气,这位蒋老师,只是依照风俗邀请族人办了次宴席,收了礼金8000块,估计吃完喝完也剩不了多少。这里没有大操大办,没有趁机敛财,没有和学生家长发生瓜葛,就私德来讲,蒋老师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因为你是老师,别人能做的你当老师的却不能做。

我们看通报内容:目前正值高考升学期,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问题易发多发,各乡镇(街道)教办、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落实主体责任,开展警示教育……严守纪律红线,严禁借子女升学之机……

很明显,蒋老师为本县的移风易俗和遵守八项规定方面做出了贡献,一己之力,可以警示万千,也算功德一件。如果因此党员干部、局长主任的能见风而止,社会风气为之一清,则善莫大焉。

有人替蒋老师冤枉,可是,按照规定,没有毛病啊!我们国家已经把教师逐渐向公务员靠拢,虽然离着公务员还远,可也在路上不是,至少要求上已经看齐了。

所以,蒋老师的事情也警示所有的老师,不要不拿自己当干部,对自己的要求要高,对自己的身份要明,传道播德,教师任重道远,切记,你不是普通人,是一名天底下最光辉最骄傲的职业,别人能做的,你当老师的却不一定能做。教师之言行,小则影响三五十人,大则影响千万人,公众人物,自律要严格。试想,倘若中国1000多万教师都能做大家的表率,则乾坤清朗,浊气一扫。

对教师要求高一点,没意见,但管理部门在教师管理上能否考虑公众影响,多正视听,多传播正能量,处理方式能否也稍微人性化一点。

(一)印江的蒋老师这次是遵了风俗,违了纪律,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山西几名教师自费聚餐被通报的事情,与之相比,有几分相似;还有17年,某地要求教师不要把旅游玩乐的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某地一名群众给政府网站写信,质疑老师怎么会开得起小车。

如此等等,说明教师这个群体,是一个非常被关注的群体,而且还是一个容易被捏的“软柿子”,公众对其道德要求几乎以圣人之标准,稍有不慎,则引火烧身。

有一次我去补鞋,补鞋匠多收了我5块钱,我找回去,他不承认,正纠缠间,他竟然抬头扔出一句:你还是个老师来,不就多收了你5块钱吗,还值得你大呼小叫,没素质!真是无语,明明肚子里明白却装糊涂,自己错了不承认反倒拿我是个老师说事,当老师就不应该维权吗?

这就是我们的处境,也可以说是困境。

针对这种动不动以圣人身份绑架老师的现象,各地的管理部门是否应该也替老师们撑撑腰长长脸,别老做推波助澜的推手。

现在的老师已经丢了惩戒权,变得畏手畏脚,还不就是一次次的行政处罚——有时候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处罚——束起了老师的手?

某些领导在大会小会上说“老师上课不讲,辅导班讲”,这明显是接力网友以偏概全嘛,导致这种现象好像成了所有老师的标准配置,以正视听的话是否也该多讲一讲,难道教师队伍已经坏到没有好人了?

这次处理蒋老师,总给人一种拿老实人开刀的感觉,看网友留言,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说明群众的眼睛是很亮的。

(二)还有,教师既然是半个公众人物,是否处理一些较轻的违规时人性化一点。就像这次,能否不发全名,老师的名字被全县传诵,沦为笑柄,还怎么好在以后教书育人讲道理?犯罪嫌疑人在通报时还张某某李某某呢,到了老师,被扒个精光,实在很难理解,应该罪不至此吧?

今年长沙通报教师违规补课的时候,就采取了不署全名的做法,非常的人性化。既起到了警示作用,又保护了个人隐私,留一点颜面,也好重新做人不是。

为师不易,还请手下留情;老师的娘家,在管理老师的时候,也请多点娘家人的温情!

结束语:国家在逐渐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与之对应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已经有委员建议设立教师公务员制度,这些都说明国家对教师的重视。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守传道本业,考虑公众影响,争取多做引领良好风尚的事,少做容易引起非议的事,如此,方可安心教书。


晓行致良知


本人认为,有关部门对于普通教师举办“升学宴”的处理是模糊了政策界限,没有找准目标,是不近人情的行为。

现在确实各种各样名目的“升学宴”“谢师宴”“入伍宴”“乔迁宴”“开业宴”……很多,但无论什么类型的宴席,受邀请的基本上都是“关系人”,也就是互相之间有过往来的人,今天你被“邀请”,明天也可能你有事了也会邀请别人,你办事的时候不邀请别人,别人邀请你的时候你烦,你邀请别人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对于这种“往来”也是接受的,也因此形成了“礼尚往来”的古老规矩,这种规矩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

而廉政建设有着明确的规定,限制举办宴席的目的是针对的一些官员借机敛财,因此针对的是“服务对象”“上下级关系户”,对于亲属之间没有禁止,也无法禁止。而从通报内容来看,被通报处理的只是普通教师,参与人也大多数是“亲属”或“同事”,“礼金”不过是用于“往来”的钱,并没有触犯法律规定或是当前的政策规定。

所以,相关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应该把握准政策,有的放矢,不要有意无意混淆了政策界限,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失去了“人情味”!


管风里是谁


作为公职人员,老师不仅不可以为孩子大肆操办升学宴,更不能大操大办婚宴、寿宴、孩子的满月宴等喜宴,连同丧宴也不可以大肆操办。这是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廉风建设”的一部分。

我们当地每年都出台公职人员婚丧嫁娶宴席标准,只要不超过此标准,并不算违规。2019年公职人员婚丧嫁娶宴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准大规划操办喜宴或丧宴,桌数不得超过20桌。

2、不得变相收取宾客的结婚礼金以及贵重礼物,公职人员之间随礼金不得超过200元。

3、除婚宴和丧宴以外的宴席,不得以任何方式邀请亲属以外的人员参加。

4、不得动用公家车,且婚礼或丧礼的车队不得超过8辆。

5、公职人员在举办婚丧嫁娶宴席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本单位进行报告,单位要对宴席标准是否超出公职人员允许的范围作进一步的核查,如有违规操作,比如收取亲戚以外的人员的大额礼金或礼物等情况,应全部没收。

由此可见,教师作为公职人员是有明文规定不得大操大办宴席的,而且各地根据本地的婚丧嫁娶所设定的宴席标准会有具体标准,拿贵州一小学教师为子办高考升学宴收礼金,被县教育局行政警告通报批评一事来说,相信贵州这一小学教师给儿子操办升学宴的标准一定超过了当地公职人员允许的范围,所以才会被处分。

如下图所示,该老师的妻子邀请寨上族人来参加儿子的升学宴,前后共收亲戚礼金5000元,寨上族人礼金3000元,违反公职人员廉洁纪律,造成恶劣影响,因此给予行政处分。

在小徐老师看来,无论是办喜宴还是办丧宴,明白人绝不会办糊涂事,因为人情随礼是有来有往的,人家办事时,你随了礼金,当你家办事时通知人家来还礼,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人家办事时没有通知你,你也没随礼金,而你家办事时你却通知人家,人家碍于情面不得不随,这就有点沾便宜不仗义了。

试想,一个寨上如何每年有几个升上大学的族人,都要办升学宴,都要邀请全族人来参加,那么那些孩子没机会上大学的人家该多么委屈啊,这就不符合人情事理了。

特别是升学宴一类的小喜宴,不是每个和你有人情往来的人家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学,都有资格办升学宴,而你家孩子考上学了,办升学宴又通知有人情往来的人来参加,那么被通知人家的孩子本业学习就不好,无法考上大学,人家来随礼就一定会觉得拿了冤枉钱。所以,公职人员应该谨慎办这种升学宴,即使办也不能大操大办,即使是亲戚,也要衡量这礼该不该收。对于贵州这位老师来说,就是没有衡量来参加升学宴的人谁该通知,谁不该通知,特别邀请寨上全族人来参加孩子的升学宴,并收受礼金肯定有不妥当的地方。因此才会受到处分。

我们当地严抓廉风建设工作期间,除了婚宴可以保留20桌,礼金每人不得超过200的标准外,其它如丧宴、升学宴、满月酒等都被视为铺张浪费,全部被取消,不得办宴席。但是同事之间虽然不办宴席,之前有过人情来往的也会悄悄递上礼金,只是不去酒店大吃大喝了,小徐老师觉得也挺好。

综上所述,禁止公职人员大肆操办宴席,并严格规定宴席标准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铺张浪费,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收贿受贿,滋生腐败,对于普通一线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只要行得端、坐得直,没有借机敛财的嫌疑,随礼的人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没有以不当方式邀请本不该邀请的人,且人情往来费用清晰,没有收贿受贿之嫌,就不会被处分。因此小徐老师觉得这种宴席标准的出台还是合理的,大家以为呢?欢迎大家交流补充。


指尖教育帝国


他们应该是是有指标的吧?这些事情也要管?不允许老百姓高兴高兴?以后可以想象,如果自己一家人有高兴事情,以红包的形式玩一下,可能也要小心被调查,因为他们只管指标完成,不管内容!

其实老师就是一个普通身份,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家里有喜事肯定可以庆祝,把这样的喜悦带给其他人,特别自己的亲戚朋友,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分享自己的喜悦有错吗,我们本来就是一个人情世故的国家,礼尚往来,没有动用公家的资源,资金。

倒是这些部门,丁点儿小事,惊动众人,大做文章,又是新闻,又是公众号,报纸、电视台,只要能用到的宣传手段,他们都用到了。这一切都都是他们业绩、表面功夫的需要。

从整个通报来看,这个老师并没有在自己的班级群宣传这样的事情,而且也没有收到自己的服务对象学生或者家长的一份礼金,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喜庆妟跟自己的身份毫无一点关系,是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的。没有违反任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完全可以说是他们内部的庆祝啊,自己一家人的庆祝,大家都是族人,我觉得这种习俗应该尊重他们。

现在真的很多事情你搞不懂,明明是我们自己的欢庆行为,喜庆行为,更多的是自掏腰包,为什么有些人说违规他就处理你,所有的标准都是他们说了算,你没办法,能咋样?不管怎么样,不能为了完成指标而乱作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