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踩雷”|三分鐘讀懂私募基金和P2P的區別

提防“踩雷”|三分鐘讀懂私募基金和P2P的區別

隨著國內去槓桿進程的不斷推進,P2P暴雷事件逐漸蔓延到私募基金、上市公司甚至一些國企債。但同為理財,瞭解私募基金的人並不多,因此也更加深了人們對其的誤解。私募基金與P2P到底有哪些區別?值不值得投資呢?

運作方式不同

提防“踩雷”|三分鐘讀懂私募基金和P2P的區別

私募基金管理人通過募集投資者的資金成立私募基金,通過私募基金投資於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實現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而P2P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本質上是一種借貸行為。而P2P理財是指以公司為中介機構,把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P2P平臺一般是收取雙方或單方的手續費為盈利目的或者是賺取一定息差為盈利目的。

投資者適當性要求不同

提防“踩雷”|三分鐘讀懂私募基金和P2P的區別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

(一)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單位;

(二)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

目前P2P平臺沒有統一的投資門檻,大部分平臺投資門檻很低,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甚至中國很多的P2P平臺是1元起投的,在美國P2P更是稱為窮人的銀行。

法律依據不同

提防“踩雷”|三分鐘讀懂私募基金和P2P的區別

以往,P2P的的法律依據是由銀監會於2015年12月28日發佈的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於相關性的法律絕大多數依據《借貸辦法》,關於互聯網的法律一直處於摸索階段;直至2016年8月,銀監會同工信部、公安部、網信辦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相關法規已逐步完善。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指出,相比較P2P,私募基金在投資門檻、投資數量、宣傳方式和收益等方面都有更加嚴格明確的要求。私募基金的募集、投資、管理和退出都受到《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約束。當投資私募基金時,如發現私募基金管理人以“P2P”的方式向投資者募集資金,那麼此基金管理人可能涉及非法集資。

投資風險不同

提防“踩雷”|三分鐘讀懂私募基金和P2P的區別

私募基金:私募的本金是交由基金託管人進行託管,走的是對公賬戶與證券賬戶分開運行。對公賬戶進錢容易出錢難,證券賬戶運作容易轉錢難,所以私募的本金風險在於運作風險,但相對透明,有明確的走勢知道自己資金的淨值。

P2P的風險更多的來自P2P平臺本身,平臺放貸,形成債權,而真正能瞭解這部分資產的只有平臺本身。可是,平臺錢不多(資本遠低於交易額),需要出售債權。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計算,現在P2P承諾的平均年化收益為15%,那麼加上交付給平臺的管理費,項目的流動成本這個項目至少要年收益達到30%的收益才能保本。據不完全統計,至今為止中國境內已有超過10000家P2P平臺,就每家平臺有100個投資標的來算,那麼中國現在大約有100萬個項目前幾年就能賺到30%的利潤,想一想都會覺得太過不可思議。

提防“踩雷”|三分鐘讀懂私募基金和P2P的區別

總而言之,正規持牌的私募機構與P2P平臺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兩者在監管體系、投資模式、資金託管與運作模式等方面有著完全不同的運作環境。通過以上的條條對比,相信大家對私募基金的優勢有了更深的瞭解,面對互金“爆雷”等情況,投資者不必對整個金融市場都產生悲觀情緒,擦亮雙眼、加強科學理財觀念,提高風險意識,才能讓投資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