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在這場清洗裡面,沒有人是安全的

01

“龐氏騙局”數次捲土重來

從來有人心甘情願的受騙

e租寶500億的教訓猶在眼前,今年P2P平臺頻頻暴雷。僅上半年就出現了172家問題平臺,進入下半年不到一個月,又有40家餘家平臺爆雷, 多米勒骨牌效應進一步凸顯。

6月16日,唐小僧爆雷,涉及千萬投資者,750億元。

6月23日,聯璧金融爆雷,涉及人數和金額巨大。

7月6日,牛板金爆雷,涉及82萬投資者,390億元。

7月6日,優楊投資爆雷,涉及百萬投資者,500億元。

民間四大高額返利P2P平臺全部停業,廣告植入到《琅琊榜2》的唐小僧,冠名高鐵語音的投寶金融,叱吒P2P理財的幾大平臺無一例外的走上了捲款跑路的結局。

僅上海一地,大大小小跑路的平臺,涉及資金便達2000億之巨。

對此,各地警方非但沒有“安定人心”,反而“火上澆油”發出高危預警:“如果你在互聯網平臺有錢,趕緊去看看那些錢還在不在了!如果在,最好先取出來。”公開鼓勵擠兌。以至全網貸行業都被波及,如履薄冰、提現困難,連上市公司的日子也舉步維艱。

由此可見,網貸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大清洗。在這場清洗裡面,沒有人是安全的。

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回想過去幾年中,不斷有人給我介紹各種網貸平臺,也有人不斷開高價讓我在公號上幫他們推廣網貸平臺,把錢放在餘額寶已然成為上古笑料,但我無一例外地拒絕了。

不少平素謹慎的朋友也禁不住誘惑踏上踩雷之路。其中一位在幾次小額試探之後,在6月初投了二十萬,提現時一直顯示審核中,客服無人接聽。趕到上海實地探訪才發現公司已是人去樓空。

前陣子我在街口理髮,還聽到一位大媽得瑟30萬的投資,每月2萬的利息,儼然一副先知先覺、與時俱進的姿態。對於這種人,智力下降是正常生理,致命的則是爆棚的貪念。

沒有健全的信用體系,數據轉化不成防火牆,P2P就是一場赤果果的賭博。如果迴歸傳統的徵信模式,沒有人相信村口老王今天跟你借1000,明天能還你1100。然而在網貸平臺,就是有人相信回報率只有更高,沒有最高,12.8%的年化收益不值一提。

02

“龐氏騙局”從不高明

上當的都是貪念爆棚

高回報的網貸平臺是怎麼玩的?一句話,新韭菜養老韭菜,拆東牆補西牆的非法集資。

前年廣告打到央視的e租寶暴雷,去年納斯達克上市的綠能寶暴雷,轉眼又有人在同一片雷區前赴後繼。事實證明,人類永遠學不會以史為鑑。龐氏騙局一次次捲土重來,從來不乏心甘情願的韭菜。

2016年,e租寶的500億詐騙事件告訴我們,越是廣告響的平臺越不可信,越是要倒閉的公司排場越大,因為對資金飢渴到不遺餘力狠賺最後一筆。

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當年,e租寶耗資上億元,在央視、高鐵大量投放廣告進行“病毒式營銷”,老闆丁寧要求所有秘書全身穿戴奢侈品牌,就是想告訴投資者,有錢。

結果呢,e租寶上95%的項目都是假的,吸納的資金只幹兩件事:

1、向上一批投資者發放利息,穩住老韭菜,吸引新韭菜。

2、大量的投放廣告,買頒獎、買水軍、買名人合作。

與之相仿的唐小僧,每年的廣告投放金額在5000萬元以上。在互聯網金融的馬太效應下,資金聚攏效應明顯,超高收益不斷吸引新資金流入,由此往復循環,唐小僧迅速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後起之秀,在2017年躋身中國互金領軍企業百強榜20強。唐小僧至今在快照中留下不少投資返現信息,其羊毛厚度趕超此前的e租寶。

靠著植入廣告起家,經媒體推廣做大,一年增長速度高達400%的唐小僧爆雷後,維權群裡充斥著各種訴苦,有人稱連買藥的錢都投進去了。有投資人在群裡分享了一張報案登記表的照片,最多的投了264萬元,投四五十萬元的也不在少數。

然而,受害用戶不願承認的是,這些問題平臺早在之前就已經多次顯露隱患,但對回報率的極度渴望令大家對事實充耳不聞。

唐小僧官網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唐小僧累計借貸零逾期。稍有常識者都知道無論實體銀行還是網貸平臺,零逾期是大大的不可能。

跟靚麗的業務數據相比,唐小僧的資金流向根本查不到。投資者在投標前看不到借款項目信息,投標以後,也只能看到借款人的名字。運營報告敷衍,只有寥寥數行。

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這樣一家畫風詭譎的企業,仍然有千萬投資者趨之若鶩。而“牛板金”董事以虛構項目捲走31.5億資金用於房地產也沒能引起投資者半點警覺。原因是人們壓根不想探究你到底拿錢去做什麼了,只在意收益有沒有按時到賬。

擊鼓傳雷,只要不落我手就好。

龐氏騙局從來不是什麼高明把戲,上當的都是願打願挨的投機客。

03

你看上的是人家的利息

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所謂龐氏騙局是指人們相信一個並不存在的企業獲得了商業成功。實際上運營者用後來的“投資者”的錢,給前面的“投資者”以回報。

本次P2P爆雷後,有評論甩鍋給監察制度。我國信用體制不完善的確是個問題,但拙劣的騙局之所以能夠屢屢得手,說到底是人們的貪婪屏蔽了應有的理智。幻想著短期內不會爆雷,幻想著自己還能擼上一把。

龐氏騙局,金融史上最為著名的投資欺詐騙術在一戰後由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發明”。當時的龐茲與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無線電發明者馬可尼,並稱為最偉大的三個意大利人。

2000年,前納斯達克主席伯納德·麥道夫,美國曆史上最大的詐騙案製造者,利用金字塔層壓式投資騙局,吸納金額超過600億美元。如果不是8年後金融危機爆發,客戶要求提現時終於發現問題。這場遊戲還會繼續玩下去。

麥道夫從不解釋投資策略,如果你問得太多,他甚至拒絕接受你的投資。與此同時,即便在市場困難的時期,他的資金總能取得每10%-15%的固定回報。這一誘惑脫掉了諸多成熟的投資者們的游泳褲,連匯豐銀行、奧地利銀行也忙不迭奉上數十億美金的款項。

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2009年,麥道夫被判處150年監禁。在他鋃鐺入獄10年後,此類案件從未消停。

絕大多數金融騙子們,都跟麥道夫一樣,花錢包裝自己,進行著假投資。

2014年活躍的恆融財富,老闆擁有遊艇、豪車、幼兒園,大量穩健中息投資人被其“實力”所震懾,紛紛應聲站臺。唐小僧向外宣稱自己將15%用在消費金融,15%用在抵押貸款,10%用在證券金融,35%用在理財產品。事實是,他們不賺錢,他們只騙錢。

市場起起伏伏,有漲有跌。如果有人承諾可以長期給與高額回報,那麼投資者就要小心了,他八成在撒謊。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早就講過:凡是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要警惕。收益率超過8%,很危險。收益率超過10%,麻煩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眼下,將近四分之三的網貸平臺的收益率在8%-12%之間,有12%的網貸平臺依舊號稱可以達到12%以上的收益率。這是被定義為“麻煩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的區間。

然並卵,人們看到“機會”仍然會義無反顧的一擁而上。小米P2P廣告返現加利息年化超過50%,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這是因為小米資本雄厚,自己是在薅羊毛,而不是被薅的羊。那就別怪到頭這一生,難逃那一日。

霍老爺跟很多人說過,P2P不可信。昨天還跟一個讀者說,就算可信,嗅覺靈敏的行業玩家都已部署轉型,朝著財富管理發展。他則堅持認為國家只是整頓,不是取締。熬過陣痛期,連鎖反應會漸漸平息。

這就叫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其實我們只要捫心自問,在經濟這麼蕭條的當下,實體經濟不振,房地產流動性受限,股市不景氣,你靠什麼能賺到12%的收益?

市場是聯動的,股市、樓市都冷的情況下,P2P一家獨熱怎麼可能?

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中國個人徵信覆蓋率只有35%,而美國卻有92%。儘管網貸平臺提供借款方的個人身份信息、歷史交易記錄、個人財產資料,甚至打出大數據的旗子進行風險特徵採集。然而連馬雲都說阿里作為一家大數據公司也不知道怎麼用數據掙錢,網貸平臺的數據又能為安全提供多少保障?

曾經以為自己是工兵的,早晚死在爆雷的硝煙中,而這點微末聲響,終究會不了了之,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直到各個維權群中的韭菜也沒了力氣蹦躂。

這其實就是一場清洗,你會發現在中國,隔段時間就會有一種騙術出來,有時候他們叫傳銷,有時候叫直銷,有時候叫高息攬儲,有時候叫P2P,有時候叫空氣幣,但其實都是一種東西,龐氏騙局,鐮刀太多,韭菜都不夠用了。

中國市場中充斥的最多的就是這種理財產品,至於為什麼市場監管和金融監管部門明明知道這些產品的不合理,卻不提前整頓,這不是我敢言的,我能說的只是,少點貪婪,別做韭菜。

P2P 爆雷,人要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