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每当深夜,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冰箱里的隔夜饭总能给人慰藉。

无需复杂的工序,仅一颗鸡蛋、一根火腿和一碗饭,就能在短短10分钟内,极大满足口腹之欲。

说起武汉的花饭界,不得不提几近“封神”的老字号——粒粒香炒花饭,也被称为武汉第一王牌炒饭”

如此盛名,但却并不是一众好评。

以父母辈为首的都是真爱粉,而以95后为首的却褒贬不一。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曾开在武汉市第一中学对面的粒粒香,如今早已被拆得面目全非,门头上也仅剩一张不起眼的搬迁新地址和示意图。

想起当年一下课,一初的学生伢们就冲过去和食客们抢午饭的日子,心头不由一紧……

跟着导航,穿过民主一街,路上行人寥寥无几,且多半都是拉着拖车的爹爹婆婆。

但当我拐进民意三路,气氛瞬间热闹起来。

窄窄的巷子被往来的汽车挤得满满当当,尤以粒粒香门口为甚。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进门的刹那,看到鱼香肉丝、酸辣土豆丝等菜品图挂在墙上,还以为自己找错了,进了一家小炒店。

“附近的上班族说浇头好吃,强烈建议我们加几个小炒到菜单里,不过店里主打肯定还是花饭。”黄爹爹说道。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20年前,黄爹爹下岗后,干爸阮爹爹便叫他跟着自己学手艺混口饭吃,而在当时,阮爹爹经营的粒粒香早已在前进四路上大有名气。

如今门店由儿女与黄爹爹一起管理,83岁的阮爹爹也从后厨一把手转到了后勤。

虽退居二线,但他却依旧不服老。店里坚持不购半成品,皆用他亲自在家卤制的牛肉牛肚。

“天气好的时候,他就会跑到店里来,跟我切磋,时刻提醒我不能生疏了。”黄爹爹笑道。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炒饭看似简单,但米的种类、怎么煮、如何炒,其实步步都有讲究,有些细节若没到位,出品的味道就会差之千里。

要想炒饭颗粒分明,一定要挑选自带香味,不黏不粘的早谷米,如此炒饭才有回味。

而黄爹爹在做徒弟时,仅学习蒸饭就用了整整3年。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每天早上5点,他就开始洗米、煮米,煮得米与浆干湿分离后,再将其捞出沥干,因其米浆被完全沥出,米粒失去了糖分,呈现出完全脱水状态,所以也非常适合有糖尿病的人吃。

而后拿到店里用木甑子蒸熟,不像智能的电饭煲,用木甑子蒸饭,必须要人为地去辨认熟度。

“放在手上捏一下,不碎且富有弹性,如此,便可下锅。”黄爹爹解释道。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众所周知,炒饭要香,必得下猪油,但这就避免不了油腻。而粒粒香之所以能做到不腻不油,则是用的豆油与猪油调配的油。

黄爹爹左手掂锅,右手拿勺,蛋液、腌菜、米饭、葱段等食材随着他游刃有余的金刀铁马,瞬间白烟四起,香味涌动。

急火翻炒,对火功与勺功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几分钟出锅装碗,一气呵成,是行家!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舀一勺热气腾腾的炒饭,粒粒分明,油星附着在饭上,在阳光下犹如晨露。

再配以咸香多汁的浇头,黯然销魂饭,也不过如此了。

不过但凡第一次来粒粒香的年轻人多少都会有些失望,且都会被噎到,因为对于吃惯了电饭煲里软糯的饭来说,完全脱水的米粒对他们而言过于干硬。

但对我们的父母辈来说,在那个没有智能家电的年代,这种米饭就是最香的。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所以你若是第一次去,一定要配碗汤才会知道它的魅力。

店里的番茄蛋汤最正宗,去的人都会来一碗,6元一碗,酸味适中,蛋花多得像不要钱似的。

一碗花饭+一碗汤,总价13元,吃个心满意足肚儿滚圆才算数。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不管这碗炒饭有多神乎其神,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最好吃的那一碗蛋炒饭就是深夜饥肠辘辘时,裹上睡衣,摸到厨房,自己用三五分钟就炒好的那碗。

/

在热情欠奉或疲惫不堪的深夜,

用一碗销魂的炒饭来熨烫五脏庙,

才是对身心最大的慰藉。

/


| 象 象

| 楚 博

武汉第一王牌炒饭,却不是95后的最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