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想“泰山封禪”究竟多難?為何歷史上只有六位皇帝獲此殊榮?

張天承


歷史上“泰山封禪”的皇帝

歷史上封禪泰山的六位皇帝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


封禪的意義

①強調受命於天、君權神授的重要手段,宣示皇權的合法性;

②展示功績的重要手段,通告天下自己取得的重要政績,或者告訴天下治理天下的決心。


封禪的條件

①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②皇帝賢明,政績顯著;

③天降祥瑞,天下歸心。


歷史上,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實現全國的大一統,自然有資格泰山封禪;漢武帝劉徹國家富強,對匈奴作戰取得前所未有的勝利,自然也有資格封禪;漢光武帝劉秀結束王莽新朝統治,光復大漢王朝,也有資格泰山封禪;唐高宗李治、武則天時期,唐朝經濟社會繁榮,長安成為天下中心,自然也有資格泰山封禪;唐玄宗李隆基再次實現唐朝中興,君臣同心,泰山封禪也沒有詬病。

這前五位皇帝泰山封禪,其功績受到後世君王和史家的認可,因此,封禪泰山是歷代帝王追求的一個標杆。

而宋真宗趙恆的泰山封禪一下子拉低了封禪的檔次,之後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宋真宗時期,北宋經濟雖然繁榮,然而國力不強,與遼國簽訂每年供給“歲幣”的澶淵之盟;宋真宗本人沉迷於方術,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廣建宮觀,勞民傷財。此時的北宋內憂外患,而宋真宗的封禪泰山確實有點給自己臉上貼金了,難怪後世君王都不恥於泰山封禪了。


蘇紀龍侃歷史


“泰山封禪”是古代皇帝的最高榮耀,是帝王進行天、神、人之間的溝通!

什麼是“泰山封禪”,又為什麼要選擇泰山?

大家常常聽說“泰山封禪”,但是什麼是“泰山封禪”呢?在古代,人們把祭天叫做“封”,把祭地叫做“禪”,所以“泰山封禪”說白了就是在泰山祭天祭地,那麼為什麼要選擇泰山呢,別的山不行嗎,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泰山是最高的山,是人們認為人離天最近的地方,也就是人和天能夠交流的地方,帝王乃是天之子,所以要到泰山進行封禪,與天進行交流。



歷史上為什麼僅僅有六位皇帝進行“泰山封禪”?

由於在古時,“泰山封禪”是被認為很神聖的,所以不是誰都可以去的,就像是普通人光宗耀祖一直,得是有成就了,如做大官了,發大財了,才會來到祖祠,祭拜祖宗,炫耀一下自己的功績。皇帝也是如此,自認為是天之子,自己覺得自己有成就了,才會向他的父親天去祭拜,炫耀自己的功績。而皇帝不如普通人,如何才算作是成功呢?


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寫出了一個標準,一是國家必須統一,這個條件是必然的,國家如果都不統一,相當於自己家族的家產都被人搶走了,家產都守不住還有何臉面對列祖列宗啊;二是在位帝王政績卓著,要國泰民安、國富民強,這個也好理解,如果僅僅是國家統一還不夠,最起碼也得足夠富有啊,如果整個國家的百姓都很窮,意味著國家窮,這麼窮怎麼好炫耀啊!;三是天降祥瑞,這個現象意味著老天對在位的天子表示認可,所以帝王可以進行封禪了,這個條件說難難說簡單簡單,因為可以人為啊!


歷史上那六位皇帝進行了“泰山封禪”!

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帝王有數百個,但是進行“泰山封禪”卻僅僅有六位,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在這六位皇帝當中我認為嬴政和漢武帝最有資格,一個是中國第一個皇帝,掃六合,一統天下,史稱始皇帝;一個是武帝,征戰匈奴,掃除禍患。而劉秀、李治、李隆基則資格稍顯不足,之所以會進行封禪,主要是國家當時還算強大。至於趙恆則在差一籌,因為國家還屬於動盪時期,雖然經濟比較富有,但是軍事能力不行,還常常挨欺負呢!


“泰山封禪”是古代皇帝的最高榮耀,但是雖然如此,實際上不過是一個虛名罷了!進步進行封禪既不會使國家更加強大,也不會使國家變的弱小,會有改變的僅僅是一個虛榮心罷了!歷史上也有很多帝王是有資格進行“泰山封禪”的,但是卻並沒有,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道這那是什麼天、神、人合一,只不過是滿足一顆虛榮心罷了!弄不好還要受後人嘲笑。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泰山在古代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山,而很多人說泰山封禪起始於秦始皇,其實並不是秦始皇打開封禪於泰山的先例,在秦國實現大統一之前,在商周到春秋戰國期間就已經有許多國君封於泰山,而封禪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部落,而在後來的王朝建立後都是以國君王者,並非秦始皇的一統皇者,但是秦始皇封禪其實也是參考了古人的方式來的。

封禪的意義是什麼,漢代的《白虎通義》中說得非常清楚,王者受命於天,國泰民安天下大統,君王功績於天下,說白了封禪的目的其實就是一種政治目的,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功績和正統,用以表示帝王的功績於世間得到上天以及神靈的護佑,說白了就是向世人表明一種態度表明自己的功績。

其實封禪就是一種儀式,通過這種儀式來彰顯自己的功績,太高自己的聲譽地位,也就是說泰山封禪其實就是帝王的一種政治虛榮心,也是代表了一種能力和認可,能有資格上泰山封禪是每一個帝王的夢想,但是並不是每個帝王都有資格上去的,至少自己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績出來才可以。

而泰山封禪似乎在當時成為了一種地位功績的象徵,能上去的人有信心上去的帝王都是功績顯赫的君主,敢於封禪於泰山的帝王都自認為自己的功績足以比肩任何人,這是一種自信,在最初的時候的確是如此凡是有自知之明的帝王其實知道自己的斤兩,夠不夠資格上去,唯獨後來的一個人,把這個規矩給破壞了,導致了後世帝王沒有一個人再上泰山封禪,因為感覺味道被某人弄變了。

這個人是誰呢,當然是宋朝的宋真宗,說起這個皇帝為什麼沒有自知之明把泰山封禪的檔次拉低了呢,最主要是這個皇帝不知羞恥啊,在對遼國的爭端中,這個皇帝用金錢來買宋朝平安,也就是說每一年都向遼國上供大量的財物來保障自己的安危,而且有意思的是在當時宋朝還有十多個城池被遼國佔領沒有收回來,這就等於說宋朝軍事一不能震懾外敵,二又沒有實現大統一,三還得向別國低頭,等於說這個宋真宗沒有條件達到跟秦始皇漢武帝這樣的功績條件。

前面的五個帝王每一個都功名顯赫,秦始皇,漢武帝,漢光帝,唐高宗,唐玄宗,每一個在自己的時代都是有拿的出手的功績,在泰山封禪沒有太多的人敢異議,而宋真宗就不一樣了,完全不能跟以上這幾位比,而宋真宗封禪泰山的行為讓後世帝王一個個封禪泰山的夢破碎,後世帝王后來都只是在泰山上進行祭禮而不進行封禪,都是宋真宗弄的好事,不知道九泉之下帝王們見到宋真宗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心態。


無法超越的足跡



封禪泰山,是封建時代帝王的最高榮耀,是表彰自己卓越功勳,自我感覺天下在自己的治理下,可以媲美盛世。

通俗點來講就是說,皇帝自古不是標榜自己是天子麼,是上天派他來統治人間的。

所以,當皇帝感覺自己活兒乾的不錯的時候,就會整個封禪大典,自我吹噓。一,是為了表明自己得位之正,是真正意義的君權神授。另外就是向天下吹噓自己的功績。

所以能夠足以吹噓自己的皇帝需要的一是確實有功績,另外就是臉皮要夠厚,敢於自我吹噓。

這樣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只有5位,

那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讓大一統觀念深入人心。


漢武帝,擴大了漢朝版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打下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基調。華夏族正式凝聚成漢族。

漢光武帝,漢朝中興之主,力挽狂瀾,漢室中興,被稱為位面之子。


唐高宗,唐朝最牛的皇帝,自己是皇帝,媳婦也是皇帝,唐朝疆域在他之時是最大的。

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封建時代的巔峰存在。會玩的皇帝。

這五位是有本事,臉皮也夠厚的

還有一位宋真宗,沒本事,被大遼打的賠款,乞求和平,還自己感覺挺不錯,然後臉皮厚的去封禪,更何況其他的皇帝都是大一統。你個宋真宗燕雲十六州還沒收回來呢,還好意思去自我吹噓?


所以後來的皇帝都恥於與這樣的人為伍,宋真宗拉低了封禪的檔次。

一個皇帝要走自知之明,你統治的國傢什麼樣子,你心裡沒點數嗎?

明朝嘉靖皇帝,因為是旁系繼承大統,總想找點東西證明自己,結果群臣琢磨皇帝的心思,隔三差五的就送來點白鹿,孔雀,之類的,說是祥瑞,是上天表彰皇帝所以,派祥瑞過來恭賀,


獻祥瑞的人也會升官發財,胡宗憲就是靠這個升的官,不過後來有人獻來了頂級祥瑞:麒麟,


這回嘉靖心裡沒底了,就算他臉皮再厚,在他統治下的大明,他還是知道的,就這破樣子,能值得麒麟下凡,派個夜叉下凡收拾他還差不多,所以他沒有認這隻祥瑞,

這就是嘉靖有自知之明,其他皇帝也是一樣要麼不夠格,要麼臉皮不夠厚

所以只有六位皇帝封禪泰山了


有意思的檳榔


題目有點不完美。

獲此殊榮?

說法上是不是欠妥?😊

皇帝去不去泰山,能不能去封禪,不是誰獎勵他的,一看他的自我評價,二是大臣和史官的態度,如果皇帝自覺文治武功可以比肩秦皇漢武,邊上又有一群翰林學士之類的大力推動,那這個事才有可能。


觀滄海GCH


這六位臉皮比較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