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見慣凌晨兩點後空無一人的街道,也常與早上六點的日出打照面。餐飲創業,一場孤獨的修行。

幹餐飲,有的人實現了夢想,走上了人生巔峰;有的人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徒留滿身滿心的傷痛。餐飲創業,交織著悲與喜、苦與樂……

下午四點半,老鄧照例到龍蝦店裡做晚上的營業準備,走到店門口時,他習慣性地停了一下,緩緩提了一個口氣才走進店去,“一想到今天也可能只有幾桌客人,心情一下就沉重了”。

老鄧的心情,千里之外的賈新完全能夠感同身受,5年前臨近春節的那些冬夜,他每天都受著相同的煎熬。那年,眼見著春節要到了,在手頭的錢見底的時候,他將店轉了出去,結束了短暫的第一次創業。

相比之下,萬浩的創業路要順利得多。他的火鍋店開業當月,即在點評平臺上獲得了當地火鍋品類第一的好成績,兩個月後開了第二家店,現在還開放區域加盟。一切就像他乘坐的動車一樣急速向前,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這種“飛”一樣的感覺帶來的也並不全是美好。

在餐飲創業這條路上,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一次一次在路上熬。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紅餐(ID:hongcan18)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3%的餐飲人有過至少一次餐飲創業的經歷,其中,有22%的人創業過兩次,創業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也分別有10%和11%

還有一位餐飲人表示,他已經連續創業了4次,有失敗的,有自己覺得沒有前景主動放棄的,如今他又重新選擇了項目,開始規劃第5次創業。

餐飲創業的魅力究竟在哪,能讓這麼多人明知前路不易但仍前仆後繼?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疲憊待與何人說?

小龍蝦今年的上市時間又推遲了,這對老鄧來說有點“雪上加霜”。

老鄧是湖北潛江人,小時候沒少和小夥伴一起釣蝦,後來又在一家小龍蝦品牌店裡工作過。他對小龍蝦再熟悉不過,加上這兩年龍蝦消費市場勢頭不錯,他便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去年年末,他一眼便看中了現在這間店鋪。朋友勸他再等等,因為冬天是小龍蝦淡季,不好做。更何況這個店鋪200米範圍內還另有3家小龍蝦店,其中兩家分別開了10年和5年,競爭壓力也要考慮。

然而老鄧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小龍蝦店聚集本身就可以產生“群聚效應”,讓這條街變成小龍蝦愛好者首選地。另外,他對自己對產品足夠自信,品質和衛生絕不比別家差。是繁榮共生,還是你死我活,誰也說不準。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去年12月店開業了,做以小龍蝦為主打的油燜河鮮和海鮮,冬天則暫時用羊肉吸引顧客。原本以為,這幾個月收支至少能夠持平,然而四個月過去了,現實跟他的預期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人少的時候,一天只有一兩桌客人,這樣的情況只能是虧損。”生意不好,他連服務員都不敢多招。店裡總共兩個服務員,要是一個請假,他還得自己做服務生,幫著端茶上菜。

累都不算什麼,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成本。為了保證龍蝦的口感和衛生品質,老鄧請了專業的炒蝦師傅和去蝦頭、蝦線的人,每月的人工成本佔比就高達20%,而小龍蝦的價格和餐廳的房租也都居高不下。

沒有生意,這些成本只能眼見著一天天打水飄,失落和焦慮也在他心裡快速蔓延。凌晨兩點收檔回家,妻兒都已經睡下了,一天的辛苦與失落能跟誰說?“實在壓得難受的時候,我就去跟孩子玩一下,轉移一下注意力能輕鬆一些。”

現實不容許他有絲毫的鬆懈,他必須撐到龍蝦季節到來,然後大幹一場。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餐飲創業最難的是什麼?

餐飲創業什麼最難?紅餐(ID:hongcan18)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和運營管理難, 以及成本太高 。其中,29%的人覺得幹餐飲最難在於“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變化太快”。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一如小龍蝦,自2015年大爆後一直是餐飲人關注的焦點,但隨著每年小龍蝦門店成千上萬地增長,消費者對小龍蝦的追捧熱情也在減退。再看整個餐飲市場,去年滿大街的串串,香味尚未散去,今年椰子雞已經悄然嶄露頭角。

除了市場競爭這個外部原因,餐飲本身的產品和運營管理也難倒不少創業者。5年前,賈新憑著一股傲氣扎進餐飲創業大潮中,就因為盲目自大、不懂行,栽了進去。

賈新學的是酒店管理,畢業後混跡於酒店、餐廳,傳菜、服務員、領班、主管、經理、後廚學徒等各種崗位都幹過,但時間最長的一份工作不超過半年。

年輕的時候,錢沒有,自信倒是一籮筐。他覺得自己什麼“都挺懂”,不想給人打工只想自己創業,幻想著美好的未來就在前方等他。

在母校附近,他開了一家30平方米的西餐店,披薩、小吃、意麵、沙拉、牛排什麼都做,結果因為沒有好的產品,運營管理也都是一知半解,最後淒涼收場。

“冬天的時候,天越來越冷,店裡的人越來越少,最閒的時候一天就一桌客人。”那一年的春節前夕,大街上已經洋溢著節日的喜慶,他卻獨自面對著空蕩蕩的店面,想著欠朋友的幾萬塊錢怎麼還。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直到整條街只剩下他的店鋪的燈還亮著,他擦乾眼淚,決定關門轉店。那年賈新23歲,人生第一次創業前後歷時7個月,賠了近10萬,還背了一身債。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疲憊焦慮的另一面:充實滿足

老鄧的腦子裡始終有一根弦繃著,讓他不能有絲毫鬆懈;賈新說,創業的前幾年,他每天至少工作13個小時,每一天都在焦慮與惶恐中奮力掙扎。生意好的時候身體累,生意不好的時候心累,永遠都有操不完的心。

在創業的過程中,疲憊和焦慮幾乎是創業者的常態,不過令人稍顯意外的是,在餐飲創業失敗率高達91%的情況下,除了疲憊和焦慮,有26%的人在創業中收穫了充實和滿足,還有13%的人感受到了興奮和快樂。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內行,是黑馬,是餐飲業的明日之星。堅定地相信自己能像那些神壇大佬一樣白手起家,從一家店做到餐飲帝國。直到店黃了、賠好幾萬元之後才發現,自己在方方面面都差很遠,就是俗話說的眼高手低,‘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

現在回看第一次創業,賈新覺得雖然失敗了,但其實情況也並不是那麼糟糕,至少從那時起,他卸掉了高傲自大的外殼,開始正視自己。

“但是我仍然不服氣,不願意接受自己就這樣灰溜溜地出局。”為了“東山再起”,他特地去了一家披薩店工作,邊工作邊學做披薩,直到2016年再次創業。

這次的品牌不再以西餐定位,而是改成披薩店,產品上砍掉意麵、沙拉、牛排等多餘的種類,聚焦披薩,在增加披薩類型的同時不斷改善口味、優化包裝。同時,察覺到外賣的勢頭,他果斷選擇堂食+外賣的模式,將位置選在了比較偏的地方,這樣房租也更低。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關鍵的轉變發生在去年,他偶然進了一個披薩群,裡面都是全國各地做披薩的同行,那時,他知道了什麼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更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在哪。

他開始有目的地學習,一邊在群裡潛水跟高手們學習技術,一邊購買專業書籍看,例如《海底撈你學不會》《產品主義》,以及一些外賣運營專業書籍,根據所學到的知識,針對產品、門店和外賣中的問題一一進行調整。此後,披薩店一路向好,賈新的生活也變得充實規律。

創業中的失敗和焦慮是一把雙刃劍,能夠讓人一蹶不振,也能催著人拼命吸收知識,奮力向前奔跑。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以重慶小火鍋切入市場,去年11月份第一家店開業,兩個月後第二家店也開好了,進入2019年後,品牌已經開始深耕上游供應鏈,並且開始做區域加盟。相比老鄧和賈新,萬浩的創業路要順遂得多。

曾在多家初創公司做品牌和營銷策劃,創業前已經有初步的商業模型,加上另兩個合夥人在供應鏈、裝修上各有所長,這些經驗和資源,都讓他在創業時早早走上了高速通道。

自然而然地,他每天都像個陀螺一樣根本停不下來,連累和焦慮都來不及細細體會。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在萬浩的手機備忘錄裡,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天的行程、要完成的工作,以及目前自己的、公司的需要補齊的不足。在他看來,創業的焦慮皆因為思路不正確、沒有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他會找辦法去解決掉這些焦慮。

如積極主動和消費者溝通,然後換位思考,“餐飲就是圍繞著消費者做服務,顧客的需求是所有創業的來源和目的”。還有就是學習,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提高視野和認知水平。

跟記者聊的那天,他剛坐上去北京的動車,趕去上晚上的一堂關於商業立體架構模型的課程,這不是專門針對餐飲行業的課程,但能完善和加深他對商業模型的理解。


沒見過凌晨2點的街道,餐飲人沒資格談創業


調查發現,80%左右的餐飲人覺得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對創業大有幫助。這個學習包含了自己學、跟同行學以及跟其他行業的大佬學。“不管是在經營還是技術上,一定不能停止學習。如今的市場,要麼出色要麼出局 。”

結 語

創業紀錄片《燃點》導演有一句話:“在今天的中國,如果有什麼人生契機可以點燃一代人的激情,可以讓青年精英對自身和未來保有希望,那隻能是創業。”餐飲行業同樣如此,需要具有新的思維、敢闖敢試的新鮮血液,來攪動這一池水。

但創業者需要明白的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千萬條,創業作為其中的一條,不是捷徑,也從來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