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见惯凌晨两点后空无一人的街道,也常与早上六点的日出打照面。餐饮创业,一场孤独的修行。

干餐饮,有的人实现了梦想,走上了人生巅峰;有的人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徒留满身满心的伤痛。餐饮创业,交织着悲与喜、苦与乐……

下午四点半,老邓照例到龙虾店里做晚上的营业准备,走到店门口时,他习惯性地停了一下,缓缓提了一个口气才走进店去,“一想到今天也可能只有几桌客人,心情一下就沉重了”。

老邓的心情,千里之外的贾新完全能够感同身受,5年前临近春节的那些冬夜,他每天都受着相同的煎熬。那年,眼见着春节要到了,在手头的钱见底的时候,他将店转了出去,结束了短暂的第一次创业。

相比之下,万浩的创业路要顺利得多。他的火锅店开业当月,即在点评平台上获得了当地火锅品类第一的好成绩,两个月后开了第二家店,现在还开放区域加盟。一切就像他乘坐的动车一样急速向前,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飞”一样的感觉带来的也并不全是美好。

在餐饮创业这条路上,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一次一次在路上熬。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红餐(ID:hongcan18)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3%的餐饮人有过至少一次餐饮创业的经历,其中,有22%的人创业过两次,创业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也分别有10%和11%

还有一位餐饮人表示,他已经连续创业了4次,有失败的,有自己觉得没有前景主动放弃的,如今他又重新选择了项目,开始规划第5次创业。

餐饮创业的魅力究竟在哪,能让这么多人明知前路不易但仍前仆后继?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疲惫待与何人说?

小龙虾今年的上市时间又推迟了,这对老邓来说有点“雪上加霜”。

老邓是湖北潜江人,小时候没少和小伙伴一起钓虾,后来又在一家小龙虾品牌店里工作过。他对小龙虾再熟悉不过,加上这两年龙虾消费市场势头不错,他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去年年末,他一眼便看中了现在这间店铺。朋友劝他再等等,因为冬天是小龙虾淡季,不好做。更何况这个店铺200米范围内还另有3家小龙虾店,其中两家分别开了10年和5年,竞争压力也要考虑。

然而老邓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小龙虾店聚集本身就可以产生“群聚效应”,让这条街变成小龙虾爱好者首选地。另外,他对自己对产品足够自信,品质和卫生绝不比别家差。是繁荣共生,还是你死我活,谁也说不准。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去年12月店开业了,做以小龙虾为主打的油焖河鲜和海鲜,冬天则暂时用羊肉吸引顾客。原本以为,这几个月收支至少能够持平,然而四个月过去了,现实跟他的预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人少的时候,一天只有一两桌客人,这样的情况只能是亏损。”生意不好,他连服务员都不敢多招。店里总共两个服务员,要是一个请假,他还得自己做服务生,帮着端茶上菜。

累都不算什么,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成本。为了保证龙虾的口感和卫生品质,老邓请了专业的炒虾师傅和去虾头、虾线的人,每月的人工成本占比就高达20%,而小龙虾的价格和餐厅的房租也都居高不下。

没有生意,这些成本只能眼见着一天天打水飘,失落和焦虑也在他心里快速蔓延。凌晨两点收档回家,妻儿都已经睡下了,一天的辛苦与失落能跟谁说?“实在压得难受的时候,我就去跟孩子玩一下,转移一下注意力能轻松一些。”

现实不容许他有丝毫的松懈,他必须撑到龙虾季节到来,然后大干一场。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餐饮创业最难的是什么?

餐饮创业什么最难?红餐(ID:hongcan18)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和运营管理难, 以及成本太高 。其中,29%的人觉得干餐饮最难在于“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变化太快”。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一如小龙虾,自2015年大爆后一直是餐饮人关注的焦点,但随着每年小龙虾门店成千上万地增长,消费者对小龙虾的追捧热情也在减退。再看整个餐饮市场,去年满大街的串串,香味尚未散去,今年椰子鸡已经悄然崭露头角。

除了市场竞争这个外部原因,餐饮本身的产品和运营管理也难倒不少创业者。5年前,贾新凭着一股傲气扎进餐饮创业大潮中,就因为盲目自大、不懂行,栽了进去。

贾新学的是酒店管理,毕业后混迹于酒店、餐厅,传菜、服务员、领班、主管、经理、后厨学徒等各种岗位都干过,但时间最长的一份工作不超过半年。

年轻的时候,钱没有,自信倒是一箩筐。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挺懂”,不想给人打工只想自己创业,幻想着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等他。

在母校附近,他开了一家30平方米的西餐店,披萨、小吃、意面、沙拉、牛排什么都做,结果因为没有好的产品,运营管理也都是一知半解,最后凄凉收场。

“冬天的时候,天越来越冷,店里的人越来越少,最闲的时候一天就一桌客人。”那一年的春节前夕,大街上已经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他却独自面对着空荡荡的店面,想着欠朋友的几万块钱怎么还。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直到整条街只剩下他的店铺的灯还亮着,他擦干眼泪,决定关门转店。那年贾新23岁,人生第一次创业前后历时7个月,赔了近10万,还背了一身债。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疲惫焦虑的另一面:充实满足

老邓的脑子里始终有一根弦绷着,让他不能有丝毫松懈;贾新说,创业的前几年,他每天至少工作13个小时,每一天都在焦虑与惶恐中奋力挣扎。生意好的时候身体累,生意不好的时候心累,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

在创业的过程中,疲惫和焦虑几乎是创业者的常态,不过令人稍显意外的是,在餐饮创业失败率高达91%的情况下,除了疲惫和焦虑,有26%的人在创业中收获了充实和满足,还有13%的人感受到了兴奋和快乐。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内行,是黑马,是餐饮业的明日之星。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像那些神坛大佬一样白手起家,从一家店做到餐饮帝国。直到店黄了、赔好几万元之后才发现,自己在方方面面都差很远,就是俗话说的眼高手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现在回看第一次创业,贾新觉得虽然失败了,但其实情况也并不是那么糟糕,至少从那时起,他卸掉了高傲自大的外壳,开始正视自己。

“但是我仍然不服气,不愿意接受自己就这样灰溜溜地出局。”为了“东山再起”,他特地去了一家披萨店工作,边工作边学做披萨,直到2016年再次创业。

这次的品牌不再以西餐定位,而是改成披萨店,产品上砍掉意面、沙拉、牛排等多余的种类,聚焦披萨,在增加披萨类型的同时不断改善口味、优化包装。同时,察觉到外卖的势头,他果断选择堂食+外卖的模式,将位置选在了比较偏的地方,这样房租也更低。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关键的转变发生在去年,他偶然进了一个披萨群,里面都是全国各地做披萨的同行,那时,他知道了什么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更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在哪。

他开始有目的地学习,一边在群里潜水跟高手们学习技术,一边购买专业书籍看,例如《海底捞你学不会》《产品主义》,以及一些外卖运营专业书籍,根据所学到的知识,针对产品、门店和外卖中的问题一一进行调整。此后,披萨店一路向好,贾新的生活也变得充实规律。

创业中的失败和焦虑是一把双刃剑,能够让人一蹶不振,也能催着人拼命吸收知识,奋力向前奔跑。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重庆小火锅切入市场,去年11月份第一家店开业,两个月后第二家店也开好了,进入2019年后,品牌已经开始深耕上游供应链,并且开始做区域加盟。相比老邓和贾新,万浩的创业路要顺遂得多。

曾在多家初创公司做品牌和营销策划,创业前已经有初步的商业模型,加上另两个合伙人在供应链、装修上各有所长,这些经验和资源,都让他在创业时早早走上了高速通道。

自然而然地,他每天都像个陀螺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连累和焦虑都来不及细细体会。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在万浩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行程、要完成的工作,以及目前自己的、公司的需要补齐的不足。在他看来,创业的焦虑皆因为思路不正确、没有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他会找办法去解决掉这些焦虑。

如积极主动和消费者沟通,然后换位思考,“餐饮就是围绕着消费者做服务,顾客的需求是所有创业的来源和目的”。还有就是学习,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视野和认知水平。

跟记者聊的那天,他刚坐上去北京的动车,赶去上晚上的一堂关于商业立体架构模型的课程,这不是专门针对餐饮行业的课程,但能完善和加深他对商业模型的理解。


没见过凌晨2点的街道,餐饮人没资格谈创业


调查发现,80%左右的餐饮人觉得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对创业大有帮助。这个学习包含了自己学、跟同行学以及跟其他行业的大佬学。“不管是在经营还是技术上,一定不能停止学习。如今的市场,要么出色要么出局 。”

结 语

创业纪录片《燃点》导演有一句话:“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有什么人生契机可以点燃一代人的激情,可以让青年精英对自身和未来保有希望,那只能是创业。”餐饮行业同样如此,需要具有新的思维、敢闯敢试的新鲜血液,来搅动这一池水。

但创业者需要明白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千万条,创业作为其中的一条,不是捷径,也从来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