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裝備先進槍炮,卻被日軍擊潰,洋人調查後感嘆:還不如用弓箭

如今,非洲仍是世界上戰爭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然而在非洲黑叔叔的戰鬥中,我們總能看到一種奇葩的開槍姿勢。如下圖所示,黑叔叔們總喜歡將槍械高高舉過頭頂,似乎不懂瞄準為何物。而在其他地方,連小孩都知道,開槍必須遵循三點一線原則,否則便射不準。

清軍裝備先進槍炮,卻被日軍擊潰,洋人調查後感嘆:還不如用弓箭

那麼,黑叔叔們為何會選用這種奇怪的射擊姿勢?後來,專家們給我們解了密,原來黑人們篤信巫術,認為槍械是西方巫術的一種,子彈之所以能打中人,是因為法力夠強,而不是瞄得準。講到這裡,很多人都會哈哈大笑,嘲諷黑叔叔們的迷信和無知。但筆者認為,我們無需為之嘲笑,因為我們的祖先也曾有用“信仰”來瞄準的時代。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與日軍的交戰中一敗塗地。其中,陸軍更是一潰千里,從朝鮮一直退至遼東,簡直可以用戰無不敗來形容。令西方軍事觀察家疑惑的是,清軍的裝備並不差,坐擁大量新銳的洋槍洋炮。而與之相對,日軍的武器並不那麼好,人均子彈不過七發。那麼,清軍為何在裝備、人數均佔優勢的情況下,慘敗給日本呢?

清軍裝備先進槍炮,卻被日軍擊潰,洋人調查後感嘆:還不如用弓箭

後來洋人觀察家專門到前線觀察了這場戰爭,最終找到了原因。原來,清軍開槍從不知瞄準為何物。清軍士兵經常向前瞄準,眼睛卻望向另一邊。遭遇日軍後,清軍往往爭先恐後地亂髮槍,子彈恨不得將天空的飛鳥全部擊落,卻愣是打不死一個日本兵。為此,洋人觀察家嘲諷道:“中國人不適合先進武器,改用傳統弓箭,取得的戰果或許更大?”

清軍開槍開炮為何不喜歡瞄準?實際這也與傳統有關。中國火器盛行於明朝,剛一被髮明,便成為軍隊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早期火器性能極差,非常不靠譜。特別是在滑膛槍炮時代,若想擊中遠處的敵人,唯有寄託於運氣。即使在西方,火器作戰也經常面臨沒準頭的問題。據拿破崙說:“在60米外,即使神槍手也很難擊中。”

清軍裝備先進槍炮,卻被日軍擊潰,洋人調查後感嘆:還不如用弓箭

因此,中國人經常將瞄準寄託於玄學和鬼神。明朝末年,火炮已經成為軍隊攻堅、野戰的重要武器,無論是明軍、清軍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手中都握有大量火炮。在進行炮戰前,軍人們往往要殺雞宰羊祭祀大炮,希望炮神能助他們打得準一點。

為了讓對手開炮打不準,軍人們也無所不用其極。為此,他們還發明瞭各種奇葩、搞笑的詛咒手段,而這些手段往往被稱為“厭炮”或“厭槍”。最常見的手法,便是陰門陣。所謂陰門陣的主體都是裸身的婦女。這些婦女會對著敵方火器大罵,並投擲牛羊狗的頭來詛咒對方火炮打不準。在明末的楊應龍之亂中,叛軍便使用此方法,讓明軍火炮打不準甚至燃不著。(這種陰門陣在魯迅小說中也有闡述)

清軍裝備先進槍炮,卻被日軍擊潰,洋人調查後感嘆:還不如用弓箭

為了破解這種陰門陣,明軍選擇用烏狗之血向敵方婦人噴灑。狗血噴完後,明軍火炮果然打響了,也打準了。在此後的戰爭中,“厭炮術”在各個戰場都有出現,隨著槍炮之聲,糞便以及各種汙物在戰場上到處橫飛。

由於有了厭炮之術,中國軍人在使用槍炮方面,往往將希望寄託於迷信,而不是寄託於彈道學或火器改進。到了鴉片戰爭,清軍發現英軍火炮奇準無比。負責“剿夷”的清軍主將楊芳竟認為英軍必有邪術加持,於是便祭出了祖傳的“陰門陣”。他到處蒐集廣州城內的女性便器,並用竹筏載著這些馬桶駛向英軍。

清軍裝備先進槍炮,卻被日軍擊潰,洋人調查後感嘆:還不如用弓箭

英軍見清軍運來大量馬桶,都感到大惑不解,於是用火炮轟擊這些竹筏,打得屎尿橫飛。楊芳的陰門陣只是將英軍狠狠地噁心了一頓,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鴉片戰爭後,中國軍隊在火器使用上,仍沒有擺脫玄學的桎梏。清軍即使使用最先進的後膛槍,仍不喜歡瞄準,仍一味地向天空噴吐子彈,彷彿敵人都在天上一樣。而在歷次與洋人的戰鬥中,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清軍裝備先進槍炮,卻被日軍擊潰,洋人調查後感嘆:還不如用弓箭

即使到了北洋軍閥混戰時期,許多中國軍人仍沒有學會瞄準。例如在直奉戰爭中,雙方擊中數十萬軍隊,但最終的死傷卻微乎其微,很多人認為,這也是北洋軍人開槍不瞄準所致。

因此,非洲黑叔叔開槍不瞄準沒什麼值得嘲笑的,畢竟咱中國也有開槍隨緣的時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