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細談一下中醫調理鼻鼽也就是過敏性鼻炎的方法

鼻鼽,指的是以突然和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等一系列症狀為表現的鼻病,類似於現代的病名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治療上非常困難,所以我們看到對於這個病,中醫各家的治療也是百花齊放,事實上也是這樣,越是難以治癒的疾病,治療的方法就越多,當然,這些紛繁複雜的方藥也容易對患者造成“信息汙染”,讓患者無所適從。

再次細談一下中醫調理鼻鼽也就是過敏性鼻炎的方法

對於過敏性鼻炎,江部洋一郎先生的認識對我的啟發很大,他認為過敏性鼻炎所涉及到的鼻、眼、咽,都是粘膜,而粘膜相當於“裸露的肌部”,裸露的肌部因為沒有皮膚的保護,所以容易遭到風邪的入侵。

那麼,對於過敏性鼻炎,急性期可用小青龍湯,慢性期則以使用桂枝湯當為正法,因為桂枝的作用恰恰就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當然,對於一些頑固的慢性過敏性鼻炎,光用桂枝湯依然力所不逮。

從我有限的經驗來看,最有效的方劑如下:

桂枝,白芍,甘草,乾薑+黃芪,防風,白朮+川芎/炒蒼耳子/白芷/辛夷+半夏,茯苓,澤瀉+五味子。

這個方案的重心是,桂枝湯(桂枝,白芍,甘草,乾薑)加上玉屏風散(黃芪,防風,白朮),其中又得重用黃芪,黃芪重用到30克以上,黃芪和白朮的比例為3:1。

黃芪補肺氣,走肌表,而白朮健脾益氣,走脾胃,所以既然認為過敏性鼻炎的本質是裸露的肌部外感風邪,那麼,在補益脾胃的同時,重用黃芪來補益肺氣和肌表,便是理所當然了。乾薑,桂枝則有溫陽、助陽的作用,一個走裡,一個走表,兩者相伍有助於振奮一身陽氣。

再次細談一下中醫調理鼻鼽也就是過敏性鼻炎的方法

而防風,白芷,蒼耳子,辛夷,川芎這些藥,則有祛風,祛寒,通竅的作用,我們可以視風邪輕重來加減,若表證(流涕、噴嚏等)減少後,則逐漸減少這類藥物的用量。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蒼耳子不宜久服,中病即止,一次不要超過10克。

再次細談一下中醫調理鼻鼽也就是過敏性鼻炎的方法

蒼耳子不宜久服

半夏,茯苓,澤瀉的目的,則是為了利水滲溼,分清降濁,溫化寒痰。

這個方案中,風藥和燥藥比較多,容易化燥傷陰,容易損及津液,所以,益氣生津,收斂一身氣陰的五味子是必用的,視患者津液的多寡來加減。

所以表面上看這個方案是一個雜方,其實它的結構是比較精巧的,而且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來加減變化,具有比較好的可拓展性,算是中醫“正治”中的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