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炒房客

文|桑明強

注:本文為虛構,採用第一人稱寫法,諷刺為主

我是一名不太成功的職業炒房客,也是你們口伐筆誅的對象,於上於下都不討好。我出生在1987年,剛好那年是中國地產進入商業化的元年。去年我剛剛過完30歲生日,早已財務自由,名下多套房產和豪車。和你們大多數人一樣,我也在為房子發著愁。不同的是,你們在為買什麼樣的剛需房焦慮,而我在為賣房套現的事情發著愁,說得好聽點就是:“我早就一腳邁入房地產的存量時代”。

酒醉微醺,作為一個高端商務人士且靠地產發家的我,掏出了8848巔峰牛皮版鈦金手機。對,就是萬科創始人王石代言的那款,當時買了15999軟妹幣,不痛不癢還算便宜。抽著雪茄,吐著菸圈,倚在瑪莎上,趁著酒意,我在手機上碼下了這篇文章。

瘋狂的炒房客

01 韭菜們,我比你們強太多了

難道長這麼大你們還不明白這世界本身就是一場收割的鬧劇嗎?對於我,你們除了無盡的謾罵和嫉妒,還能怎麼著我?我不偷不搶、不違法,完完全全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道德層面和輿論層面說起來確實不太好聽,但誰又在乎呢?我反正活得好好的,至少現在是。

你們啊,整天嚷嚷著要買房,關於買房的基本功課不願做:戶型、景觀你又看不懂;周邊的規劃一頭霧水;配套怎麼樣你知道嗎?別急著反駁,淡定朋友。你說說你們,不但什麼都不清楚,還喜歡道聽途說一堆亂七八糟看似是內行人的意見,然後剛交付沒多久房子開始大跳水,更倒黴的買到了漏水房、兇樓,還以為低價撿了大便宜,你說怪誰?

“早知道北上廣漲價那麼猛,我肯定砸鍋賣鐵、借遍親戚朋友也要搞一套”、“早知道不全款交付,留著閒錢多買幾套”、“早知道學區房是個香餑餑,我就不買這個鳥不拉屎的破小區了”……“早知道”有用嗎?早知道明兒個雙色球數字號碼我還幹炒房勾當?早就天入500萬了。就是你們所瞧不起的炒房客,我們也有著自己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

炒房需要像鷹隼一樣尖銳的眼光,經濟形勢、政策解讀、產業結構、土地規劃以及人口分佈我哪一塊不比你們懂?白天,你們在努力的工作,我在跑盤;晚上你們在約會或者早已進入夢鄉,我還在熬夜奮戰——“研究今天的跑盤成果、盤算資金。”我不比你們懶啊,早期的創業階段我不是在“買房的路上”就是在“賣房的路上”。日復一日,我的眼光越來越老辣——“只一眼,我就能知道這個樓盤的價值幾何。”

其次,我們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正規軍”,我們炒房人也有自己的人品,加入正規的炒房團是炒房發家的第一步,不撕逼、不內訌,用別人名義在限購時代“代購”著一套又一套的房子,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向錢進”。你們呢?有時候因為爭奪財產鬧上法庭的都不鮮見。韭菜之所以是韭菜,就是因為韭菜們不思上進,永遠等著機會打包好自己快遞送到你家,可氣的是,有些人連快遞都懶得拆。姜太公釣魚還是個直勾,你只有把嘴弄成“S”型你才有被釣上去的可能性,否則被你被收割怪誰?

02 炒房可是一門“大學問”

樓市本身就是一個虛無的幻象,進入的時機很重要。樓市“騙局”年年只相似,不同的是,被收割的人不同罷了。金三銀四,政府批地、開發商造房,緊接著“去庫存”的輿論造勢配備著種種政策利好。我知道,姜太公的魚鉤來了,炒房團舉勢而進,房價大漲。隨著“羊群效應”,“買漲不買跌”的韭菜們蜂擁而至。我們愉悅地、興奮地薅著羊毛,套現安全離場。你們呢?舉全家之力湊齊首付,苦逼還貸幾十年,還嘟囔著“都這群該死的炒房客,哄抬房價”。

“炒貨”並不是這個時代特有的產物,“炒貨”分為兩種:炒珍貨、炒剛貨。何為珍貨?即:物以稀為貴,那是我們財務自由人的玩物;另外一種就是炒剛貨,也就是剛需的貨(房、車等等)。但在我這個行當有句俗語:“凡炒必傷,上解下套。”,至於傷誰?大多是“不知所以”的旁觀群眾。“囤房不賣”是我慣用的一個伎倆,市場也隨之變得緊缺,好的房子都被我們一洗而空,留給你們的則是大頭兵裡挑將軍,房價抬升,你說氣不氣?接下來,我只需要靜靜地等待政策的動向,風吹草動之際再大肆拋售,房價再一次抬升,炒完這個地盤,我們再去另外一個地盤。不過就最近接收到的消息,國內隨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策、輿論雙重重壓之下,我們正規矩又要進軍“東南亞”市場了,而且很多東南亞市場潛力巨大且為永久產權,可以預料的是,又會是一場腥風血雨。

說到“炒房團正規軍”,不得不說我們業內的“行業標杆”——“溫州炒房團”。2001年8月18號,這是我們業內值得紀念的一個日子,第一支溫州炒房軍開赴上海,三天內席捲100多套房子,5000萬元現金把當時的上海樓市砸懵圈了。與此同時,被砸懵的還有杭州的樓市。接下來的幾年,約2000億元的溫州資金被分散到全國各地,北京、上海兩地佔比逾一半。效果很明顯,這些被攪亂的市場競爭力也被大幅提高、名列前茅。誰說炒房客沒“功勞”?

然,叱吒樓市10餘年的溫州炒房軍團也隨著“國十條”徹底坍塌,我過了段清苦日子,整日鹹菜、稀粥、老白乾相伴。

03 賭徒式瘋狂

曾經在我們圈內流傳著倒房的經典故事:一溫州人10萬元購一套50萬元的房子,一月後掛牌100萬元出售,2個月後,借款20萬,將自己這套房子買下,順利從銀行套取20萬元現金,這時,他第一次貸款40萬元,剩下的40萬元再賣4套房子。4個月後,他又從銀行套現120萬元,再購買12套50萬元的房子。6個月後套取銀行現金360萬元。如此循環,槓桿炒房屢試不爽,10個月後,這位溫州人的資產已經過億了。

這是一個賭徒式的勵志故事,我嚼著乾巴菜,看著傳奇故事,眼裡充滿閃爍的渴望。迫於形勢,炒房正規軍的勾當是幹不下去了,於是乎我們又和開發商勾結起來:第一步我以對象樓盤20-30%套數購房,用很低折扣購房(簽訂建高價格購房合同);提供首付款;第二步在預售之後、交房之前通過“退房”再銷售交給接盤俠—真正的買房者。我的資金支持和虛假的人氣是開發商所需要的,在形勢越緊迫的情況下,越亟需我的出場來推高房價,最終由你們這些真正的購房者買單。

深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道,我們炒房客大軍又進化了。為了破局市場限購,假結婚和代持手段層出不窮。假結婚就是直接和業主結婚,再把房子過渡到自己的名下,而代持就是通常所說的“借名買房”。房地產可攫取利益一日在,炒房客一日不倒。而且,我們只是順勢而為,並不是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玩家,也只能算吃些別人嚼過的甘蔗渣,攫取那微薄的甜味,即便這些在你們看來已然很豐盛。

04 願天堂沒有炒房客

對於我來說,過年那幾天是我最安逸的時候,回到老家和親人老友敘舊侃大山。畢竟村裡人不會關心你其它方面,只在乎你身價怎麼樣?我不用再關心政策如何變化、不用再去無休無止的跑盤、不用再去關心如何避稅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不用去面對人們的謾罵……我只是房地產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畸形產物。

酒醒微半,衷腸訴完。我是一個職業的、畸形的炒房客,我覺得我該死,願天堂沒有炒房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