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客:「這輩子最失敗的生意就是去廈門炒房」

廈門樓市的這一輪調整,很多炒房客被深度套牢。他們中的多數人,沒有想到調整會來得這麼快。

2016年,廈門的樓市還異常火爆。龍巖、漳平、泉州許多企業家都抱團前往廈門炒房。作為一個常年生活在閩西小山村的農民,鍾明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在廈門買房,他更沒有想到的是,這只是他噩夢的開始。

鍾明是福建龍巖人,做了多年的農產品貿易,後來和人合夥成立了一家農業公司,承包經營近百畝土地種植菸草和經營果樹、仙草等,公司一年大概能給他帶來30多萬元的利潤。

2017年年初,他用廈門親戚的購房資格在廈門同安投資了一套房產。他全款購買的這套房子花了180多萬元。其中100萬元是他多年經營農業的積蓄,30萬元是金融公司的借款,還有50萬元的民間高利貸。鍾明說,他當時預測購入的房產至少還能漲50%,要是能翻倍的話就抵得上辛辛苦苦幹農業很多年。

剛開始,他買入的房子還在漲價,市值達到了200多萬。隨著廈門樓市的火爆,廈門的房地產調控措施也步步趨緊。在2016年出臺的限購基礎上,廈門陸續出臺政策加碼調控,一次比一次嚴厲,2017年3月25日起,廈門新購買的住房,需取得產權證後滿2年方可上市交易。廈門也成為全國範圍內首個對居民購房出臺"限售"政策的城市。

鍾明說,樓市的調整剛開始徵兆並不明顯。直到幾個月前,賣房的越來越多,價格也一路下行。鍾明在同安購入的房產也跌回了成本價,除去稅費,現在賣出肯定虧本,而他目前光利息已經支付了30多萬元。由於競爭的激烈,鍾明的農業公司今年盈利大幅下降。這些利潤現在全部用來支付貸款的利息。他不但全部資產被房產套住,他每年還要支付的利息超過15萬元。

農民企業家鍾明已經被廈門樓市深度套牢。他說,"這輩子最失敗的生意就是去廈門炒房"。

前地產人士何斌告訴北青報記者,像鍾明這樣的例子在廈門很多,並且不算極端。在過去幾年樓市的高峰期,眾籌炒房、集資炒房在廈門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我當時勸住了好多人,但最鬧心的是自己的妹妹沒有勸住,現在也被套牢了。"

何斌說,前幾年,廈門樓市火爆的時候,民間的金融借貸非常發達,做民間借貸的公司非常多,隨著樓市的降溫,這些公司現在銷聲匿跡了,都改行做其它項目了。

廈門思明區體育路附近的某房產中介門店一名經理告訴北青報記者,就在前兩個月,藍灣國際的一名業主,1000多萬元的房子直降100多萬元甩賣。雖然房子賣了近900萬元,但後來知道這名業主光網貸就欠了800多萬元,已經扛不住了。

這名經理說,他平常能接觸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去年進入的那些炒房客,現在普遍大套要虧100萬才能出手,小套也要虧50萬元左右。

何斌說,廈門房價的這一輪下跌,就是一個投資客逐步退出的過程。而廈門樓市,也終將回歸理性。他指了指不遠處的海岸線說:"就像大海的潮水,有漲有落,只不過潮退了,就可以看出誰在裸泳了。"

(文中所涉人名皆為化名)

記者手記:廈門樓市不是崩盤而是分化

福建是我的家鄉,在廈門有很多朋友和同學,相比網絡媒體特別是自媒體對廈門樓市"暴跌"狂歡式的報道,這些真實生活在廈門的朋友們反而顯得平靜。正如文中何斌所說的,廈門房價的這一輪下跌,就是一個投資客逐步退出的過程。而且廈門樓市的調整也並不是全面的、崩盤式的,其實更多是樓市的分化。前期那些被過度炒作的,尤其是那些"老破小",的確下降幅度很大,但很多品質比較好的樓市,價格依然比較堅挺。

當"房住不炒"已經成為房地產調控的核心邏輯。泡沫的破滅就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廈門樓市有沒有泡沫?無論房價以後會怎麼走,但就目前而言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大量炒房團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子。據易居研究院、CRIC等所統計的80個城市中,廈門高房價與實際收入的偏離度達到41%,位居首位。

來自福建龍巖的互聯網精英,美團點評CEO王興近期曾在其"飯否"朋友圈對房地產有一個精彩的點評:"房地產泡沫對國民經濟的巨大傷害實際上並不在於泡沫破滅以後房價下跌導致的資產價格的巨大縮水,而是在於泡沫破滅之前房價虛高導致的社會資源的巨大錯配。"

房價高企其實是不利於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的。比如人才的流失,這次在廈門,多位採訪對象提到在廈門奮鬥多年最終苦於高房價而逃離廈門的例子。今年7月,廈門出臺"廈門人才新政45條",給予符合條件的人群以購房資助。同時,控房價方面也走在全國的前列,並收到了實效。但單純靠行政手段控房價並不是長久之計,房地產調控的核心在於建立長效機制,最終實現"住有所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