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市概況

萍鄉市位於江西省西部,東與本省宜春市、南與吉安市、西與湖南省株洲市、北與湖南省瀏陽市接壤。地處東經113°35′~114°17′,北緯27°20′~28°0′之間。乃古之吳楚咽喉,今之贛西明珠,是中國近代工業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商貿繁榮,已成為江西重要工業城市之一,下轄蘆溪縣、上栗縣、蓮花縣、安源區、湘東區,全市土地面積3823.99Km2,人口192.50萬。

萍鄉市概況

萍鄉市是江西的“西大門”,在贛西經濟發展格局中處於中心位置,素有“湘贛通衢”、“吳楚咽喉”之稱。萍鄉處於長株潭經濟圈的輻射核心區域,同時接受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閩東南經濟區的輻射。境內滬昆鐵路橫穿市內腹地與京廣、京九兩大動脈相連,隨著滬昆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的完成,中國第一條設計時速200Km/h的鐵路幹線將成為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通道。319和320國道呈十字型在市區交匯通過,滬昆高速、萍洪高速貫穿全境。市中心城區距湖南長沙黃花機場僅120Km,具有優越的區位地理條件。

萍鄉市概況

萍鄉市屬江南丘陵地區,以丘陵地貌為主。東、南、北大多為山地,西部地勢較低,境內山地、丘陵、盆地錯綜分佈,地貌較為複雜。東南部有武功山脈,海拔一般在800~1900m,最高峰(白鶴峰)海拔1918.3m。北部楊岐山至大屏山一帶地勢較高,地形險要,海拔在600~900m左右。西部萍水河河床最低點的海拔只有64m。中部偏東地勢較高,成為洞庭湖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分水嶺。

萍鄉市區內水系地域分屬長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和鄱陽湖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五條,即萍水、慄水、草水、袁水、蓮水。袁水、蓮水發源於羅霄山和武功山,流入贛江;萍水、慄水、草水發源於武功山與羅霄山、楊岐山之間,最終注入湘江。主要支流有長平河、福田河、東源河、樓下河、高坑河、萬龍山河、張家坊河、金山河、大山衝河、鴨路河等。

萍鄉市概況

萍鄉全市土地面積5746508畝,總面積3831平方公里。現轄蘆溪、上慄、蓮花三縣和安源、湘東兩區及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有28個鎮、19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136個居民委員會和640個村民委員會。其中,蘆溪縣土地總面積1441761畝,總面積961平方公里,有5個鎮、5個鄉、15個居民委員會、139個村民委員會;上栗縣土地總面積1091010畝,總面積727平方公里,有6個鎮、4個鄉、11個居民委員會、163個村民委員會;蓮花縣土地面積1608012畝,總面積1072平方公里,有5個鎮、8個鄉、5個居民委員會、157個村民委員會;安源區土地面積319045畝,總面積213平方公里,有4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76個居民委員會、54個村民委員會;湘東區土地面積1286680畝,總面積858平方公里,有8個鎮、2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29個居民委員會和127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面積包括在安源區和上栗縣中)。

萍鄉市概況

萍鄉市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 四季分明, 氣候溫和, 光照充足, 霜期短, 作物生長期長。平原地帶,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開始日期為:春季3月26日,季長70天;夏季6月4目,季長99天;秋季9月11日,季長61天;冬季11月11日,季長135天。夏冬兩季時間較長,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春秋兩季時間較短,各約兩個月,其晝夜時間相近。四季天氣特徵表現為:春季溼潤溫和,但天氣多變,時晴時雨,俗有“春無三日晴”之說;夏季多陣雨或雷陣雨天氣;秋季涼爽、乾燥、少雨;冬季寒冷,多雨(雪)天氣。春夏兩季多雨水,但夏季是全年的降水集中期。而在夏秋兩季交替時期,晴熱少雨,蒸發量大,易出現伏、秋旱。

萍鄉市概況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92.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1.30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8.21%,比上年末提高1.18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8.13%,比上年末提高1.3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2.59萬人,出生率為13.52‰;死亡人口1.16萬人,死亡率為6.02‰;自然增長率為7.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