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勢頭強勁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大學作為世界領先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機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造發明“近期激增”,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而這一領域曾經是由美國和日本公司所主導。

AI專利申請數排名

《2019年WIPO技術趨勢分析報告:人工智能》是國際組織WIPO的第一份主要關注於人工智能的報告,其中收錄了關於AI創新專利申請最多的全球機構排名,這些機構擁有多項專利並被稱為“專利族”。

位列世界前500的專利申請者中大約有167個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其中中國佔110個,美國有20個,韓國有19個,日本有4個,以及4個歐洲公共研究機構。

據統計,在全球前30名人工智能(AI)專利申請者中,大學或公共研究機構僅有4家,其餘的26家均為公司。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圖說:逐年上升的專利申請數

WIPO報告指出,AI的專利申請主要由美國和日本公司(在多個領域擁有專利的大型企業集團)主導,韓國的三星公司(Samsung)緊隨其後, 但大學在AI細分領域同樣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分佈式AI、機器學習技術,以及神經科學和神經機器人方面。

就中國的大學來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電信方面擁有大批專利,浙江大學則在工業和製造業方面擁有大量AI專利,二者都躋身世界30強的AI專利申請者之列,它們既是公司又是大學科研機構。同時,清華大學在這一領域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圖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與之相較,以加利福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為代表的美國頂尖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則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物理科學及工程領域擁有大量的AI專利申請。

日本的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和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不僅在生命科學和電信領域發展迅猛,在藝術和人文學科方面也成就卓越,WIPO在報告中指出“這種模式在頂尖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中是獨一無二的”。

針對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AI專利不僅在歐洲佔據重要地位,在英國和德國也是如此。韓國的電子通信研究院在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的專利申請中排名第二,在總體排名中位列前30。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圖說:人工智能專利申請的不同領域

中國大學的強勢表現

中國的組織機構在AI專利擁有量排名前20的學術機構中佔17家,在前20名AI相關科學出版物中佔10家。

報告稱,中國的組織機構在深度學習的新興技術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CAS)位居榜首,它不僅擁有2500多個專利,且在AI領域發表的科學論文超過20,000篇。此外,中科院大學還有以235個專利組成的最大的深度學習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宋河發表示,中科院在AI專利申請方面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力開展知識產權培訓和信息化。自2008年以來,已有16,000名人員接受了培訓,截至2016年底中科院共有1891人從事知識產權的管理、轉讓和服務。”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圖說:中國科學院大學

WIPO的這份報告指出,總體而言,“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專利申請數量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這一增長速度已趕上甚至超過了其他國家。中國的組織機構還在不斷鞏固其領先地位”。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AI教授Boi Faltings表示:“由於與AI相關的創新是基於數據之上的,擁有AI專利最多的組織機構往往也擁有最多的數據信息”,他補充道:“這也就解釋了中國在這一領取擁有傲人成績的原因。”

Boi Faltings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在中國進行大量數據的收集要比在其他國家容易得多”,“中國在語音識別、人類行為建模和醫療數據方面擁有最好的培訓數據集”。

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高級副總裁王海峰說:“中國大學在AI技術方面的研究正在趕上世界一流的同行們。在某些AI技術方面,中國大學和研究機構與其它AI巨頭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在某些功能應用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可能比其他人還要領先幾步”。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圖說:不同地區排名前列的專利申請機構,其中中國遙遙領先

AI科學的生產力

自20世紀50年代AI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出現以來,AI專利申請者達到近34萬人,160多萬份科學出版物被出版。值得注意的是,AI相關專利的申請量依然在飛速增長,自2013年以來,已經公佈了超過一半的已確認發明。

然而,科學論文與發明的比例已從2010年的8:1降至2016年的3:1,這表明關於AI的研究已由理論研究轉向在商業產品和服務中的實際應用。

該WIPO報告還指出,AI某些領域的發展速度領先於其他領域。例如機器學習,該技術是專利中公開的主要的AI技術,且超過三分之一的發明中都將其包括其中。

該報告稱:“很明顯,我們正在經歷AI的新興,這也反映在日漸增多的科學出版物和相關專利申請中——自2013年以來已經有一半的專利申請集中在AI領域。”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圖說:轉向實際應用的專利的領域

“AI專利申請活動的迅速發展,再加上2013至2016年間不同AI技術的增長率高於所有技術領域的一般增長率,都表明該趨勢可能會繼續發展下去。”

伊斯蘭開發銀行(Islamic Development Bank)校友和科學發展網絡(Science Development Network)的專家哈姆扎•阿爾夫馬維(Hamza Alfrmawi)表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報告標誌著收穫過程的開始,AI技術研究開始從實驗室的研究階段向其在商業產品、服務中的應用過渡。

但它也“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和中東國家的大學發出了警告信號,即提醒他們要迅速啟動AI教育和研究項目,以填補技能缺口,擁抱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阿爾夫馬維(Alfrmawi)說:“這份報告同時也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助力,它展示了工業界和學術界在AI領域的頂級參與者們,而發展中國家的大學則可以嘗試與他們進行科學方面的合作,同時也將技術和最佳的教學實踐傳授給他們的大學。”

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报告|中国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