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再迎國家政策,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據新華社報道,3月19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中,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

針對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會議指出,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AI再迎國家政策,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政策史

2015年5月,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提出“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

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互聯網”+ 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培育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推進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

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宣佈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搶佔人工智能全球制高點。

2017年12月,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升製造業智能化水平,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2017-2019年,人工智能三次寫入“兩會”工作報告中,今年提到: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AI再迎國家政策,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政策

我國人工智能現狀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總體態勢良好。但是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存在過熱和泡沫化風險,特別在基礎研究、技術體系、應用生態、創新人才、法律規範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值得重視的問題。

環境優越:人工智能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部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和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方政府都推出了發展人工智能的鼓勵政策。

發展迅速:據清華大學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統計,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人工智能企業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安防監控、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應用領域處於國際前列。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已居世界第一。

差距不小:目前我國在人工智能前沿理論創新方面總體上尚處於“跟跑”地位,大部分創新偏重於技術應用,在基礎研究、原創成果、頂尖人才、技術生態、基礎平臺、標準規範等方面距離世界領先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

在全球人工智能人才700強中,中國雖然入選人數名列第二,但遠遠低於約佔總量一半的美國。

前景無限: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具有市場規模、應用場景、數據資源、人力資源、智能手機普及、資金投入、國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綜合優勢,人工智能發展前景看好。

據埃森哲發佈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國經濟增長》報告顯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27%。

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AI再迎國家政策,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市場規模

當前是我國加強人工智能佈局、收穫人工智能紅利、引領智能時代的重大歷史機遇期,在人工智能落地產品和應用場景遍地開花的時代,如何選擇好的產品、抓取風口機遇、把握長久趨勢,這個是人工智能企業或者準備投身人工智能行業的企業家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