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杂路边摊

牛杂路边摊

很长一段时间来,不知是不是从事了关于这行的原因,去到哪个城市,都不经意间寻找关于牛的馆子,而所到之处,最为吸引的莫过于牛杂档,无论是清汤,化州,西关做法,再到老成都的红油,西北白汤做法 ,街头巷尾处,寒风凌冽或是夏日炎炎,感觉熟客们吃的是情怀多过味道。

牛杂路边摊

笔者所在城市每天晚上固定出摊的牛杂档大概有6家,清一色路边摊,清一色在人口密集处,生意有两家奇好,老板不是在数钱就是准备数钱中(牛杂零钱多),其余四家分布不同区域,凌晨两点去到基本都只剩汤底了,甚至有一家记得是2011年前后开始一台推车出摊,16年再去吃的时候,已经有三台牛杂车,4锅牛杂同时煮着,两锅煮着各种配菜,油豆腐,蘑菇,牛肉丸等等。至于生意如何,那就不敢乱断了,我能评论的仅为口味,实话说,很一般,现在市面上多数牛杂经营者,在牛杂的工序,配方上省略了步骤与数量,而用大量的酱料,蘸料去取悦顾客的味蕾,所以一般吃牛杂,我都不沾蘸料,如果吃完,喉咙里能够回香的话,证明还是可以的,这里所指的回香,是指食材本味的香与牛骨汤香味结合,如果加了蘸料,是吃不出来的。这是味道,另外牛杂成本算起来还是很低的,笔者这边市场价格牛蒡为8元一副,牛肠5元一斤,软排12元,牛心10元一斤,牛肚16元到25元,如果换成冻品,那价格更加低,只是新鲜与冻品间我们要针对客户群体去做,毕竟两者价格差异太大,就好比香港牛杂店,旺市有店铺,有老客户的,一般不会做冻品,而深水埗消费比较低的地区,卖新鲜货有几个人能吃得起?所以针对消费群体是每一样商品首要定位的事。接下去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做牛腩的工序。

牛杂路边摊

牛杂的烹制主要是工序,而清洗为首要,也是决定出品后有无异味的关键,当然了,如果用加工好的冻品,自然就省略这一步,其次为汤底,用牛骨汤做汤底的牛杂,牛味当然比用清水出品的要浓郁,但也不能排除清水做法,清水做法出来的会比较清淡,各有各味道,那接下来和同学们分享清汤牛杂的工序与大致配方。

牛杂分很多种,牛蒡(脾),牛小肠,大肠,牛舌,牛心,牛筋,牛肚(四个)等等,其中需要炒制加工的为牛肺与牛小肠,其余均可清洗后直接下锅吊,这里详细说下上述两种的炒制方法,牛肺在路边档是绝对的主角,因其价格便宜实在,笔者这边市场是9元一个,不包黄喉哈,同学们看看这个价格,一副牛肺出品后至少可以串50串,按每串一块钱算,那纯利是多少?但我们看利润的同时,也别忘了加工成本,牛肺最重要自然是清洗,清理一个牛肺,一个人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或更多,低于二十分钟的那叫偷懒,这里我就不介绍方法,清洗完毕后,切成半个拇指大一块,锅内开小火,不放油,下入八角3颗,桂皮半个尾手指量,炒出香味后牛肺下进去,慢炒至牛肺表面有微胡状态,倒入30度左右白酒,再炒至干水,接着拿出来用清水再清洗一次即可,这道工序主要是把牛肺炒干水,干水后口感会紧脆,再让其吸入一点香料的味道,把腥味压住。到了牛肠,这边市场价是每斤6元,清洗方法简单,里外冲水即可,接着切成小段,锅内开大火,下入切好的牛肠爆炒,也是不放油,目的是把牛肠里多余牛油爆出来,再利用爆出来的牛油把牛肠爆香,不需要加入任何香料和酒,爆炒的程度也为牛肠表面有微胡状态即可。这两种炒制方法仅为笔者这边使用,不代表这是正统做法,仅供参考。

所有牛杂清洗炒制完毕后,锅内注入牛骨清汤,牛杂与配料包下锅吊,4个小时即可,这里说下为何不用煮而用吊,很简单,所有牛杂,煮出来的话基本会柴烂,而吊的话,不仅吃起来弹牙,而且也达到软绵。牛杂的配料为:老姜,沙姜,陈皮,桂皮,八角,小茴香,白蔻,草寇,草果等等,其实配料的量因地而异,有的喜欢牛杂本味,有的喜欢中草药浓郁,甚至有些喜欢牛杂清洗不干净的味道,因此配料量的把控只能自己拿捏。

售卖环节时,我们初期经营最好是用三个锅,两个锅内注入牛骨汤,下入吊好及串好的各种牛杂保温,记住,这个时候仅能保温,不能再煮,否则会烂,另外一个锅注入牛股清汤及吊牛杂的汁,下入萝卜及各种配菜慢煮,最后等待顾客前来挑选即可。

备注:牛杂可以在吊煮1小时后加入盐及味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