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九講,蓋世功勞,也毀在一個“傲”字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擋不住一個悔字。

蓋世功勞也抵不過你的驕傲、自負;縱使犯下彌天大罪只要有悔改之心就不算晚。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九講,蓋世功勞,也毀在一個“傲”字

一個人即使有獨步一時的才能,但如果恃才傲物,那麼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有可能付諸東流,所擁有的一切都會很快消失。當年李闖王攻入北京時是何等的風光,滿以為可以做一個不可一世的大順皇帝,可是不久就功虧一簣。創業容易守業難,在創業的過程中,人們總是充滿鬥志、意氣風發,因為前方有個巨大的目標在吸引著我們;可是一旦功成名就之後,就容易膨脹慢慢地就飄起來了,不但沉浸在勝利的溫床裡,還開始驕奢墮落,以這種態度對待所取得的勝利果實,所有的收穫都會在頃刻間化為烏有。很多人往往忽視這一點,當他們站在一個很高的位置時,他們要麼為自己的功績而自負,要麼以傲慢為榮。想想宇宙的大小,人才的數量,一個人的成功在這大千世界中又能代表什麼呢?更何況一個人的成功就意味著很多個人會失敗,切莫恃才傲物居功自負。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九講,蓋世功勞,也毀在一個“傲”字

韓信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楚漢相爭中漢的大功臣,是劉邦手下一員不可多得的將軍,但最後卻落得個被殺的下場,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太過驕傲。楚漢爭霸之時,韓信帶兵向東行進準備過河攻打齊國,大軍還沒過河,便收到消息說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投降。聽到這個消息韓信想帶兵回去了,旗下謀士蒯通卻對韓信說:“將軍奉漢王之命攻打齊國,大王只是派說客遊說齊國,並無軍令讓將軍停止進攻帶兵回國啊。再說那酈食其只是一個說客,用三寸長的舌頭勸降了齊國70多個城市,您指揮了數萬兵馬,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佔領了50多個城市。一個將軍還比不上一個賣弄口舌之輩嗎?”韓信採納了蒯通的建議,率兵過河攻打齊國。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九講,蓋世功勞,也毀在一個“傲”字

此時的齊國已決定向漢軍投降,警戒鬆懈。韓信趁機襲擊了齊國的駐軍部隊,並最終打到了臨淄。田廣(齊王)眼看韓信大軍打到自己的都城來了大驚失色,以為酈食其的遊說是韓信的詭計,是他派來迷惑自己的,一怒之下下令將酈食其烹殺。然後田廣連夜棄城逃亡,逃亡了高密(今山東濰坊)。田廣思前想後決定投靠項羽,於是書信項羽求救。項羽收到書信後為了對抗劉邦大漢自然同意幫助齊王,於是派遣大將龍且率軍救援臨淄。韓信與龍且濰水相遇爆發了著名的濰水大戰,韓信用計引誘龍且大軍過河利用大水用5萬兵馬大敗龍且20萬大軍。岸邊的齊楚聯軍看到龍且的軍隊被殲滅,四散而逃。韓信率領軍隊追擊,楚國士兵全部被俘。齊王逃走不久後便被殺害,自此劉邦的大漢平定了齊地。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九講,蓋世功勞,也毀在一個“傲”字

韓信一連為劉邦平定了齊、趙、燕、魏等國,就有些居功自傲了。他書信給劉邦說:“齊國雖然已經被我們平定了,但齊人狡猾,是個言而無信的國度,楚國又與他們是鄰國,如果不立一個新的齊王來統治齊地,我認為齊地的局勢不會穩定。出於對戰事的考慮,我希望能暫代齊王一職。”當時,劉邦與項羽正在交戰而且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十萬火急之下,看了韓信的書信大發雷霆,認為韓信不帶兵救主不說,還想著當齊王。陳平與張良給劉邦使了個眼神,靠近他的耳朵說:“漢王,我軍現在處境著實不利,沒有能力拒絕韓信的請求。我們就封韓信為齊王,一來可以穩定軍心二來可以讓他引兵來救。如若不然軍中怕會發生變故。”劉邦聽到陳平和張良的話後恍然大悟也冷靜了下來,大聲喊道:“韓將軍為我平定諸侯,封為齊王,當之無愧!”隨後馬上派張良前往韓信軍中傳達封王之令,並讓韓信調兵救援。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九講,蓋世功勞,也毀在一個“傲”字

《史記》中記載,劉邦大漢的疆域有超過一半是韓信的功勞。然則,功高蓋主,本來就犯了大忌,加之他又不能忍讓自處,他看到自己曾經的手下都封侯拜將,與自己旗鼓相當,心中非常不滿。樊噲作為劉邦的親戚又是軍中少有的勇將,但每次韓信有事找他,他都謙遜客套地送韓信出門。有一次在韓信走後樊噲獨自感嘆:“與如此傲慢之人同在一軍中實屬不幸!”慢慢地,韓信終於一步步地葬送了自己。假如韓信不居功自負,不與劉邦討價還價,而是自隱其功,學學張良功成身退,謙讓退避。劉邦再狠,也不會對其下手吧?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九講,蓋世功勞,也毀在一個“傲”字

一個人犯了錯能及時改正,知錯改錯,那也是不可多得的。敗子回頭金不換,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人活一世,怕的不是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不知道悔改。死不悔改的人最為可悲,這些人如同被矇蔽了雙眼在這世上踽踽獨行四處碰壁,可能一生都不能得到幸福實現夢想。只有那些經常反省自身的人才能不斷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每一次犯錯改錯我們都會得到一次提升。讓我們以更好的自己來面對未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