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的酒店“生意經”

3月6日,綠地集團宣佈,近日分別與新加坡德偉地產集團、BNR亞洲及泰國暹羅地產三家海外開發商簽訂戰略協議,

以“輕資產”管理輸出模式,加速自營酒店品牌全球拓展。據悉,此次共涉及10家以上意向酒店,分佈在泰國、英國、日本等地。

2018年,綠地正式將產業板塊重組分為綠地大基建集團、綠地商貿集團、綠地酒店旅遊集團,並表示擬用三年時間將酒店旅遊集團打造成年收入200億元以上、以酒店為核心業務、以旅遊及會展為兩翼引擎的集團,爭取在2019年實現酒店業務資產證券化。

有業內人士指出,綠地近來在酒店業務方面有所動作或是在為上述目標鋪路。

然而,截至2018年上半年,綠地集團酒店及相關產業營收僅為9.4億元,佔其當期總營收0.6%,三年規劃能否實現還是未知。

房企的酒店“生意经”

運營模式

房企的酒店“生意经”

資料顯示,綠地自2005年開始涉足酒店旅遊業。2012年,綠地推出自有奢華酒店品牌“鉑瑞”(Primus)和高端商務品牌“鉑驪”(The Qube), 2016年再推出高端設計品牌“Q 酒店”,於2018年上半年發佈全新中檔生活方式酒店品牌“Q-Box Hotel 鉑派酒店”。目前,綠地集團已形成十大品牌序列,涵蓋標準酒店、特色酒店和小鎮酒店三大類型。

從開發運營模式上來看,雖有自營酒店品牌輸出,但綠地集團自有自持的“重資產”酒店項目比重並不小。據悉,綠地集團目前建成及在建酒店約160餘家,截至2018年底,綠地集團輕資產品牌輸出管理項目總量為45個。

有萬達打包“甩賣”酒店的例子在先,重資產模式如何做輕,從而實現資金流動是不少涉足酒店業企業的必修課。

對此,一位接近綠地集團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上述160個項目正處於不同的資產證券化推進進程中

“資產證券化的結果也是輕資產化,但也需考慮到,目前國內酒店資產證券化途徑還不成熟,比如說酒店類REITs的拓展,且國內酒店分拆上市的也不多。”上述人士指出,“不過,自持也給綠地帶來了國內物業這麼多年上漲週期的物業增值。”

事實上,早在2016年3月,綠地集團就曾公告稱,其與榮耀基金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旗下 AMARE INVESTMENT MANAGEMENT GROUP PTE. LTD.就擬發起設立酒店業投資信託(擬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簽訂了相關協議。

根據協議,該酒店業投資信託擬收購 19 家位於中國境內的酒店物業,總計價值約為210 億元。首批計劃收購公司旗下上海綠地梅隴智選假日酒店、南京綠地洲際酒店、濟南綠地美利亞酒店、西安綠地假日酒店、鄭州鄭東新區雅樂軒酒店、揚州綠地福朋喜來登酒店等六家酒店(包括物業和部分酒店運營資產)。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發現,上述酒店依舊位列於綠地集團2018年中期報的酒店資產中。對此,上述接近綠地集團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該信託有過推進動作,但沒有最終完成”。

房企的酒店之爭

無論是將深坑變為酒店的世茂,還是接手萬達酒店資產的富力,抑或是宣佈以輕資產模式捲土重來的萬達,酒店業務已成為不少房企多元化發展的選擇之一。然而,在業內看來,融資、產品線定位、入住率、盈利等行業性問題仍較為突出。

據悉,2011年5月,世茂房地產曾對外宣佈已向港交所初步詢問有關酒店業務在主板獨立上市的可行性,計劃依仗旅遊地產的概念分拆旗下五星酒店資產上市。雖然該計劃隨後擱淺,但在2017年業績會上,世茂房地產再次對外表示,計劃未來3-5年內,商業和酒店兩個平臺實現單獨上市。

截至2018年6月底,世茂房地產自持酒店已開業19家,合計完成收入8.8億元,同比增加8.5%。

房企的酒店“生意经”

針對不同受眾群體,實現全系列品牌陣容是世茂房地產在酒店領域的戰略之一。然而,

如何形成產品差異性,打破同質化競爭也是目前酒店品牌運營面對一大難題

2018年年底,在出售北京萬達嘉華等77個酒店予富力後,再次高調回歸的萬達以中檔酒店為切入口,推出超中端品牌“美華”,計劃未來5年將在全國佈局達700家。但是,對於轉型輕資產戰略的萬達來說,如何加速品牌輸出發展規模、市場是否有相應消費需求體量或還有待觀察。

“目前,在國際高端酒店市場上,國內很多酒店品牌相較國外大牌,知名度還有所欠缺,如何吸引並得到投資者認可,比如從前期設計建築到後期運營環節的銜接能力等,是品牌輸出的關鍵因素。”一位酒店從業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房企的酒店“生意经”
房企的酒店“生意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