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歷史上有哪些成功的“聲東擊西”?

歷史知事


鮮為人知的是,第二野戰軍在渡江戰役之後還有一次大規模的回師北上,即以陳錫聯第三兵團乘坐火車由南京對面的浦口出動,沿津浦路再轉至隴海路,前進目標直指陝西南部,部隊經過河南鄭州時還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當時幾乎所有人包括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都認為,二野主力這是要從陝南西進四川,配合在秦嶺地區的第一野戰軍第18兵團共同解放成都。

(第二野戰軍首長)

與此同時,二野第四兵團臨時劃歸第四野戰軍指揮,在陳賡將軍的率領下奮勇向華東地區的江西挺進,橫掃贛江左右之敵直趨廣東,第二野戰軍司令部則率五兵團大張旗鼓推進到湖南東部。二野全部三個兵團的上述軍事展開讓蔣介石產生了嚴重的誤判,即二野主力仍然是以經略華中和華南為主,解放軍進軍西南一定是從川北和陝南攻入,理由也非常充分:北面有川陝公路,便於大部隊機動;背後有隴海鐵路,有利解放軍調兵;陝北和晉綏的老解放區可以提供補給等等。

基於這樣的判斷,國民黨方面制定的死守大西南計劃當中,儘管在鄂西和川東部屬了宋希濂兩個兵團,但還是把兵力最多戰力最強的胡宗南集團留在了川北和陝南方向,坐等解放軍前來攻擊。“湘鄂川邊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其實也是這樣認為的,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宋司令官居然還調集精銳部隊,準備一舉合圍第四野戰軍留在鄂西的第47軍,子在川上曰:心咋那麼大呢。



這就是解放戰爭中我軍最大的一次“聲東擊西”戰役,第二野戰軍已經秘密擔負了進軍大西南的任務,但在表面上卻擺出一付配合四野聚殲白崇禧集團的作戰態勢,二野麾下的40萬人馬(欠四兵團)以及劃歸指揮的四野兩個軍(鄂西)、一野第18兵團(川北)共60萬大軍,即將西進聚殲西南地區的90萬敵人。

1949年10月初,第二野戰軍主力隱蔽完成戰役集結,其中楊勇第五兵團從江西上饒地區秘密開進湘西,陳錫聯第三兵團則由鄭州悄悄南下直奔鄂西,11月1日,第二野戰軍解放大西南的戰役正式打響。楊勇兵團附第10軍從湘西突然殺入貴州,駐防於此的何紹周第19兵團放棄貴陽逃向川南,至此二野完全堵死了四川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撤往雲南的道路,

(第四兵團司令陳賡)

1949年11月7日,由二野司令部統一指揮的第三兵團兩個軍、四野兩個軍和湖北軍區部隊,以迅猛的動作完成了對宋希濂集團六個軍的合圍,只用四天時間便即完全擊破當面之敵,宋希濂被裹在亂軍之中向重慶逃竄,他搞不清楚解放軍主力怎麼就第一榔頭砸向了川東而不是川北。解放軍通過迂迴攔截和跟蹤追擊的戰法,全殲宋希濂餘部和羅廣文兵團大部,從三面包圍重慶,11月30日,重慶解放。

蔣介石和他的高參們如夢初醒,緊急調遣胡宗南集團主力南下增援,其後果就是川北門戶大開,解放軍周士第第18兵團趁勢追殺進成都平原,與解放重慶的二野主力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各路部隊克服了天候、地理和敵人破壞所造成的重重困難,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到11月20日,代理西南軍政長官的胡宗南不得不下令放棄成都,川西地區的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紛紛起義或投降,11月27日成都解放。



(第三兵團司令陳錫聯)

1949年12月9日,雲南盧漢和西康劉文輝宣佈起義,在大迂迴和大包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人民解放軍以“聲東擊西”的隱蔽手段,僅用57天時間便勝利結束西南戰役,川、黔、滇、康四省全部解放,成為解放戰爭期間精彩的大陸最後一戰。

西南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10個兵團部、49個軍部、133個師共計93萬人,其中正規軍、地方保安團隊70萬餘人和遊雜武裝20多萬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盤踞西南地區伺機捲土重來的企圖。


度度狼gg


紅軍長征時期,毛澤東打的四渡赤水之戰,就是“聲東擊西”成功戰役的典型代表。

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帶領幾十萬大軍,對毛澤東領導的工農紅軍,進行圍追堵截。我軍只有寥寥數萬人,形勢對我軍及其的不利。

毛澤東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帶領中央紅軍,穿插在貴州、四川、雲南等邊境上。靈活的運用聲東擊西的戰略戰術,巧妙的躲過了敵軍的重兵包圍。並且分析敵軍之間的矛盾,充分利用當時的地形,抓住有利的戰機,集中我軍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軍,期間始終把戰爭的主動權,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這次戰役之中,毛澤東正是廣泛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四次渡過赤水,並且一次次的成功的迷惑敵人,達到殲滅敵人的效果,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次戰役的勝利,被毛澤東視為是自己革命生涯之中,打的最暢快淋漓,最得意的一戰。

四渡赤水之戰,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戰爭中,最為經典的戰役之一。

韓信當上大將軍之後,打的第一仗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戰。

項羽把劉邦分封到漢中之後,劉邦不得已就去赴任了。

劉邦在漢中得到的第一個驚喜,就是發現了韓信,當然韓信是蕭何推薦給他的。劉邦給韓信交談了一番,就把韓信封為了大將軍。

在分封韓信之前,劉邦軍隊就沒有過大將軍之職。

可見,劉邦對韓信的期待,還是蠻大的。

韓信在當了大將軍之後,給劉邦謀劃的第一個戰役,就是聲東擊西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戰。

當時韓信要帶著劉邦殺出漢中,佔領關中,也就是說,他們的目的地是關中。

漢中到達關中當時是有一條小路的,這條小路的盡頭,也就是關中這邊,被項羽派了名將章邯在把守,也就是說韓信若是走這條路,肯定就會和章邯相遇。

最終,兩個人不免會有一場大戰。

章邯覺得韓信會走這條路,因為這是漢中通向關中的唯一的一條路。

因為這條路,在劉邦進關中的時候,把一段木頭鋪的棧道給燒了,韓信若是真想走這條路,就好重新把燒了的棧道給修好。

韓信確實是在修這條棧道,但是,他派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軍隊。其實韓信表面上就是告訴章邯,我打算在這裡出去了。章邯不知道,這只是韓信的障眼法。

章邯只能調動重兵,來到棧道的盡頭全力應對韓信的到來。

事實上韓信,挑了一支年輕力壯的軍隊,輕裝上陣翻越秦嶺去了。

韓信的這種做法,絕對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因為爬山是力氣活,更何況爬過山去,還要給對面的敵軍打仗。當時韓信是想翻越秦嶺到達陳倉之地。

正是因為翻越秦嶺太難了,可以說正常人是連想都不敢想的。所以,章邯也就沒想到韓信會走那裡。

不但章邯沒有想到,陳倉的敵人,也沒有想到。結果導致韓信過了秦嶺,就直接把陳倉拿下來了。

等關中快被韓信拿下來之後,章邯才得知韓信已經殺出漢中了。但是,此刻為時已晚了。

這就是韓信打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戰。


史學達人


聲東擊西是歷代兵家慣用的戰略戰術,古代中國的韓信、曹操都曾成功運用這一謀略取得戰役勝利。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這樣的戰例就數不勝數了。

列舉一個解放軍戰史上聲東擊西的大手筆行動。

1949年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成功後,中央軍委在部署東南、中南地區的作戰時,餘光同時也瞄向了素有天府之國的西南地區,並且把這一軍事任務交給了由劉伯承、鄧小平統率的第二野戰軍。

7月底8月初,第二野戰軍著手進行進軍大西南的準備工作。參加解放大西南的解放軍除了第二野戰軍的第3、5兵團外,還有第一野戰軍的第18兵團、第四野戰軍的42、47、50軍,統一由劉鄧指揮,總兵力超過60萬人。對手國民黨軍正規軍加上地方軍總兵力約90萬,依託秦嶺、大巴山、米倉山、白馬山、三峽這些山川險要阻擋解放軍進攻。

為了避開國民黨軍正面,並且為了切斷國民黨軍逃向西康、雲南至國境線的退路,中央軍委精心制定了聲東擊西、大迂迴戰略。

解放軍第18兵團在秦嶺一線佯動,暫不發動攻擊,吸引國民黨軍主力。第3兵團主力於10月初從南京出發,乘火車沿著津浦路北上至徐州然後取道隴海鐵路西進。第二野戰軍指揮部隨3兵團行動,到達鄭州後,劉伯承公開講話照相,給國民黨軍造成一個解放軍準備由秦嶺入川的假象。當天半夜,軍列突然轉向南下至湖北孝感,部隊趁夜色下車,向湖南常德、湖北沙市進軍。

第五兵團則趁著第四野戰軍發動衡寶戰役的機會從上饒出發,越過贛江和湘江進入貴州。

而此時的國民黨軍果然被解放軍造成的各種假象所迷惑,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秦嶺方向。等到第二野戰軍兩個兵團以及四野3個軍50萬大軍猶如兩把利劍從湖北、貴州兩個方向同時刺入國民黨軍大西南防線的側面和背面。

川黔一帶的國民黨軍數十萬人突然遭到解放軍打擊,瞬間亂作一團,很快潰不成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解放軍各部隨即佔領貴州全部、川東等地,殲滅國民黨軍30餘萬人,並且控制了長江中游一帶從川中通往雲南的大道,徹底切斷了大西南幾十萬國民黨軍南撤國境線的道路。

此時早已經六神無主的國民黨軍政大員開始把秦嶺一線的部隊南撤至成都平原,企圖向西昌潰逃。

解放軍當然不會給他們這個逃生的機會。秦嶺的國民黨軍胡宗南部一撤,賀龍指揮下的第18兵團10萬大軍便兵分三路翻越秦嶺,沿著古棧道隨後追殺而來。控制川東的第二野戰軍各部則繼續沿著長江向西全速前進,最終趕在國民黨軍西撤之前控制了川康大道,胡宗南所部30萬大軍便徹底被包圍在成都平原,成了甕中之鱉。

最後在解放軍強大的政治、軍事手段雙重打擊下,國民黨軍在大陸最後一個正規軍集團全軍覆沒。


大將軍威武K


聲東擊西一詞,出自唐代杜佑的《通典》一書,意思是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這是一種製造假象使敵人上當,進而消滅敵人的制勝計謀,也是三十六計之重要一計。

我國軍事歷史上成功運用這一計謀的案例很多,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成皋之戰、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等,都運用過聲東擊西的戰術。紅軍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中,運用聲東擊的成功案例更多,最典型的就是四渡赤水之戰。

據我瞭解,古代戰爭中運用聲東擊西戰術最多是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採納謀士荀攸的計謀,假裝北渡,引袁紹分兵西應,然後揮師東襲,大敗袁軍。赤壁之戰,曹操開始也是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以一部兵力向宛、葉佯動,而以精銳部隊進攻新野,出其不意直下荊州,至使劉表次子劉蹤不戰而降,輕而易舉地奪取了戰略要城荊州,並收編了劉蹤的八萬軍隊,使其實力大增,接著曹操順流東下,企圖席捲江東,消滅東吳孫權集團,不料碰上諸葛亮這個神軍師,結果敗於火燒連營,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邦也是運用聲東擊西戰術的行家。成皋之戰,劉邦為了改變楚強漢弱的不利戰局,採取了“堅守成皋,正面防禦,南北牽制,敵後騷擾,伺機破敵"的戰略戰術。面對項羽幾十萬大軍,劉邦一面命韓信率部向東進攻,一面命彭越在敵後方襲擾,自已則率一部兵力加強正面防禦。彭越率部連續拿下楚地十七城,項羽大怒,不聽勸阻,竟停止正面進攻,親率大軍回擊彭越而去。劉邦趁機率兵渡過黃河,向成皋楚軍發起猛攻,從而使項弱失去戰場主動,並最終導致徹底失敗。

當然,對聲東擊西戰略戰術運用最嫻熟的,還是我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四渡赤水之戰,正是毛主席運用聲東擊西戰略戰術的一大傑作。在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的險惡形勢下,他聲東擊西,用兵如神,創造了靈活機動打擊敵人的典範戰例!


九水的水


四渡赤水!毛主席的傑作!載入史冊!


說古論今俠


不勝枚舉。而最著名的要數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漢強20


圍魏救趙的戰例


娃娃戲水


裝備起家,就服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