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學的對比思考

《易經》中的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學的對比思考


管理學在當代視多為一門科學,而古老的《易經》本為卜筮之書,更多被人提及的是古典哲學;那麼,這兩種事物如何放入一起來提及呢?

這裡有兩個值得注意的觀察角度。第一,“陰陽理論的角度”;第二,從“實踐經驗的角度”。

《易經》哲學的內涵最大特色就是是陰陽;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裡論及天道、地道、人道。體現著宇宙變化的法則。

陰陽理論的第一規律是“對立統一”。如果以這個陰陽理論來做個設定:科學為陽、哲學為陰;或反之:科學為陰、哲學為陽,而當陰陽遇合的時候,便會產生新的效應、新的事物、新的思維。這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增益效應。這種效應我們常常簡化說:1+1>2!

人們已經逐步發現,能夠把科學推至更高的境地、必會伴有哲學思想的支撐。懂科學而不懂哲學,只是科學的忠實信徒;而只有懂得從哲學角度發揮科學上的學問,科學的領域才可越走越遠。

那麼,甚麼是科學?經過事實驗證的便是科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證是科學領域的助推器。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有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兩個基本範疇。管理學屬後者。這個就是《易經》與現代管理能夠結合一起的第一個道理。


《易經》中的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學的對比思考


第二個是從“實踐經驗的角度”去解釋。所謂“實踐經驗”是指我國幾千年皇朝統治方面。我們都知道,中國有所謂“帝王之學”、或叫做“術”、“權術”的東西,但類似西方管理學的東西卻不見有經傳,中國是否從來都沒有管理這種的學問?答案是否定的。我國管理學實際上是有實而無名。

我國管理學的源頭可從漢代劉歆的“王官論”可以看到端倪。“王官論”提出:九流十家的理論源出王室,而極可能就是王室所用以統治天下的“智慧之庫”。這種理論的存在,就是說明了:中國最早的管理學源於王室。王室是不但作為古時全國最高的管治行政機構,亦是學術收藏、集中的地方。劉歆有系統地追溯各家歷史的起源,認為周朝前期社會,是官師不分,政府高官同時是教授角色,他們用某種學問來作管治法則,即每一門學說便是對應某一種一種制度、以理論指導付諸實踐。當時只有官學而無私學。

比九流十家或更早出現於王室的是《易經》。《易經》是一部商周政治鬥爭的經驗總結,作為周朝的治國思想、決策參考、以及周王室子孫的家訓。以今日的眼光看,《易經》是治國的管理學問。這個就是把《易經》與管理相提並論的第二個道理。

把某些哲學思想與現實環境融合後,付諸於實踐,若發揮良好效用,便會變成一種管理學問。如《韓非子》是 “人治管理學”、亦即是所謂“帝王學”。又如《孫子兵法》,不就是軍事上的管理學嗎?孫子曰:“攜手若使一人”、“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等,便是成功管理的體現。《易經》師卦雲:“師出以律,否臧兇”。也是體現管理學精神的思想。

千古一帝秦始皇,仰仗法家思想,築萬里長城、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 在這些大基建的背後,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要完成如此大規模的基建活動,是難以想象的。有人將此歸功於專政及壓迫。但行專制而沒有管理,如何能完成這些龐大的基建項目?管理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中國文化中確有管理之實,不過,都被某種哲學思想所領銜,沒有凸顯出來而已。


《易經》中的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學的對比思考


回到現代管理。大家所知道的管理學是源自西方,但有否想過它是否就是管理的一切? 讓我從上面提過的“術”字說起。西方沒有“術”之名,但他們的文化、宗教、哲學、道德、歷史、傳統智慧等,都在不經意間相互混合應用。這都等同我們對中國古代的“術”的理解,即是一切可以有效地應用在群眾之中便是了。當然,“術”不單指“權術”。例如一家商業機構所倡行的“企業文化”便是在若干程度上包含了“術”的元素、即前述多種因素的混合體。我們注意到,國外著名企業,如通用、波音、apple都除有效的管理之外,還有成功的“企業文化”。這不是嗎?管理學是能夠提供具體操作的一門學科-應用科學,若能適當地加入哲學的思想,便能在執行管理上得心應手。

西方的“管理學”偏重於法則、理度,“法治”的概念是相對凸顯的。如果“管理學”是“方的學問”,“術”便是“圓的學問”;我們所見到的現代管理,大家都集中精神、灌注於“方的學問”,但有時卻忽略了“圓的學問”。假如一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跳糟到另一個公司、直接套用同一套管理模式,而忽略其他要素,能成功嗎?他可以漠視不同的“企業文化”嗎?西方人有句話:

“客觀條件是件重要的事情”;當我們應用現代管理學的時候,便不應忽略“術”這回事。

中國的“術”則較偏重於人的思想行為,儒家主張“平天下”應從“修身”開始。韓非子所謂“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知道學問不難,怎怎運用學問才最難),正好說明雖有學問智慧但猶須懂得運用的道理。知“管理學”而不知“術”,就是“處知則難”。“術”,我們泛指先秦著作中的政治駕馭術和哲學,如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尚書》的政議論、《易經》陰陽、《孫子兵法》奇正虛實等。


《易經》中的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學的對比思考


如果認為讀點管理學就能夠做到完善的管理,這是極為膚淺的想法。常見的例子:證券市場有許多分析技術,這些都像管理學一樣是經過驗證的、是科學的。這些“工具”是每個學投資的人必讀的,如杜氏理論、波浪理論、移動平均線、K線、以及圖表分析、成交量分析等,但為何他們很少能贏,多半以上是輸家?因為投資學與管理學一樣,在這些學問之上還有一個層次,即方的學問之上還有圓的。

《易經》是一部古代卜筮書、是決策寶典、是陰陽哲學、也是一部商周政治鬥爭總論。在“管理”範疇裡、《易經》除了在“對立統一”的陰陽理論這方面提供哲學的元素之外,還有許多管治、決策、領導、改革、融和等學問可資借鑑。現代“管理學”是有理論基礎的學問,是管理者必須把握的東西,毋庸置疑。而《易經》,可作為“管理學”的另一面可借鑑的鏡子、同時可作為“管理學”的增益效應發揮作用。


《易經》中的管理思想與西方管理學的對比思考

注:如您喜歡,歡迎點贊、關注、轉發。

上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