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幾個不易辨別的古今異義詞語

初中文言文中幾個不易辨別的古今異義詞語
初中文言文中幾個不易辨別的古今異義詞語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二章》)

可以

句中義:可以憑藉。

現代義:能夠,許可,可能。

2.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

以為

句中義:把……作為。

現代義:認為。

3.與兒女講論文義(《詠雪》)

兒女

句中義:子侄輩,泛指家中年輕的一代。

現代義:①專指子女;②青年男女。

4.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文理

句中義:文采和道理。

現代義:文章內容方面和詞句的條理。

5.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稍稍

句中義:漸漸。

現代義:稍微。

6.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孫權勸學》)

博士

句中義:專掌經學傳授的官員。

現代義:學位最高一級,或指獲此學位的人。

7.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中間

句中義:其中夾雜。

現代義:跟兩端或周圍等距的位置;在兩端或周圍的界限以內。

8.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鮮美

句中義:鮮豔美麗。

現代義:食物味道好。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交通

句中義:交錯相通。

現代義:運輸事業的統稱。

10.問所從來,具答之(《桃花源記》)

從來

句中義:從哪裡來。

現代義:從過去以來。

1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妻子

句中義:妻子和兒女。

現代義:專指妻。

1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絕境

句中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現代義:沒有任何出路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