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娃时代,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年一度的“拼娃”聚会又要开始了。


拼娃时代,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父母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希望”转移到孩子身上,竭尽所能的要把孩子培养成“以后可以很厉害的人”。而每逢佳节亲人朋友团聚的时刻,也成了家长们炫娃、拼娃的开始。

亲戚朋友聚会时,家长里短的谈话间,除了吐槽生活琐事以外,重点就是孩子。从吃穿用度到考学出国,总能掀起一场“拼娃战争”


拼娃时代,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表姐家的小侄女在市重点小学读书,每年都能拿回数不清的奖状和奖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是样样精通。当初为了给小侄女拿到这所小学的入学申请表,表姐一家变卖了郊区大平米的复式住宅,砸重金买了这个不足一百平的学区房。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就连假期也丝毫不敢松懈,还要穿梭在各种兴趣班和培训机构中。


拼娃时代,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姑妈家的表弟今年成功拿到了英国知名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总算是没有辜负姑妈这么多年的严厉管教和巨额投资,也着实值得炫耀一番。姑妈家是典型的虎妈式教育,而受时代的影响,姑妈对于表弟出国留学的期望很高。当我们还在玩泥巴的时候,表弟已经能够读写简单的英文单词了,我们的童年是笑声和酣睡声,可他的童年是哭声和读书声。


拼娃时代,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这些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逢年过节就成了家长们比拼的对象。谁家孩子在哪里读重点小学,参加了什么大型比赛,拿到了什么名次;谁家孩子考上了哪所著名学府,学会了哪些有潜力的专业技能,被多少大公司发了offer。

家长们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学无所成,宁愿节衣缩食,顶着房贷车贷的压力,也要斥巨资买学区房、报辅导班。甚至有人说,不给宝宝报个早教班,不花个万元起步的早教费,都不算亲妈……


拼娃时代,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美好未来,自然是寄托着每个家庭热烈的希望。但教育不是竞争,孩子不是比拼对象,要教会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发展自我能力。

国道移民专家表示,家长们“拼娃”背后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从入学就开始各种竞争,以各种证书、特长为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能力,这也是许多家长的无奈选择。


拼娃时代,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移民求学”。

对孩子的教育,不必是花了多少钱、上了多少培训班、去过多少地方,而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以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持续学习的能力、探索未知的兴趣,对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拼娃时代,如何缓解教育焦虑?


“优质教育资源”“欧美国际名校跳板”“西方文明发源地”“健全医疗体系”“一家三代永久居留身份”“自由出入申根26国”“宜人生活环境”,集齐七大关键词,成功召唤国道13.5万欧贷款购房移民希腊项目。

“拼娃”“拼爹”都不如“拼身份”来的实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