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一個人發跡之後,他的親朋好友基本上都能沾一些光,而在古代尤為發跡者,無外乎是當了皇帝。開國的皇帝們登上了皇位,他們的親屬也能跟著享受富貴,尤其是關係近、有過恩的親屬甚至可以封王封侯,著實讓人有些羨慕。不過,那些有過節的親屬,可就多少要倒點小黴了。比如劉邦在當上皇帝以後,為了報復當年嫂子的羞辱,就專門給侄子一個很難聽的封號,讓他成了世人的一個笑話。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都知道,劉邦在早年的時候,那絕對是一個好吃懶做的小混子,平日裡總是四處亂逛,不願意像他的兩個哥哥那樣本分種田,勤儉生活,所以他的父親總是訓斥他不務正業,對他多少有些不滿。不過,劉邦的大哥對他倒是很客氣,經常將劉邦喊到自己家裡面,讓他嫂子做些好吃的招待他。這一來二去,就讓劉邦養成了一個到他大哥家蹭吃蹭喝的習慣。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後來,劉邦當了亭長,這大小也是個官,讓他的交際面又變寬了一些,就結交了一些朋友,總是在一塊兒胡吃海喝。劉邦也是會大方,自己沒錢掏腰包請客,就經常帶著自己的朋友到大哥家吃喝。大哥心疼他這個當弟弟的,倒也不厭惡,每次來都很熱情,讓妻子下廚做飯招待他們。不過,劉邦的大哥去世後,事情就開始出現了一些變故。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大哥死了以後,嫂子的日子過得也不富裕,但是劉邦還是經常帶著他的那幫朋友來吃吃喝喝。要說劉邦自己來也就行了,他孤身一人,也沒有成家,嫂子給他做一碗飯吃,都是自家人,也沒啥說的,可是他偏偏喜歡帶一幫人來蹭飯,這就讓嫂子多少有些不滿意了。於是,她就想了一個法子,提醒劉邦以後不要再帶那麼多人了。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有一天,劉邦又跟往常那樣帶了幾個人來到嫂子家,待眾人落座後,他就吆喝著嫂子趕緊上飯。嫂子聽到劉邦吆喝,就在廚房裡故意用勺子不停地鏟著鍋底,弄出很大的聲響給劉邦等人聽,然後又告訴劉邦已經沒有飯吃了。此話一出,眾人都很掃興,也沒有再停留,就悻悻地散夥回家了。劉邦尷尬地送朋友出門後,趕緊回到廚房,揭開鍋蓋一看,鍋裡明明還有很多飯菜,心裡就很生氣。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劉邦心裡明白,嫂子肯定是對自己經常帶人來吃飯的行為不滿,所以剛才故意那麼做來羞辱他,讓他食言,尷尬不已。嫂子的行為按理說也不算太大的羞辱,但是劉邦卻很在意。他覺得這讓他在朋友們面前蒙羞,很沒有面子,傷了他的自尊,所以就一直記著嫂子的羞辱。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等劉邦稱帝之後,劉家的親屬們都有封賞,甚至一些關係比較遠的親戚也給了個很不錯的封號,此時嫂子已經去世,沒有封賞也就算了,但是嫂子的兒子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劉邦的父親看不下去了,就去勸說劉邦,想給孫子討要一些封賞。於是,劉邦就把當年嫂子刮鍋底羞辱他的事情告訴了父親,說他嫂子不夠大度,所以才故意不給侄子封賞。劉邦的父親一聽,就勸他不要太過記恨,執意要給孫子討個侯爵。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見父親固執,劉邦只好屈服,但是心裡也十分不甘,想來想去決定在封號上做一些文章,最後就給侄子一個“羹頡侯”的爵位。這“羹頡”在過去是用飯勺鏟鍋底的的意思,拿來當侯爵的封號簡直是奇怪又可笑。很明顯,劉邦給侄子這個封號,是在諷刺嫂子當年的行為,順了父親封賞的心意,但也照顧了自己報復的心理,讓天下人都恥笑嫂子當年的“小氣”和“不仁義”。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其實,劉邦這麼做很明顯是自己小氣了,當年的事情也不能全怪嫂子。大哥去世了,他嫂子成了寡婦,還帶著孩子,處境本來就很難,生活負擔重,而且也害怕總是有生人登門引一些閒話。劉邦不體諒他嫂子,還總是帶些陌生人到嫂子家蹭吃喝,嫂子有些意見是可以理解的。她唯一的過失可能就是提醒的方式不好,讓劉邦在朋友們面前食言,丟了些面子。

劉邦為報復嫂子的羞辱,給侄子一個難聽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

不過,就算是嫂子有很大的過錯,但是大哥對他有恩,侄子也沒有冒犯過他,念及大哥的舊恩,侄子的無辜,也不應該給侄子一個有羞辱性的封號,讓他被世人恥笑!所以,劉邦覺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但是他的侄子更無辜!他這麼做多少有些過分和小氣,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