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醫院孟毅教授的三個“十年”

知道孟毅教授,是因為聽到很多病重患者經其醫治轉危為安的“佳話”。記者還了解到,他是心腦血管病科方面的專家,尤其是在眩暈、失眠、帕金森等領域頗有造詣和“絕活”,在業界久負盛名。記者慕名造訪,約了幾次不能成行。

元旦前夕,記者終於“逮住”機會,第一時間採訪了剛剛從中國香港參加學術交流回來的孟毅教授。

孟毅為人低調。他從“小大夫”做起,從醫30多年,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學生,醫好了一位又一位患者,修復了一個又一個瀕臨崩潰邊沿的家庭,讓大眾從絕望看到希望。

河南省中醫院孟毅教授的三個“十年”

看書筆記樂在其中

三個“十年”年年精彩

1981年,孟毅考入河南中醫學院並以優秀成績畢業留校。當時平均90分以上才有資格留校,而當年和他有幸留校的只有15人。

留校後,他教西醫診斷學,而且一教就是13年。那時候,從醫的人都知道,所有人都想方設法到臨床,沒有人願意教學。孟教授說,很多人都跑到臨床了,這個崗位留不住人,他就成了中醫畢業生教“西醫”。 那時候看起來比較奇葩:本科教本科,中醫教西醫。原因就是教師奇缺,急於選拔一批優秀師資隊伍,這也算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另類現象。對孟教授來說,雖然有壓力,但不存在做不好的問題,就看下不下功夫了。

其間,他還到偏遠的地方對口支援、坐診,平輿縣中醫院、泌陽縣中醫院、信陽縣旅河衛生院、洛陽宜陽縣中醫院等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跡。

孟教授認為,臨床有創新性、挑戰性,他唯一的遺憾是,在他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沒有發揮在臨床上。

除去到外地對口支援,孟毅教授剛好教學10個春秋,這是他第一個“十年”。

河南省中醫院孟毅教授的三個“十年”

跟師國醫大師張磊教授

1999年7月之後的10年,他在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開始,從“小大夫”做起進入臨床。一邊臨床一邊教學、搞科研,成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在這中間,孟毅還到北京宣武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進行了神經內科進修。這是他的第二個“十年”。

河南省中醫院孟毅教授的三個“十年”

收徒拜師儀式

2009年至今,又是一個10年。

孟毅在行業內已經風生水起。33年,他教出的“學生”、帶出了“徒弟”已經是桃李滿天下了。無論是CT片,還是化驗單、心電圖,所有來報告的單子,到他們手裡就會讀。他坦言,雖然看病少了,但對以後的臨床做了很大的鋪墊,他很感恩教學那10年,可以把紮實的理論知識用在臨床實踐。

與很多“世家”出身不同,孟教授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也是唯一一個學醫的。師從全國名醫李鯉教師,跟師國醫大師張磊教授。

河南省中醫院孟毅教授的三個“十年”

又畢業仨弟子

解除大眾失眠痛苦

2018年9月3日,65歲的鄭老漢由老伴陪同,一進診室,老伴先開口,“孟教授啊,我這老頭子是不是有病啊?幾乎每晚他都偷襲我,對我拳腳相加,這不昨晚一拳打在我臉上,現在還腫痛,最可氣的是他打人還不認錯”。

“噢!您別急,坐下慢慢說!”。

剛落座,鄭老漢就說“她老說,我夜裡偷襲她,這咋會呢?我們一起生活幾十年了,很少紅過臉,你說我打她幹什麼?”

老伴搶過話茬,“你看看,他打人就不承認,難道我誣陷他不成?”

孟教授望著老鄭老伴的烏眼窩顯然老鄭昨晚出拳了,就讓他們談的再具體些。

老伴說“一天夜裡我睡得正香,他一拳把我擊醒,我忽地坐起,看到他雙目緊閉,雙拳胡亂擊打,嘴裡還不停哼哼著,我連續拍打他幾下,他睜開眼怒目對我,‘幹什麼?不讓睡覺!’你又打我啦!‘沒有啊,我正在做噩夢,和別人打鬥’,你說他這是咋啦?最近半年老這樣”。

孟教授算是聽明白了,他這是有病了。叫作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RBD),該病的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尤其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約為1%,其典型形式出現於後半晚,特別是凌晨。治療失眠是孟教授最拿手的。他針對病人開出中藥處方。一週後複診,症見:沒有做噩夢,仍做夢,沒有打鬥,但有叫喊。繼續中藥煎服,回訪三月症狀消失完全消失,讓兩口子心花怒放,連聲說是孟大夫挽救了他們這個家庭。

河南省中醫院孟毅教授的三個“十年”

孟毅教授正在巡查病房

失眠患者屬於“陰陽交替演變”規律的紊亂,或陰虛不能納陽,或陽盛而不能入陰,導致“晝不精夜不寐”,入夜反而感到精神亢奮、輾轉難眠、煩躁不安、焦慮、汗出等,而白天又常感頭腦昏沉、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嗜睡乏力,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和學習等。

當下,失眠患者越來越多,給很多人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孟毅通過多年的臨床,打破傳統治療方法,敢於創新,大膽提出擇時施法治療失眠症的方法,白天“辯證”治療,使陽出於陰則寤,不讓衛氣逗留於陰分,可望改善患者的頭昏、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夜間“辨病”治療,使陽入於陰則寐,不讓衛氣滯行於陽分,可望患者按期入睡。孟毅教授把這一思路謂之“基於陰陽理論擇時施治失眠”,運用於臨床二十年,初步觀察百餘例失眠患者,療效明顯優於傳統服藥方法,遂倡導“白天辨證對因治療,夜間辨病對症治療”。使其“晝精而夜寐”。

55歲的李某反覆失眠40年。他失眠從上中學開始,那時入睡難,睡眠淺,每晚迷迷糊糊睡覺,第二天頭腦不清醒,記憶力下降,校醫說他“神經衰弱”,時不時吃點“天王補心丹”。由於睡眠不好,學習一般,只考上了中專。憑自己寫得一手好字,謀到辦公室工作,但天天寫文件寫總結,經常熬夜,失眠症狀再次加重,常常徹夜不眠,安眠藥成了標配,什麼“氯硝西泮、米氮平、思諾思”床頭應有盡有。後來有人告訴他睡前喝2兩酒可以助眠,於是他就天天喝,像是麻醉自己一樣。近一年失眠更重了,吃安眠藥、喝酒這招都不好使了,表現心煩急躁,入睡難,凌晨1、2點也睡不著,可4點左右又醒了,且迷上眼睛都是夢,有時候眼睛乾澀睡不著,幾乎整個人要崩潰,說心理話有想死的念頭,病人無奈地說“我願意拿支胳膊換睡眠”。孟教授開出藥方:黃連10g 陳皮15g 茯神25g 法半夏30g 夏枯草20g 薏苡仁24g萊菔子30g梔子15g 白薇20g谷芽15g石斛10 g。每日一劑,水煎400毫升,上午下午各200毫升。另外,龍齒20g 夜交藤30g 合歡花30g 炒棗仁30g,每晚睡前1小時沖服。四診共服40餘劑,一下子告別安眠藥,睡眠如常。

花小錢治癒了幾十年的“病根”,患者直言,他遇到了“神醫”。

河南省中醫院孟毅教授的三個“十年”

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演播室與聽眾互動

多學科聯動解決複雜眩暈

“眩暈發作起來天旋地轉、甚至噁心嘔吐,令人痛苦不堪。有幾十種病,都能表現出眩暈的症狀,所以眩暈不能來了就治,而是要先辨識眩暈類型,然後針對性採取不同療法”。孟教授如是說。

據瞭解,眩暈牽扯到的疾病,涉及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骨科、眼科、精神科,必須多學科配合,才能使眩暈患者得到充分正確的診療。

在接受記者採訪是,孟毅認為,大部分眩暈都屬於良性位置性眩暈,也叫耳石症,就是耳石離開了原來的位置,這樣耳石在半規管內亂晃,人就感覺到暈。耳石症治療有技巧,只需花2~3分鐘,進行一次手法復位就能治好。把耳石復位到原來位置壺腹內,眩暈自然就消失了。

孟毅特別提醒,有一種名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導致的眩暈,很容易被誤診為頸椎病,值得重視。“椎基底動脈,位於頸部和後腦部位。椎基底動脈是給腦幹供血,如果它供血不足,就等於是卡住了整個大腦的咽喉,會嚴重影響腦部功能甚至導致昏迷。”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動脈硬化的結果,治療主要管控好血壓、血糖、血脂,軟化血管就行。

但是,不少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被誤診為頸椎病,而久治不愈。事實上沒有那麼多的頸性眩暈,“一頭暈就是頸椎病這是明顯的誤區。”當然不少患者同時患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和頸椎病,究竟是那個引起的眩暈?這需要醫生仔細鑑別,找出主體病因,對因施治,才能藥到暈止,法到病除。

河南省中醫院孟毅教授的三個“十年”

世界睡眠日義診

鄭州市民王先生遇到了一件讓他痛苦不堪的“怪事”:不敢靠床。每遇起床、躺下,或向左側翻身,就會突然眩暈,天旋地轉,又瞬間消失,伴胸悶不適,頭蒙,他很痛苦,也很納悶,自己白天一天跑來跑去都沒事,就是不能粘床,起床動作異常小心,慢之又慢,像是嚇神。

他到中醫院就診時已經在某三甲醫院骨科按“頸椎病”住院治療了一個多月。經孟毅診斷,此乃典型的耳石症,即刻予以耳石復位手法,老王當即坐臥不暈。王先生逢人就說,孟教授真“神醫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