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其实被影视作品曲解了本意,你真的了解吗?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相信大家早有所耳闻,很多人都认为就是刘备曾三次到茅庐中去看望诸葛亮,这里的”顾“就是看望,光顾的意思。那到底是否正确呢?不能说错,但并非是最准确的解释。

“三顾茅庐”其实被影视作品曲解了本意,你真的了解吗?

怎么说?我们来看这个成语的出处,出自诸葛亮自己所写的那篇著名《出师表》,原文是这样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里的”咨“是询问的意思,”咨臣以当世之事“就是”问我当时的局势“。

刘备三次到茅庐中,确切的说是看望诸葛亮,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因为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咨询诸葛亮,所以”问“才是刘备的主要目的。因此将”三顾茅庐“解释为”三问茅庐“才是最恰当的,而非”三拜茅庐“、”三看茅庐“。

这样一来的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顾"与后面的"咨"正好形成了呼应,表述才成为一个整体。

“三顾茅庐”其实被影视作品曲解了本意,你真的了解吗?

有朋友说了,你这是牵强附会,百科给出”顾“的解释根本就没有”问“这一说法,多是拜访、照管的意思。别着急,百科给出的应该是现代词汇的解释,在古代汉语中,”顾“还真就有”问“的意思。

比如《国语·晋语八》中:"訾柘死,范宣子谓献子曰:'昔者吾有訾柘也,吾朝夕顾焉。'"啥意思?

很简单,范宣子的意思就是说,訾柘死了,我没有人可以经常咨询了。而绝非是说,訾柘死了,我没有人可以经常看望了。

“三顾茅庐”其实被影视作品曲解了本意,你真的了解吗?

还有杜甫写诸葛亮祠的《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这一句,可以说是对"三顾茅庐"最好的解说了。

"顾"的宾语是"计",所以这"三顾频烦天下计",怎么也不能解释为"三拜频烦天下计",只能说是"三问频烦天下计"。

如此一来,您是否了解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