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的“三顾茅庐”和罗贯中有别

史书上的“三顾茅庐”和罗贯中有别

《三国志》说刘备找诸葛亮‘凡三往,乃见’,仅五字而已,不太详细。

《魏略》建安十二年,曹操统一北部,诸葛亮去见刘备,但刘备不认识,作为一般人才对待。诸葛亮主动说明时局,并作分析。

《魏略》和《三国志》说法相冲突,但《出师表》中记载“三顾茅庐”,印证《三国志》的说法,那事实是怎样呢?

史书上的“三顾茅庐”和罗贯中有别

小编认为:在当时,诸葛亮并未为世人所知,更不知其才能,不然曹操、袁绍、孙权都会去请能人出山,辅佐大业。而刘备乃世之枭雄,天下不管如何看待此人,但是都知道刘备此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自荐的可能性较大。但是,《魏略》中说,刘备并未识此人之能贤,因此冷落了诸葛亮(对凤雏先生也是如此),诸葛亮遂隐居隆中,随着诸葛亮对时局的认识一一印证,或者其他事件让刘备认识到了诸葛亮的才能,这才出现了“三顾茅庐”,这样史书之间的差异以及和罗贯中小说中的事实才真正联系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