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科幻片里的飞船都自模拟地球重力?

范文海


大致上有三点因素,导致科幻片里的重力设定,都接近地球重力。

第一:拍摄能力限制:

本身地球上拍摄的,如果不假设飞船重力是地球一样的,就会大幅度增加拍摄成本和表演难度。

拍摄非地球重力环境,也就是最近二十年左右,利用电脑影像技术,才得以手段成熟和降低成本。

早期的、低成本的科幻片,甚至没有考虑过重力问题,比如,人类在地球两倍重力或50%重力的环境下,动作应该是什么样的?抛出物体时会是什么样的运动轨迹.....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关于重力环境....编剧和导演表示:“俺们不解释,就这样,爱看不看”。

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提高,以及观众接受力、知识量的提高,现在有些科幻片,已经从重力下手,来增强自己的卖点,比如前几年的太空救援,就基本是失重环境表演,拍摄难度其实很大,基本就是靠电脑后期处理,直接看拍摄时的原片……那就没法看了。

火星救援中的飞船,则贴心的使用旋转加重力的飞船设计,让人能够在可理解范围内,接受飞船里的地球重力环境的科学原因,比粗暴的以我有“重力发生器”、“重力控制仪”来解释飞船内环境,进步了许多。

第二:情景代入需要:

设定为地球重力,观众容易接受和理解剧情的展开。

重力变化,会使人的行为和飞船舱室布局,有很大区别,观众目前也只对地球重力和失重环境,比较好理解。

例如:战斗警报拉响时,星舰里跑动的舰员、忙碌的剑桥指挥中心、舰长站在巨大的弦窗前(还得披个斗篷)……可以很好的把观众代入星际版的战争巨舰感受里。

而真实的星舰,肯定会把主控指挥系统放在最核心、最安全的内部,怎么可能暴露在外呢?!

重力环境设定为地球重力,很好的为大家营造了熟悉的情景氛围。

第三、人类习惯因素:

当人类真的可以在星舰上模拟重力时,肯定会把地球重力系数设定为标准数值,在地球长大的人类,对这个重力最舒服,动作效率也更高、更准确,对身体健康的保持也最好。

再说说科幻片:

科幻片,分真科幻和假科幻。

真科幻,不管作者脑洞多大,也会尽量贴近现实,减少不合理情景设计。比如,流浪地球,在重力设定上,就有地球常规重力、失重及引力牵扯,三种的设定和转换,完美可能达不到,但力求真实是肯定的。

假科幻,很多,尤其是美国科幻电影,例如:星球大战中,战机在太空里盘旋飞行、近距追逐、机炮互殴……战士下了星际飞船,拔出激光剑互砍……星河战队,跨星系人海战,步枪打大虫……靠谱吗?

对于这样的科幻电影,就别问重力环境的问题了。

你就当是科幻版的二次世界大战、殖民战争、爱情故事....看,不就得了,让你的逻辑思维休息一会儿,跟着节奏爽就是了。

最后,我们介绍一下重力知识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为比例系数,重力大小约为9.8N/kg,重力随着纬度大小改变而改变,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受力物体:物体本身。

在物理学上,万有引力是指具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万有引力是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另外三种相互作用分别是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及强相互作用。万有引力是上述相互作用中作用力最微弱的,但是在超距上万有引力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作用。在经典力学中,万有引力被认为因引力场发生作用。在广义相对论上,万有引力来源于存在质量对时空的扭曲,而不是引力场的作用。在量子引力中,引力微子被假定为重力的传送媒介。前不久一项实验推翻了引力场存在的猜测。

地球的吸引作用使附近的物体向地面下落。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万有引力是太阳系等星系存在的原因;没有万有引力天体将无法相互吸引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同时也使地球和其他天体按照它们自身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转,月球按照自身的轨道围绕地球运转,形成潮汐,以及其他我们所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

综上所述,重力和重力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科幻电影中的重力问题,就说这么多吧。


斋刀闲者


这样拍电影造价低,有了这个前提铺设,这样的片子在地球上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了,因为它已经堵住了人们质疑的嘴了!


天泽方圆之杨春顺


自转就可以了呀。

自转的话,飞船就是旋转非惯性系,飞船里的物体要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通常用这个力模拟重力。

要感受一下也很简单,坐车高速转弯时,人会被甩向弯道外侧,就是惯性离心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