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分之四發病率,複發率高達37%,這個罕見腫瘤需重視!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作者 | (排名不分先後):

何毅(南丹麥大學健康科學博士,生物技術公司資深研究員)

Irene Jin(製藥公司臨床研究)

周葉斌(AbbVie 研發)

特別感謝CC提供資料與聯繫患者,感謝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病友群分享實際經歷。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是什麼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是一種罕見的低度惡性間葉源性腫瘤。

歷史上對其究竟是炎症反應增生還是腫瘤一直存有爭議,它曾經被歸於炎性假瘤,到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才將其正式命名為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

這是一種間葉性的真性腫瘤,其中,肌纖維母細胞是這些病變的主要細胞成分,並伴有炎症反應(大量漿細胞和/或淋巴細胞的浸潤)。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病,全世界每1萬人裡大概有4~70個人患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各個階段的成人也有報道。

患者全身都可發病,肺部、腹部、盆腔、後腹膜最為常見,但也可發生於喉、頭頸部、子宮、膀胱和腎臟等軟組織。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根據文獻統計,大部分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無明顯浸潤性,這部分患者的治療與預後都不錯。

但實際上,炎性肌纖維細胞母瘤由於屬於臨床上的低惡度腫瘤,依然有一部分病例會發生癌變,而這部分患者的治療還有很多挑戰。

此病大部分進程緩慢,局部複發率為15%~37%, 遠處轉移率為11%。大部分復發均在手術後2~3年內,部分患者病情進展迅速。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不清楚,可能跟既往手術史,自身的免疫機制和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等都有關係。

除此之外,大約50%的患者的癌細胞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ALK)基因突變, 這也被認為是致病因素之一。

ALK蛋白對大腦以及神經系統中的部分神經元發育很重要,但也可能“叛變”成為原癌基因,導致癌症發生。

已證實在有些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中,ALK基因發生重排,與其他基因融合,而造成ALK蛋白表達異常。

現在廣泛認為ALK基因融合和突變跟腫瘤關係密切,是一種常見的誘發和維持惡性腫瘤的驅動基因(像在非小細胞肺癌中),ALK陽性腫瘤可能複發率更高。因此,ALK基因的分子分型和靶向藥物是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研究重點之一。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表現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大約1/3發生在肺部,2/3在其他部位。症狀與其他疾病不易區分,有時會出現腫塊壓迫症狀:

  • 肺:咳嗽、胸痛,甚至咳血、呼吸困難

  • 腹腔、胃腸道、盆腔:腹痛,胃腸不適、腸梗阻

  • 頭頸部:軟組織腫塊壓迫症狀,例如局部疼痛、頜面部進行性腫脹、張口受限、吞嚥困難

少數患者因發熱、體重減輕、盜汗或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去醫院檢查才發現。也有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在體檢才發現。這種類型被稱為隱匿型,其患者生存期較長。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雖然臨床表現五花八門,但都有共同的病理學特徵。

確診主要依靠超聲引導下的經皮活組織檢查(利用超聲作為引導手段,選取距離病灶最短路徑的皮膚處作為穿刺點,以粗針刺破皮膚,精準取得病變組織),或手術中取活組織檢查。

在活組織檢查中,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表現為一種慢性炎症性反應性增生:由不同數量的纖維細胞、白細胞和組織細胞組成的肉芽腫。其中也可能有壞死、細胞異型增生。

少數複發性腫瘤有惡性腫瘤浸潤性生長特徵,需要與梭形細胞肉瘤、組織細胞瘤、癌等區分開來。

此外,超聲、CT、核磁共振影像(MRI)可以看到,腫瘤大小從1釐米到20釐米不等多數是密度不均勻的軟組織腫塊

在影像學手段中,MRI更能反映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內部的組織情況和病灶與周圍之間的關係。

血液檢查也可以表現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血沉加快、血小板增多或高丙種球蛋白血癥等。但影像學手段和血液檢查都無法提供診斷的確診依據。需要依靠上面所述活檢的病理診斷。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無論發生部位,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首選治療手段都是手術切除

從目前報道的病例研究來看,如果手術成功,復發幾率比較小,特別是無明顯浸潤性的腫瘤,可以痊癒。

比如英國報道的三例肺部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患者,手術成功後都沒有復發。當然這些是建立在手術切緣“乾淨”的前提下,也就是說整個腫瘤都被成功切除,沒有留下殘餘,並且患者依然需要定期複查。

還要指出的是,即便是這類適合手術切除的腫瘤,在實踐中依然會有挑戰。為了確保腫瘤的完全切除,臨床上需要切除的範圍會比腫瘤本身大很多,如果腫瘤長在關鍵器官上,可能無法做到。

另外,即便可以做到,很多時候由於需要切除的器官組織很多,患者身體也要經受很大考驗。

一個有爭議的治療手段是激素或非激素類消炎藥。由於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有許多免疫細胞入侵的炎症特徵,在少數腫瘤體積比較大等直接手術有困難的情況下,也有臨床使用激素或非激素類消炎藥來先縮小腫瘤再手術的。

這些藥物的作用在報道中差異很大,似乎只在有些患者中有用,也有病例報道完全由激素消除“腫瘤”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作為罕見病,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準確診斷並不容易。

有學者認為臨床上存在“高估”的現象,如果一個腫瘤對用於治療炎症的激素起反應,這個腫瘤是否為“真”得打個問號。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不過,由於此類應用一般都在沒有浸潤性的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裡,而這些患者大部分都會直接手術,目前臨床上激素治療比較少見。

此外,對於直接手術有困難的,也有嘗試用放療來先縮小腫瘤的,這個效果在不同患者中也差異很大,實踐中需謹慎。

有些患者的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可能會發展為惡性腫瘤,手術後有些患者的腫瘤也可能有進展或轉移。如果發生轉移,預後較差,甚至會危及生命。對於這些患者,化療是下一個治療選擇。

之前我們提到過將近一半的患者腫瘤存在ALK突變,對於這些患者,如果手術後腫瘤有進展或轉移,靶向藥ALK抑制劑可以作為一個選擇

目前國內外上市的ALK抑制劑有crizotinib(克唑替尼)、ceritinib、alectinib、brigatinib。需要指出的是,這些都是針對具有ALK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研發的,目前獲批的也是在非小細胞肺癌使用。

考慮到ALK突變種類很多,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裡的突變不一定與非小細胞肺癌裡一致,所以未必對所有患者都會有效。目前唯一做了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試驗的是克唑替尼,在試驗裡12個患者檢測有ALK突變,

其中一半(6位)有效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此外,靶向藥會遇到耐藥問題,去年就有文獻報道了一位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患者使用克唑替尼後產生新突變而耐藥的案例。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來說,這些上市的ALK抑制劑有不同“代數”,一般來說一代藥發生耐藥可以使用二代藥然後三代藥,下一代新藥也在研發中。

但這些研發依然是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耐藥機理未必一樣。

而對於沒有ALK突變的患者,一旦復發或轉移,更是處於無藥可用的狀態,亟需關注。

作為罕見病,藥企研發新藥無論疾病機理研究還是臨床試驗招募都很困難,這些方面需要一線醫務人員與患者家屬一起來幫忙推動。

另外,由於ALK靶向藥批准上市的疾病不是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醫療保險並不覆蓋,患者家庭經濟上的負擔是一個大問題。

很多罕見病都有這樣的困難,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更多地關注這些不幸的少數者,在各項制度設計時也考慮到他們的需要。

患者經驗親述

我們有幸聯繫上了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患者群裡的病友,在此給大家分享一下患者角度的經驗:

由於此病較為罕見,一般的醫生臨床上見得極少,可能導致不恰當治療,因此推薦大家一定要到相關大醫院治療。

1、首次治療,手術是首選。能手術的,原則上儘量手術

。並且,手術要以擴大切除乾淨為目標。建議大家一定要珍惜第一次手術的機會,儘量找大醫院的經驗豐富的醫生來切。

2、對於無法手術的或失去手術機會的病友來說,治癒難度很大,只能考慮帶瘤生存。這部分病友可以考慮內科及其他治療方法:

(1)激素,如潑尼松

(2)抗炎藥,如西樂葆

(3)ALK類靶向藥,如克唑替尼等

3、病友間其他少見的治療方案:伊馬替尼(作者注:伊馬替尼是專門針對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藥,目前沒有研究表明此類融合基因廣泛存在於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需謹慎考慮。)

4、放化療:資料及病友反映多數效果不佳,但是個別案例也可以採用,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像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這樣的罕見病,藥物研發的商業前景很低,又被稱作“孤兒病”。

我們很容易忽視,在這個社會里有一個群體,他們因為得了罕見病而處於孤獨無助的狀態。從科研、醫療到上學、就業、社會融入及社會保障的資源分配,這個群體都不被我們“看見”“聽見”,基本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

但如果我們把所有罕見病的患者加在一起,每15個人裡就有1位會在這個群體裡(比如歐洲估計在6%~8%)。

罕見病患者的病痛與困難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他們理應獲得必要的醫療社會資源。而這,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之家聯繫方式:

微博:@IMT罕見病關愛中心

參考文獻:

1. Nikolaos Panagiotopoulos, Davide Patrini, Lasha Gvinianidze et 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 of the lung: a reactive lesion or a true neoplasm? J Thorac Dis. 2015 May; 7(5): 908–911

2.https://rarediseases.info.nih.gov/diseases/7146/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ref_9800 (NIH rare disease/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3. 張江鵠 高黎 易俊林等。58 例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特點與療效分析。Chin J Radiat Oncol,June 2017,Vol.26,

4. Vargas-Madueno F, Gould E, Valor R et al. EML4-ALK Rearrangement and It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in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Tumors. Oncologist. 2018 Oct;23(10):1127-1132.

5. Tsuzuki T, Magi-Galluzzi C, Epstein JI. ALK-1 expression in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urinary bladder. Am J Surg Pathol. 2004 Dec;28(12):1609-14.

6. Gleason BC, Hornick J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rumors: where are we now?Clin Pathol. 2008 Apr;61(4):428-37

7.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NIH Genetic and Rare Diseases Information Center.

8. Lodhia JV, Christensen TD, Trotter SE. et 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nd the impact of the varying patterns. Ann R Coll Surg Engl. 2016 Jan 1; 98(1): e8–e10.

9. Schöffski P, Sufliarsky J, Gelderblom H. et al.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inoperable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s with and without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gene alterations (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90101 CREATE): a multicentre, single-drug, prospective, non-randomised phase 2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2018 Jun;6(6):431-441

10. Tsakiri K, Kotoula V, Lakis S. et al. Crizotinib Failure in a TPM4-ALK–Rearrange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With an Emerging ALK Kinase Domain Mutation. JCO Precision Oncology 2017 1:1, 1-7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向大家介紹本期的幾位作者!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何毅

現在丹麥一生物技術公司研發部工作。今年年初看了菠蘿寫的“大年三十,我辭職了,搬回中國做公益”,便在網上提交了志願者申請。

至此,有幸成為了向日葵兒童志願者,這個充滿激情和非常專業的團隊中的一員。癌症雖被稱為”眾病之王”, 但醫學發展迅速,抗擊癌症的方法和手段已今非昔比。除了常規的治療手段,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是如今最具前景的研究之一。

希望能儘自己的一點點微薄之力,通過向日葵兒童這個平臺,把最前沿的抗癌知識傳遞給大眾,讓科學終結恐慌!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Irene Jin

十四年臨床醫療和科研經驗,並在多家中美藥企從事新藥研發,包括臨床試驗方案設計及報告,醫學培訓,與研究者合作,以及與藥監管理部門溝通。目前從事藥物研發諮詢工作。

偶然在微信上看到菠蘿因子科普文章和招募志願者信息,也通過這個平臺讀到了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看到那些志願者不計回報地為患兒和他們的家庭努力工作,看到很多留言板裡的家屬期待,看到奮戰在治療一線的白衣天使的全力以赴……有幸成為“葵花籽”一員,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與充滿激情的小夥伴們一起,盡我所能,把最新腫瘤治療和預防前沿信息傳遞給那些最需要的病患和家庭。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周葉斌

因為工作的緣故,越來越多地看到健康醫療信息的不對稱。一方面,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對很多疾病的致病機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隨著醫學、生命科學日趨複雜,許多科學進步在大眾眼裡變得越來越“莫名其妙”。

另一方面,每個人都被海量的信息包圍,別說找到有用的信息非常困難,還得擔心被各種虛假信息坑了。有些虛假信息或許還屬於只是“無用”,另一些,特別是關於疾病治療的,已經是對人“有害”了。

非常幸運地在幾個月前加入了向日葵兒童這個大家庭,有機會參與翻譯癌症資料信息,也嘗試寫一點科普文章。每次參與向日葵兒童的活動,都發現最後其實是自己學了不少東西,可以說是沾了不少光,也期待有更多小夥伴參與活動,壯大向日葵。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万分之四发病率,复发率高达37%,这个罕见肿瘤需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