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流泪写下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年来都被误读了

古代文人与武将,虽然所从事职业不同,在保家卫国这一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历史上有不少文人与名将相知相惜的佳话,比如廉颇与蔺相如,再往后最著名的无疑是北宋文豪范仲淹与大将狄青的故事。狄青因功劳太大被满朝文武忌恨,连欧阳修都误解他时候,唯有范仲淹鼎力支持,待他一片赤诚。这不光是因为范仲淹主管过军务了解军人,主要还是他无私的品质使然。

王安石流泪写下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年来都被误读了

狄青剧照

李白曾写过一首古风名篇《胡无人》,大大赞美了卫青、霍去病痛击匈奴的不世之功。到了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宰相王安石有一次路过睢阳(河南商丘),祭拜了一座庙,这个庙里供奉的是唐代两位忠勇名将。王安石遥想当年二位英雄的壮举,当场飙泪,也写了一首诗纪念。

王安石自号“半山”,他这首五律古诗《双庙》,落款就是“半山老人”。全诗摘录如下:

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骧。

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

中原擅兵革,昔日几侯王。

此独身如在,谁令国不亡。

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

志士千年泪,泠然落奠觞。

王安石流泪写下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年来都被误读了

王安石画像

要解读这首诗,就得说说背景。王安石祭拜的这座“双庙”今天还在,就是商丘古城的“双忠庙”。两位神主是唐代“安史之乱”中,因惊天动地的“睢阳之战”,保住了李唐江山而英勇就义的张巡和许远。战事中就义的英雄人物其实有三十六人,史称“三十六将”。其中大名鼎鼎的,还有被称作“二龙大王”的南霁云、被称作“雷霆大将军”的雷万春,这两位铁血虎将都是张巡的部下,唐、宋朝廷对他们都有立庙祭祀。

公元757年,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跑到四川避祸以后,他的儿子李亨被拥立为帝,这已经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安禄山被他儿子安庆绪杀了,但叛军势力还很大。安庆绪派部将尹子奇率领各处镇兵及部族骑兵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唐军很多将领弃城而逃,还有不少投敌的。如果叛军南渡黄淮,李唐的天下估计就要改姓了。

王安石流泪写下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年来都被误读了

双忠庙

睢阳是黄淮地区阻挡叛军南下的唯一屏障。时任睢阳令的许远深感兵力不足,派人向正在睢阳北部抗击叛军的张巡求救,张巡也没有多少人马,立即奔赴睢阳,会师后总共有不到7000人。而城外叛军旌旗百里,有十八万之多。许远深明大义,他知道张巡指挥作战的能力超过自己,当下毫不犹豫把睢阳城的指挥权交给了张巡。

睢阳城虽然兵力薄弱,但军人百姓上下一心,士气高昂。叛军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睢阳城,一打就是十个月。当时天下大乱,唐肃宗远在宁夏灵武指挥战事,朝廷号令不通。江淮地区的唐军将领要么一心自保,要么观望形势,睢阳城以七千人对抗十几万敌军,苦苦支撑了十个月,并没有等来一兵一卒的援军,最终陷落。

王安石流泪写下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年来都被误读了

张巡、许远和那些勇猛绝伦的将领们,拒不投降全部被杀。所以王安石的《双庙》诗第一句,“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骧”,就是感叹张巡与许远乃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却没有机会再大展身手了。后面两句容易理解不需赘言。“此独身如在,谁令国不亡”,这句话是说,要不是张巡许远等人以死报国,你李家天下早就就玩儿完了。

再往下看,“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这一句千年以来一直被误读了。表面看“半山老人”是写景,映衬自己凭吊英雄的伤感。如果结合当年战事背景来看,王安石分明有所讽刺。十几万叛军南下,猛烈围攻小小睢阳城,可不是“北风吹树急”吗?唐肃宗当年远在西北,各处镇将都为自己打算,没有任何人驰援睢阳,张、许等人的悲凉又能向谁诉说。“西日”就是指朝廷。

王安石流泪写下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千年来都被误读了

张巡、许远像

王安石与唐代的大家韩愈,可谓心有灵犀。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一文,就满怀悲愤地痛斥了见死不救还指责张、许二人的唐代时人。王安石诗中最后一句,已是潸然泪下,“志士千年泪,泠然落奠觞。”王安石追忆古代名将的同时,如何能不联想到自身,变法失败,被世人唾骂。其实他自己也是一个“悲情英雄”。

参考书目:《新唐书》、《王安石集》、《韩昌黎文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