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習俗,除了餃子還可以吃什麼?看看別人餐桌上都有什麼

12月22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冬至。在這一天,遠方的親人總會抽空儘量趕回家中與家人一起過這個冬節。冬至餃子,似乎是許多地方習俗,年年吃卻總吃不膩。今年冬至,總想來點不一樣,看看其它地方的餐桌上在冬至這一天會有什麼?

廣東人冬至吃什麼——燒臘

燒臘,是廣東冬至裡餐桌上必上食物。逢年過節,廣東人都會準備一大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廣東有些地方甚至有送燒臘給好友的習俗,因此,冬至燒臘鋪生意最為火爆,臘肉、臘腸、火腿在冬至一直是廣東人的暢銷品。

冬至習俗,除了餃子還可以吃什麼?看看別人餐桌上都有什麼

廣東人冬至吃什麼——燒臘

北京人冬至吃什麼——餛飩

餛飩,在各地叫法不一,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香,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習俗,除了餃子還可以吃什麼?看看別人餐桌上都有什麼

北京人冬至吃什麼——餛飩

上海人冬至吃什麼——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意思是說,吃了冬至的湯圓,便又長了一歲。“湯圓”是上海冬至 必備的食品,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因為“圓”有“團圓”、“圓滿”之意,以此寄寓對來年閤家團圓的祈福。用糯米粉做成麵糰,裡面包上各種餡料,做好的湯圓用來祭祖以及互贈親朋。兩再擺上新釀的甜米酒,花糕拼成一桌熱熱的吃。

冬至習俗,除了餃子還可以吃什麼?看看別人餐桌上都有什麼

上海人冬至吃什麼——湯圓

浙江人冬至吃什麼——桂圓燒蛋

浙江人冬至不吃餃子,吃桂圓燒蛋,在浙江人認為冬至是最長的一天不吃桂圓燒蛋的話會凍一晚上,半夜還會肚子餓。桂圓、紅棗、蛋癟放在一起煮,既營養又滋補,做早餐、夜宵、小吃都很好,咬一口,蛋黃還會流出,甜甜糯糯,非常好吃。

冬至習俗,除了餃子還可以吃什麼?看看別人餐桌上都有什麼

浙江人冬至吃什麼——桂圓燒蛋

四川人冬至吃什麼——羊肉

四川人冬至卻是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專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痠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 。

冬至習俗,除了餃子還可以吃什麼?看看別人餐桌上都有什麼

四川人冬至吃什麼——羊肉

湖南人冬至吃什麼--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習俗,除了餃子還可以吃什麼?看看別人餐桌上都有什麼

湖南人冬至吃什麼--赤豆糯米飯

溫馨提示:冬至吃什麼不重要,與家人在一起相聚的溫馨才是最讓人懷念的。許多人牙齒進入冬季易敏感,因為此擁有一口健康好牙非常重要,要不然再美味的食物到嘴裡都索然無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