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充斥影視市場,唱衰?叫好?

縱觀近期熱播劇如《香蜜沉沉燼如霜》、《扶搖》包括因為立項而上熱搜的《暗戀橘生淮南》、《長安十二時辰》《你是我的答案》等不難看出近期業內拍攝大多為IP改編劇。

IP充斥影視市場,唱衰?叫好?

為何IP劇大行其道?

IP劇是有一定粉絲基礎的網絡、遊戲、動漫等題材拍攝成電視劇。加之網劇市場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學內容已經不足以來支撐市場需求,因此勢必要將目光轉向IP,IP市場的興起也就應運而生。

IP劇有現成的題材、固定紮實的觀眾基礎、對於觀眾來說熟悉的主情節、以及在宣傳方面可以有所借力, IP劇大行其道。但一度大熱的翻拍劇和IP劇出現下滑跡象,儘管IP劇劇集越來越長,製作成本也是一路狂飆,但口碑卻是一路下跌。

我國影視業的IP熱潮開始於2011年的《步步驚心》《甄嬛傳》,2014年至2015年開始了井噴式的發展《古劍奇譚》《匆匆那年》《無心法師》等,發展到後面幾年的《花千骨》《青雲志》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IP劇發展到達頂峰。但是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同為IP題材,卻市場低迷,票房增長乏力。

IP充斥影視市場,唱衰?叫好?

口碑下跌收視票房乏力的原因在於以下三點:

一是部分製作過於追求短效利益而多用流量明星,但是高流量並不直接等於好演技,演員呈現效果無法滿足其餘觀眾的審美需求,導致了觀眾對作品的口碑變差。

例如從去年的摳圖鉅製 《孤芳不自賞》、頂級流量鹿晗擔綱的 《擇天記》開始,再到前後被電視臺退片只能轉到網絡平臺播出的《將軍在上》 《海上牧雲記》,基本都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IP充斥影視市場,唱衰?叫好?

二是IP劇有很多桎梏,以原著為賣點,而觀眾的情懷卻往往難以得到滿足。

且很多支線情節的注水,也衝散了主線衝突的激烈性。這也就註定了,在中國改編IP要成功,必須需要好編劇對原著大刀闊斧的、碎片化的改編。但是編劇又需要考慮市場接受度因此難以對IP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牽制編劇們在原著基礎上進行過多的創新,難以出現不落窠臼之作。

IP充斥影視市場,唱衰?叫好?

三是現在觀眾已經改變,從最初的有華服有顏值就照單全收,到可以出教程分辨摳圖與實拍,觀眾審美趣味在漸漸迴歸正途。觀眾們對作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流量明星也不再被高顏值、好身材的“鮮肉”壟斷,有優秀的作品、過硬演技的中年人也能成為了熱門的“流量擔當”。

雖然以上種種跡象明,一直被業界名人批評的“大IP+流量=名利雙收”的粗放時代過去了。但是,急著為IP劇的衰退鼓掌,其實和之前一味鼓吹IP劇是一樣的,都是把IP妖魔化的現。

但這樣的變化正好反過來倒推製作方提高水準,讓製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提高自我水平。例如:在選角時比起流量更注重演技的篩選;一部劇的完成最基礎的部分在於劇本,迴歸劇本的琢磨,打磨充實優質劇本,提升劇本價值;不是所有的IP都能進行影視化;不因一味追求獵奇,迎合市場;在技術和製作上提升自我水平等。

IP充斥影視市場,唱衰?叫好?

以今年前暑期檔的熱門劇集《鎮魂》為例,阿里巴巴大文娛集團優酷事業群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在解讀這一作品的IP開發經驗時曾多次示,流量效應消失了,觀眾開始迴歸到相對原始的創作邏輯,大家還是想看好故事。

在IP影視化的過程中打破原有作品的圈層限制,增添更豐富的價值主題,才能讓作品在後期發酵的過程中具備憑藉好內容和好口碑迅速擴散到各個圈層觀眾的可能性。

對於流量明星來說,流量並不是貶義詞,但得在自己的行業裡實打實的取得讓人肯定的成績,畢竟從長期發展來看,人氣、粉絲、顏值,都具有強烈的快餐消費性的特點,生命週期是短暫的,過硬的業務能力才是永不過氣的真本事。

經過IP市場的自我調整後相信IP劇在之後的發展應該能改正現存的問題,製作出有口皆碑且更有價值的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