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的戰鬥部裡面都是火藥嗎?

淺雲


不是!導彈戰鬥部TNT都淘汰了,現在大部分導彈採用的是黑索金為主的混合炸藥,威力不TNT高出20%~30%,但是這種炸藥的缺點當然是安全性不如TNT,但殺傷力才是武器專家們考慮的首選。

TNT的優點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十分安全,不容易與其他化學品發生反應,不會在水中溶解,屬於一種惰性炸藥,即使被子彈直射命中也不會殉爆,但是他的缺點相對於黑索金來說爆速慢、熱值低、能量小。


而他的替代品黑索金的爆炸能量是比TNT大20%~30%,爆速也比TNT快30%左右,總體性能是TNT的1.5倍,雖然安全穩定性不如TNT,但是隻要是一個腦子沒有進水的武器專家,在面對威力比TNT大50%的黑索金,該怎麼選擇。而武器主要還是以大殺傷力來殺傷敵人的,如果僅僅是給戰鬥部換一下炸藥就能將威力提升50%,顯然都會選擇黑索金!

而導彈的戰鬥部現在一般都是各國自行試驗的混合配方,例如美國的大部分導彈採用的都是B炸藥,其主要成分就是黑索金、石蠟、鋁粉末混合的炸藥,石蠟成分加強炸藥的安全性,而鋁粉末讓導彈戰鬥部的暴熱得到極大的增高。

雖然大家已經不再使用TNT直接當裝藥,可是TNT可靠的性能讓其始終在炸藥界有著一席之地,TNT則是被直接用做衡量威力的單位,可見其地位不凡。


狼煙火燎


反艦導彈最早出現在二戰末期,各種水面艦船是其主要攻擊目標。在現代海戰中,反艦導彈已經成為各國海軍首要對敵打擊武器,據統計,世界上已經有75個國家裝備了超過100種反艦導彈,並且廣泛的被各類岸基、水面戰鬥艦船、潛艇、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平臺所攜帶,形成來自地面、水面、空中、水下的密集反艦打擊火力。

反艦導彈的戰鬥部裝藥也分為核裝藥和常規裝藥兩種類型,其中相對於破壞威力巨大,更多起到戰略威懾作用的核裝藥戰鬥部,普通裝藥常規戰鬥部在現代局部戰爭中的應用更為廣泛。

從普通裝藥常規戰鬥部來看,以俄羅斯海軍為代表的反艦導彈技術體系,為了儘可能的增強反艦導彈對目標的毀傷能力,大多采用具有破甲和結構破壞能力的聚能爆破型戰鬥部;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國家,在反艦導彈武器中較多的採用鈍感殺傷破片型戰鬥部;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約國家,其反艦導彈主要採用半穿甲爆破型戰鬥部,並且在近年來,著重發展以EFP為代表的高動能裝甲侵徹型戰鬥部,在導彈戰鬥部侵徹水面艦船的裝甲之後,進入其內部艙室,產生數個爆炸成形彈丸,對艙室內的人員和設備造成進一步的殺傷和破壞。

目前,由於現代化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船的艦船防護技術不斷進步,新型防護材料的不斷出現,對反艦導彈戰鬥部的毀傷威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針對大中型水面艦船利用體積大、縱深大等特點安裝多層間隙薄裝甲,可使來襲的導彈戰鬥部在經過間隙時被拉斷,起不到深度侵徹的作用,為了達到更好的破甲效果,反艦導彈戰鬥部也開始採用串聯式戰鬥部應付這一局面。


虹攝庫爾斯克


導彈是一種攜帶戰鬥部,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飛行航跡的飛行器。有翼導彈作為一個整體直接攻擊目標,彈道導彈飛行到預定高度和位置後彈體與彈頭分離,由彈頭執行攻擊目標的任務。導彈摧毀目標的有效載荷是戰鬥部(或彈頭),可為核裝藥、常規裝藥、化學戰劑、生物戰劑,或者使用電磁脈衝。其中裝普通炸藥的稱為常規導彈;裝核彈的稱核導彈。洲際彈道導彈還是核三位一體的中堅一極。

圖為美F-14熊貓戰鬥機發射AIM-54遠程空空導彈

以美國AIM-54“不死鳥”空空導彈為例,它是美軍研製的第一種遠程雷達主動制導空空導彈,理論上的最大射程能打190千米以上。該彈安裝了一個重61千克的Mk82破片戰鬥部,足以摧毀任何大小的空中目標,戰鬥部可由一個無線電和紅外組合近炸引信或一個撞擊引信引爆。AIM-54的彈頭重達61公斤,創下目前為止所有空對空導彈中最重的紀錄,可輕易以單枚導彈擊落大型機。

圖為我國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

而東風-3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首種遠程固體彈道導彈,與其前輩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相比,東風31在體積、打擊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突破。東風-31型導彈射程為11500公里,可攜帶一枚700公斤彈頭(相當於1百萬噸TNT炸藥當量的核彈頭),或者多枚更小的彈頭。


思遠軍事


導彈,簡單的來說把他分成兩段:彈頭、彈體。

彈體:主要裝填燃料,尾翼起到平衡作用。

彈頭:簡單來說就是裝藥、制導。重要儀器都是在彈頭部分。彈頭就是控制中心和戰鬥中心。

當然,以上只是簡單說明。再詳細的就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