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有多厲害?

武器正能量

圖注:改進型“東風”16導彈

“東風”-17是在“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基礎上研發的,相比射程只有1000公里的“東風”-16,“東風”-17的射程足足增加了兩倍多。

從理論上來說,現有的“東風”-21D已經能夠精確擊中防衛能力很強的移動中的航母,可以阻止美國軍艦自由進出中國沿海海域。但是,“東風”-21D的彈頭還是傳統設計,只是增加了變軌能力,由於彈頭不具備滑翔能力,從再入到擊中目標的時間應該不是很富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東風”-21D的命中精度和目標搜索的範圍,其圓概率誤差應該是兩位數的,而且,由於飛行彈道較高,被對手發現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而“東風”-17是在“東風”-16B中短程彈道導彈的基礎上加裝了類似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彈頭研發的,和中程導彈“東風”-21D相比,“東風”-17要輕很多,如此帶來的首要好處就是通過能力強,地面機動能力強,這樣就可以更加靠前部署。

由於採用了高超音速滑翔技術,“東風”-17是中短程導彈的底子,卻有著中程導彈“東風”-21D的射程,為1800-2500公里。從理論上看,“東風”-17的打擊精度要比“東風”-21D高得多,因此其反航母能力更強。

在“東風”-17導彈的測試中,作為運載體的“東風”-16B火箭彈體飛行了約1400公里以後,作為戰鬥部的高超聲速滑翔彈頭在6萬米的高空進行了高超聲速滑翔飛行。相對於常規彈道導彈“東風”-21D的飛行高度來說就低了很多。這就使其被敵方的雷達預警探測系統發現的時間大大縮短,在“東風”-17型導彈突破對方預警雷達系統後,留給艦隊反導系統發射導彈攔截的時間已經非常少了。

“東風”-17可能是中國貫徹“一小時打遍全球”的戰術的第一款彈道導彈武器,當然也是世界首枚實戰化高超音速武器,其對敵方目標低於5米的打擊精度,足以讓任何對手心生畏懼。


兵工科技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航母刺客”,最新曝光的東風-17可謂肩負著精確消滅航母的使命而來。飛行速度突破6馬赫+(7600千米/小時),攻擊距離1400千米,覆蓋範圍涵蓋西亞的伊朗到南亞的斯里蘭卡,從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到東北亞的日本。

外媒對於東風-17的報道

東風-17是新型“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錢學森早在60多年前就提出“助推-滑翔”的高超音速武器的彈道理念,它由彈道導彈作為助推裝置發射後提高速度,在達到預定高度後發射彈頭進行高超音速滑翔,從而極大的提升了導彈的突破防禦能力。高超音速飛行器作為當今航空航天技術皇冠中的明珠技術,在高速和高機動性方面可以秒殺一切導彈防禦系統,並對現有防禦體系形成碾壓式的優勢。

上圖是模擬圖示,東風-21D攻擊航母后的效果

東風-17的此次試射行動由火箭軍負責,尤其是第一次測試,11分鐘飛躍1400公里,距離標靶僅有幾米位置。距離上已經超越了第一島鏈,併成功向第二島鏈海域邁進。東風-17全面超越了有“沖繩快遞”之稱的東風-16。東風-17兼備東風-16和東風-21的彈道導彈能力,能更加高效的打擊第一島鏈目標。這比之前我軍看中的東風-21D更加精進,東風-21D只能攻擊航母而不能打護航船隻。

我國早在2014年至2016年間就進行了7次高超音速滑翔器飛行試驗,尤其是東風-ZF在試驗中的速度高達10馬赫。預計東風-17在2020年形成戰鬥力,這也成為我火箭軍當中最新的“殺手鐧”。


航空之家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去年底的時候,小兵兵聽說,我國在半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實驗了一種名為東風-17的新型彈道導彈。據一些美國媒體的相關報道稱:東風-17導彈是一種,既能攜帶核彈頭,又能裝載常規彈頭的“核常兼備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對於美媒這樣的報道,有中國專家評論到:高超音速武器可以成功擊穿美國的反導系統,薩德系統在雷達還未發現的時候就會被擊毀,美國人沒有足夠時間對其加以攔截。對中美兩國這種說法,小兵兵覺得這似乎是中國對潛在對手,傳出了一個致命信息,即:請停止挑釁,否則會很糟糕。

對於這樣的一次導彈實驗,我們且先不論它的具體技術水平有多高,光是這個頗具實戰意味的行動,就足以顯示出,我國在面對戰略威脅時的不動如山的威嚴姿態!不過關於外界廣為流傳所說的“這次行動是中國,為了給高超音速武器做實體測試”的這種說法,小兵兵覺得:如果這個高超音速武器測試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它所能體現的戰略威懾價值,就不是簡單的新服役一種新型導彈可以代表的。

這是因為,目前國際的政治格局和軍事態勢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為了能使國家能夠有效應對未來新國防安全威脅。因此,目前各軍事強國已經將戰略威懾手段,從傳統的核力量威懾轉變為以打擊能力為中心點,強調快速打擊“時間敏感目標”為基本要求,並快速癱瘓敵國的戰爭運作體系為根本目的。正是在這一戰略指導思想下,“高超音速武器”便應運而生。

這種“高超音速武器”的技術,是以吸氣式發動機或其它組合發動機為動力,它的飛行速度在空中可達5馬赫以上,另外,這還是一種集合了諸多航空、航天高新科技的遠程飛行器技術。這種新技術的出現,將會對未來各國軍事戰略、戰爭中的作戰樣式以及軍事技術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可見,這種具有著前瞻性和綜合帶動性的尖端科技,它所能帶來的戰略威懾價值,幾乎可與核武器的威懾力相媲美。

說到這裡,我們就得來好好說說,這個“高超音速武器”裡面究竟有什麼高科技?以及這種技術的門檻究竟有多高?在這裡小兵兵給大家,把“高超音速武器”技術做了一個技術歸納總結。這種技術共有三個主要方面,包括:機體材料與結構領域、氣動/推進一體化技術和機械/電力一體化控制技術。

下面小兵兵就給大家列舉,這其中幾個比較難拿的技術門檻,首先是機體材料與結構方面,這其中包含了;長壽命耐高溫材料技術,這個技術目前在我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技術突破,我國採用的是一種抗氧化陶瓷基複合材料,該複合材料的強度比鋼還大,在航空航天器中用來替代金屬材料,可節約20%—30%的燃料。其次就是氣動/推進一體化技術中,所包含的智能與自主控制系統了,這一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技術,它整合了控制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液壓氣壓技術、自動控制等技術門類,而其中又以“控制技術”和“計算機信息技術”對其影響最大。最後是機械/電力一體化控制技術中的供電/驅動一體裝置,這種裝置的最大技術難點不僅在於;將傳統的發電裝置與機械動力裝置相結合,而且還要將自動化控制功能,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相融合。因為該裝置中電力模塊的電路系統和動力模塊油路系統,都是要由計算機進行控制和故障診斷的,所以這是一個需要深度融合的尖端技術門檻。

這上述幾種難拿的技術門檻,幾乎都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產物,這幾道門檻真心不是什麼樣的國家都能邁的過去的。然而我國能進行此類武器的實體測試,就足以證明中國在國防技術領域中的巨大突破與實力提升。此外“高超音速武器”也被世人稱為了“在無法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最為有效的戰略威懾手段”。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各主要軍事強國都在該領域裡“削尖了腦袋往裡鑽”的根本原因。

最後,我們再回到之前所提到的那檔子事兒,中國在半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兩次測試可能裝備“高超音速彈頭”的新型導彈。這其中所暗藏的信息,相信不用多說大家也能明白,所以,小兵兵還是那句話:請停止挑釁,否則會很糟糕!


每日點兵

今晚(4月27日)8時許,北京河北等地的夜空劃過一道奇異的無聲光束,像一個巨大的飛行手電,被一些網友稱為“天外來客”,還網友稱,這道光束還出現在南京、呼和浩特、太原、天津、青島上空。我判斷是高超音速飛行器。

凡事都有跡象,就看你注意與否。我們回顧一下公開報道,去年央視《還看今朝——喜迎十九大特別節目》一檔節目中,介紹了我國首個自主研發建造的高超音速風洞——JF12激波風洞。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姜宗林介紹,這種風洞是先進飛行器的搖籃,該風洞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復現高超聲速激波風洞風速達到5-10倍聲速。而要想製造高超音速飛行器,超燃衝壓發動機和激波風洞必須有機結合且缺一不可。如果我們的判斷沒錯,那麼,高超音速飛行器採用的超燃衝壓發動機,火焰噴射的迥異,正是專家認定它不是洲際導彈或通常的導彈發射的依據。

其實,前些年,美國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作為全球快速打擊方案的一種,高超音速飛行器能夠大大抵消對手反導系統的戰略效果,具有顛覆性的突防能力,同時,技術難度也極高,一般在高機動性機動彈頭的基礎上研製。美國的HTV-2A“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當時計劃在22分鐘內,飛行5889千米,平均速度4.3千米/秒,末端速度在4馬赫左右,而類似這種高超音速下的空氣動力學極少有國家能夠入門,其氣動控制極具挑戰。

高超音速飛行器採用高升阻比的乘波體設計。圖為進行風洞試驗的美國HTV-2。

這也是美軍報告持續4年關注中國的高超音速風洞的根源,當看到中國這項技術的持續突進,甚至頗有趕超之勢的時候,我們相信,一些美國人的內心是顫抖的。因為,當高超音速飛行器研製成功,對於一國國防實力的提升是革命性和顛覆性的,這是一項在戰時可迅速擊垮對手反導體系的真正殺手鐧。


潮白河小魚

東風-17應該是基於東風-16導彈的火箭助推級+一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武器系統,中國試射的高超音速武器屬於助推一滑翔式導彈,主要活動範圍是在大氣層20至100千米。這種高超音速飛行器可能被安裝在一種由中程導彈改造的運載火箭中,從地面發射後,與火箭助推器分離,之後彈頭在大氣層外慣性飛行,再入大氣層後依靠氣動升力作無動力遠距離跳躍、滑翔機動飛行或加裝發動機進行有動力機動飛行。至目標上空30千米左右時,導引頭開機進行末制導,俯衝至目標並完成攻擊。   

外媒稱,一般彈道導彈在重返大氣層前會釋放出彈頭,可能會是單彈頭,也可能是分導的多彈頭,彈頭一般都會以拋物線的彈道飛行。而這種被美國軍方命名為東風-17的“高超音速滑翔載具”和普通彈頭不一樣,可以在重返大氣層後利用其高升阻比的外形,通過操縱內部的小型助推火箭發動機來修正方向,在高空進行高超音速滑翔,將彈道飛行模式轉換成巡航導彈飛航模式,繼續進行長距離的飛行,並且可以進行空中機動,躲避反導導彈的攔截。

總體來說,東風-17打擊速度更快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提高了攻擊目標的突然性和有效性,這對打擊彈道導彈發射車或航母等時間敏感目標十分有效。例如,1200千米的距離,8馬赫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只需飛行7分多鐘,而一般國家機動部署戰略導彈完成發射和升空飛行的時間約8分鐘左右,機動發射架在發射導彈後10分鐘內撤離陣地,這就是說敵方戰略導彈剛升空、發射架還沒完全撤離就會遭到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攻擊。


圖說軍事

DF-17是一款用以突破導彈防禦系統的超高音速導彈,隨著各類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如在日本全面部署的愛國者系統,最近在韓國沸沸揚揚的薩德系統都具有很好的攔截能力,由此DF-17應運而生。 DF-17裝備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在去年十一月一日的試飛中,HGV承擔了絕大部分飛行驅動任務,持續驅動達十一分鐘,射程達到1400公里以上而其超過10馬赫的巡航速度,更是被被網友稱讚為“一小時打遍全球”。

DF-17模擬CG圖

首先,就是已經提到過的突防能力。DF-17這不僅可以提前進入大氣層,高大氣層突防,而且能中途變軌,中途變換飛行高度,可能是現階段最難攔截的彈道導彈了,如果未來小型化變成彈道反艦導彈,大型化變成洲際彈道導彈,可能會對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進行洗牌。要不是有這麼大的作用,各國也不會爭著研發了。也正因為如此,DF-17基本上可以視各大導彈防禦系統於無物,並且可以防禦洲際導彈,是新的一項戰略性武器。並且,與DF-21相比,精準度明顯更高,超高音速的特性基本無法攔截。

DF-16B擊中目標的威力

其次,DF-17的優勢就在於火力方面,DF-17本身特性讓它具有了搭載核彈頭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極大地增加核反擊能力。並且DF-17精準性同樣居於世界前列,在去年的酒泉試飛中,試飛導彈衝擊目標只距離預定目標幾米遠,這對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言是可以忽略的誤差。此外,高精準性賦予了它一定的反艦能力,無論是在何種情況下都有著較多用途。再配以目前正在研製的中段反導技術,將極大提高自身的戰略威懾能力。


軍情解析

中國火箭軍中已經並不缺乏東風-11這樣的地地戰術導彈以及距離更遠的東風-21中程地地戰術導彈,然而目前火箭軍裝備的戰術彈道導彈的精確度實在是不敢恭維,東風-11/21的10米誤差是美蘇40年前地地戰術導彈的精度標準,隨著時間的演變這樣的精度已經並不能稱為精準,而北方的俄羅斯給地地戰術導彈的精準度打出了新的精度標準,也就是1米的CEP。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射程上千公里的戰術地地導彈是無法達成兩百公里戰術地地導彈的標準的。

中國也深知這個俄式精度標準在飛行上千公里的彈道導彈上不太可能實現,中國軍工就使用比例換算的方式準備著研製一款射程俄軍導彈五倍有餘的DF-17戰術導彈,雖然射程要比薩德剋星的伊斯坎德爾要多出五倍,然而在精度上卻只控制在了兩倍左右,足見中國軍工在精確制導領域的涉獵之深。而且東風-17地地導彈也可以選擇集束炸彈和燃燒彈等彈種,使用彈性可以說絲毫不落後於同時期在火箭軍服役的火箭彈,這將讓東風-17比前輩東風-11要更加吃香。

並且東風-17地地導彈相較以往火箭軍裝備的戰術導彈可以說更加智能。不僅可以自動探測到攔截信號並且進行蛇形機動進行完全不規則躲避,而且其誘餌彈的設計使得東風-17的突防成功率有了更高的提升,而且東風-17的射程更加中和且尺寸也更符合中國的大直徑發射單元,這也就代表東風-17很有可能使用巧克力式的長方形形狀的發射箱進行發射,並且搭配上火箭軍固有的導彈-火箭彈結合發射系統,東風-17在未來將更多的在多功能發射平臺上進行部署。


利刃軍事

1中國近期接連試射了一款超高速彈道導彈,這引起了外媒的高度關注,並且給起了個名字叫“東風-17彈道導彈”,,中國在11月1日和11月15日的兩次試射中,從酒泉發射中心升空,飛越了1400公里成功命中位於新疆境內的靶場,其落點距預定目標“在幾米內”,整個過程用時11分鐘,在此之前中方至少進行了7次試驗,其射程達到了1800-2500公里,該導彈攜帶了高超音速滑翔器,美媒稱“東風-17”到2020年就形成完全戰鬥力,這是世界上第一款用於實戰的高超音速滑翔器武器。那麼所謂東風-17到底有何不同尋常之處,,近日,軍事問題專家杜文龍在國防媒體大體做了個介紹,這款武器具備三個特性,一是高機動性,這是一般彈道導彈所不具備的,它在高速飛行中可以隨機機動,也可以按設定的程序做機動飛行,這對於攔截彈來說,無法計算出該飛行器的彈道軌跡,第二,高命中率,1400公里的距離誤差在幾米之內,用”百步穿楊”已不能形容它的命中精度,還有就是”超高速快遞”,它的滑翔速度超過6馬赫甚至更高,2000公里的距離10分鐘就到,就這速度別說攔截,就連雷達跟蹤就很困難,沒等發現,已到達目標.

有的網友說,這款導彈跟東風-21及其相似,我們已有了反航母利器,再研製東風-17其不多餘?其實它除了有東風-21的功能以外,東風-17主要是取代巡航導彈打擊陸上的點目標,現在各國的巡航導彈大都是亞音速超低空飛行,很容易被各種武器攔截,而東風-17就不同了,現在攔截彈的速度最高不超過3馬赫,也就是說,以現在的攔截技術根本無法攔截這種高超音速武器,眼看我國要進行實戰部署,難免會引起別人的警覺,要說東風-17有多厲害,你可以想象,眼看著導彈打過來,你卻束手無策,乾等著挨炸,想想都可怕.


無雙國史

要說到DF-17高超音速導彈,必須談到錢學森!錢老是世界高超音速導彈的理論奠基人!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高超音速武器在近些年來,得到迅猛發展。中美俄三國,都紛紛在高超音速武器上,推出了接近於實戰的超級武器。不久前,就有媒體曝光,中國東風-17導彈試驗發射成功,精準命中目標。東風-17導彈採用高超音速滑翔彈頭,成為全球首款量產化的實戰型高超音速武器。不過,從技術角度來看,東風-17導彈只能算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初級版本。即便如此,DF-17導彈也是目前全球最接近於實戰的高超音速武器,預計將在2020年正式服役。

在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快速發展下,美俄亦是加快了研究步伐。俄羅斯近來,就頻頻曝光新式戰略級武器,包括核動力巡航導彈,“狀態-6”核魚雷、“薩爾瑪特”洲際戰略導彈以及“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等。據俄羅斯媒體稱,“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最大飛行速度達到10倍音速。不過,該導彈的體型很小,屬於空射型彈道導彈,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戰鬥機都能攜帶兩枚,是俄羅斯反航母的重要利器,十倍音速根本無法攔截。

俄羅斯“匕首”小型高超音速導彈

一般而言,高超音速武器主要有四個標準:飛行全程是否可控、彈道是否位於臨近空間、是否採用類飛行器氣動佈局、飛行速度是否大於5馬赫。必須全部滿足這四個標準的飛行器,才能被稱為高超音速武器。需要解釋的是,所謂臨近空間,是指天空(常規空戰區域)與太空(衛星部署區域)之間的一片領域。目前,全球適應於臨近空間的武器,非常少。在現代化海空一體戰中,臨近空間具有巨大的軍事價值。

關於高超音速武器,最早由奧地利科學家桑格爾提出“高超音速彈道”理論,該理論被稱為“桑格爾彈道”。在二戰時,德國試圖以“桑格爾彈道”為基礎,開發超音速洲際轟炸機,但受技術限制,未能成功。而“桑格爾彈道”本身也存在著巨大的侷限性。直到世界頂尖火箭科學家錢學森提出全新的“錢學森彈道”,才真正將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奠定了能夠技術化的理論基礎。

當今世界,中美俄三國研製的高超音速導彈,全部都是採用“錢學森彈道”。可以說,“錢學森彈道”為高超音速武器的研製,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中國之所以能夠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製上,實現彎道超車,離不開錢學森留下的技術經驗。遺憾的是,錢學森之後,中國再無大師。就像錢學森留下的那個問題:“為何中國的大學培養不出大師?”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大師,中華民族的崛起,還需要更多的錢學森!


大國之光

自新時期,國內軍工發展步入快車道,各類黑科技層出不窮,許多新型武器不斷出現,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

東風17是個什麼“鬼”?引發了國內軍迷的熱議,竟成了悟空的答題。


感謝米國,倘若不是其媒體率先披露這驚人的消息,國內軍迷還真矇在鼓裡,天朝又整出了這麼個好玩的耍子傢伙。

東風17,是高超聲速導彈,軍迷都知道,5倍音速以上飛行的導彈,就很難攔截了。


況且,這傢伙的彈道能滑翔,在太空似打水飄一般,還能慣頂攻擊,吖的!美元堆出來的反導系統,一下就成了攪屎棍,又臭又硬,除了燻人,毫無用處。

這傢伙,據米國佬稱射程起碼2500公里以上,乖乖,沖繩、關島都在其打擊範圍內,得悠著點了。

令軍迷開心的是,這玩意還能打擊海上移動的大型目標,嘿嘿!只能是航母了,驅逐艦、巡洋艦都不夠格啊!

2018年2月16於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