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美國在俄羅斯周邊部署反導系統,就有媒體提到「伊斯坎德爾」飛彈,其性能如何?

飛翔在麓山上空


9K720伊斯坎德爾導彈(北約-SS-X-26岩石)是俄羅斯發展的一種短程彈道導彈,射程短但是極強的突破反導攔截系統的能力,俄軍方號稱世界上沒有能攔截伊斯坎德爾的方法存在。2018年初信息表明已經有120個伊斯坎德爾導彈營部屬在對北約方向。

導彈為單級固體燃料、全程制導,起飛重量3.8噸,有效載荷380公斤,出口為E型(射程280公里)、俄用版為M型(射程500公里),命中精度半徑約為30米,有景象匹配和慣性、衛星制導聯合使用,彈頭可裝填集束子母彈(54枚子彈)、高爆彈、侵徹鑽地彈、電磁脈衝彈、空氣燃燒彈。

其彈頭外形似錐體,起飛後迅速拋掉表面突出部分,彈體更加光滑,降低了雷達波反射面積從而有反攔截突防能力。同一發射車上還能發射巡航導彈,所以伊斯坎德爾其實是一種導彈系統組合,當同時發射彈道與巡弋兩種特性相異彈時能提高突防機率,讓敵方系統無法兼顧。

在野外條件下導彈車可以三年不需保養,電磁干擾等環境下仍可工作,戰鬥中只需3人就可在四分鐘完成發射,2005年起俄軍開始在陸軍裝備伊斯坎德爾。2006年底第一個導彈營在北高加索軍區卡普斯丁亞爾陸軍導彈兵第60戰鬥使用訓練中心組建完成。

伊斯坎德爾的火箭助推不見砸落進居民房屋中,到底是戰鬥民族,我們不怕你們隨便。。

2008年11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俄羅斯聯邦議會宣佈計劃向加里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以應對美國繼續在歐洲部署彈道導彈防禦系統。2009年9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取消美國在波蘭和捷克共和國的導彈防禦計劃。次日,莫斯科暗示可能取消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的計劃。

幾天後,梅德韋傑夫證實了不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的決定。2011年11月23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可能在加里寧格勒地區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這是俄羅斯對美國在歐洲重新制定導彈防禦計劃的反應之一。由此可見,美國的反導系統與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肯定是“好朋友”,因為他們每次都會有“非常默契”的見面!

美國反導系統


軍武奇兵


美國最近聲稱要退出《中導條約》,這意味著美國可能會率先恢復發展中程導彈,並將中程導彈部署到歐洲,威脅俄羅斯的戰略安全,與導彈一起到來的,肯定還會有更加嚴密的反導系統。因為美國會預判,俄羅斯肯定也會針鋒相對搞中程導彈,美國必須為俄羅斯的中程導彈到來做好準備。事實上,美國現在已經認定俄羅斯在試圖越界發展中程導彈了,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就是美國警惕的對象。

伊斯坎德爾導彈的發展和蘇聯9K714“奧卡”導彈有一定的技術聯繫,冷戰期間蘇聯發展的“奧卡”導彈射程為400公里,而《中導條約》限制的射程禁區為500至5000公里,因此嚴格來講奧卡導彈並不需要被禁止,但是美國懼怕奧卡導彈的威力,因此蘇聯決定銷燬所有奧卡導彈。但是在冷戰結束之後,俄羅斯為了應對美國的威脅,不得不授權KBM設計局再次設計類似於奧卡導彈的型號,這就是後來的伊斯坎德爾導彈。

得益於較為完善的技術儲備,伊斯坎德爾導彈的發展非常順利,在1999年的時候,伊斯坎德爾導彈正式公開展出,至2006年之後導彈已經經過鑑定並開始服役。這種地對地戰術導彈擁有比奧卡導彈更遠的射程,其中著名的伊斯坎德爾M型導彈射程可以達到480公里,這事實上已經接近於觸及《中導條約》的禁區了。而且美軍認為,伊斯坎德爾M型導彈的射程可能還存在升級空間,俄羅斯雖然保留了數據,但是這種導彈是有可能突破5000公里射程的。

而且,伊斯坎德爾導彈的精確度也比奧卡導彈更加出色,俄羅斯曾經測試伊斯坎德爾導彈的試射,結果錄得1米的精確度,這意味著伊斯坎德爾導彈在理論上已經可以“百發百中”,而且其彈頭威力巨大,打擊能力相當強悍。也難怪美國和歐洲國家一直警惕伊斯坎德爾導彈的存在,因為這種導彈確實可以威脅歐洲的安全。而且其射程無限接近於《中導條約》規定的射程禁區下限,美國擔心今後俄羅斯可以提升伊斯坎德爾導彈的性能,將整個歐洲都納入打擊範圍。


白虎堂


眾所周知,美國一直想在波蘭以及東歐地區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來限制俄羅斯的戰略縱深,而每當俄羅斯提出要將伊斯坎德爾導彈前沿部署時,美國就會停止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那伊斯坎德爾導彈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讓目前仍處於軍力巔峰的美國也如此忌憚呢?

圖為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

伊斯坎德爾導彈可以追溯到在阿富汗戰爭中表現良好的奧卡導彈,奧卡導彈作為俄羅斯的第二代地對地戰術導彈,主要用來對敵方的重要設施進行精確打擊。不到10M的CEP精度甚至要高於美國的潘興系列地對地戰術導彈,並且奧卡導彈造價十分低廉,可以經常用來進行低強度的戰術打擊任務,甚至被阿富汗軍隊命名為種族滅絕者。

圖為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

然而,美國自知這款導彈威力十分強大,可以突破美國當時的所有反導系統。所以通過軟磨硬泡在中程彈道導彈協約中將奧卡戰術導彈也包括了進入,並且在美國的監督之下全部銷燬,一時間俄羅斯只剩下了在海灣戰爭期間被愛國者導彈輕鬆攔截的飛毛腿地對地導彈,而隨著當時的盟友,變成了在家門口的敵人,俄羅斯對新式地對地導彈的需要也就提上了日程。

圖為俄羅斯的奧卡導彈

這款導彈就是現在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雖然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射程只有50~480公里,然而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繼承了前者相當高的精準度,1米的CEP代表著伊斯坎德爾導彈可以從窗戶大小的目標打入,並且多樣化的聯合制導使得很多反導系統都對其束手無策,所以美國才對伊斯坎德爾十分忌憚,以致於至今美國也沒有前沿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軍事新觀察


“伊斯坎德爾”導彈(9K720,北約代號SS-26)的性能在同類產品中還是相當優秀的的,救其具體參數看,單枚導彈重量約3.8噸,長7.3米,直徑0.92米,使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50~500公里,戰鬥部載荷約480~700千克,精度可搭載高爆、破甲、鑽地、電磁脈衝或核彈頭等戰鬥部,命中精度約5~7米,導彈飛行速度約5~8馬赫。

“伊斯坎德爾”導彈裝填

“伊斯坎德爾”導彈設計方KDM總設計師瓦列裡·卡申(Valery M. Kashin)在2017年9月曾表示,“伊斯坎德爾”至少有7種類型的導彈,其中還包括一型巡航導彈。從這裡可以看出“伊斯坎德爾”導彈在短程彈道導彈家族中,其打擊能力還是相當全面的,這亦是俄羅斯常調動其進行“威懾”的原因之一。

“伊斯坎德爾”導彈發射車

在發射平臺方面,一輛 8x8 MZKT 79306發射車就可搭載2枚導彈,由於導彈及整個發射系統性能優異,發射準備時間一般不超過4分鐘,導彈發射間隔則不超過1分鐘。且對發射場地、環境也無過多要求,在-50°C至+50°C的環境中都能進行發射。另外,“伊斯坎德爾”導彈的“保質期”為10年,在此期間也無需進行過多維護,在野戰條件下亦能進行導彈裝填。

“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

此外,在導彈彈道方面,“伊斯坎德爾”雖屬彈道導彈,但其彈道相對“平直”的,飛行高度一般不超過50公里。有媒體稱,“伊斯坎德爾”導彈在彈道末端還能進行進行超過30G的過載機動,及釋放誘餌彈來對導彈防禦系統進行突破,如該資料屬實,那目前也是沒有防禦系統能對“伊斯坎德爾”導彈進行有效防禦的。


飛豬漲姿勢


SS-26“伊斯坎德爾”系列導彈(下面簡稱為SS-26導彈)均為單級、固體燃料、全程制導導彈,彈長7.2米,最大彈徑0.95米,起飛重量3.8噸,有效載荷380千克,車載機動發射。俄軍自用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的最大射程據信可達到480千米還有富裕。

SS-26導彈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GPS/GLONASS)+景象匹配製導等多種制導方式。採用慣性制導,導彈在280千米射程上的命中精度大約30米:採用慣性+景象匹配製導,命中精度CEP理論上不到2米;如果使用R-500巡航導彈,命中精度CEP則高達1米。

據俄方介紹,子母彈(裝填54枚子彈)、高爆彈、侵徹子母彈、鑽地彈、空氣燃燒彈和電磁脈衝彈等多種戰鬥部,能有效地打擊多類目標。據俄方資料,SS-26導彈打擊敵防空連、反導連發射陣地、機場、指揮機構等目標通常只需1-2枚導彈,毀傷能力是美國ATACMS的2-3倍。

SS-26導彈除使用特殊複合材料外,在結構上也極為獨特。其外形近似錐體,在起飛後迅速拋掉表面突出部分,使彈體更加渾圓。從而降低了導彈的雷達反射面積,增加了敵方雷達的探測難度;其次,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多次機動,並且這種機動在發射區和目標區上空尤為劇烈,機動時導彈承受的過載高達20倍。此外,SS-26導彈系統既能發射彈道導彈,又能使用巡航導彈,可降低敵方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概率。


兵器


要想全面瞭解這輪博弈,除了要了解"伊斯坎德爾"導彈外,更要了解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

美國的反導系統,是由一系列導彈系統構成多層次反導攔截網絡,涵蓋導彈的上升段、中段和末段。

其中藏青色的PAC-3就是愛國者3;綠色的THAAD就是一直高熱度和關注度的薩德反導系統;藍色的Aegis BMD是宙斯盾系統,主力就是標準-3;藍色的GMD是美國在研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褚紅色的ABL KE Boost是機載激光反導系統。

而美國在東歐部署的反導系統,實際上就是陸上宙斯盾,即海上宙斯盾的陸基版本,配標準-3反導導彈,也就是上圖中的藍色Aegis BMD負責區域。

美國在羅馬尼亞部署的陸上宙斯盾系統

其名義上宣稱是為了攔截伊朗方向來襲的導彈,但是實際上,其醉翁之意顯而易見,真實目的是對俄羅斯的彈道導彈進行上升段攔截,組成反導系統的第一道攔截網。

俄羅斯的應對手段,除了抗議之外,還有兩個對策。

一是升級彈道導彈系統

其即將服役的RS-28 薩爾馬特(北約代號:SS-X-30 撒旦2)全彈重量超過100噸,彈頭重量10噸,但是射程壓縮到10000公里之內,但是上升段速度提高了30%,末端最大速度超過20倍音速。並可以攜帶大量的假目標,目的就是以速度撕破美國的反導體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二就是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進行先期洗地

9K720 伊斯坎德爾 (北約代號:SS-X-26 岩石)是前蘇聯/俄羅斯的第三代戰術彈道導彈(大名鼎鼎的飛毛腿是第一代),設計工作開始於1988年,受蘇聯解體影響,該導彈1996年完成第一次試射,到2006年正式投入生產。

俄羅斯就是希望在加里寧格勒的前沿地帶,部署這種短距戰術彈道導彈,對美國的東歐反導基地進行先期定點清除。

改型導彈長7.3米,最大直徑0.92米,重3.8噸,彈頭重量480-700千克,採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400-500公里,最大速度5.9馬赫(2000米/秒)。採用慣性制導+光學數字景象匹配的制導方式,並用GPS/GLONASS定位修正,使得準確性大大提高,最大圓形誤差(CEP)為5-7米(英國將軍透露的資料為2米)。

但改型導彈最大的優點還是,其突防能力非常強,用俄羅斯的話說,沒有任何一種反導系統能夠攔截,這主要得益於以下三點。

一是發射平臺機動性強,發射準備時間短。全套伊斯坎德爾系統採用全輪式車輛機動,全系統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發射所需的全部準備工作,發射車輛可以在10秒鐘之內完成起豎發射。

二是導彈整個飛行路線上都可以進行修正和控制。伊斯坎德爾導彈整個飛行路線都可以進行獨立編輯和修正,並且導彈可以在飛行期間進行重新定位,用以打擊移動目標。同時導彈配備光學景象識別制導系統,可以通過衛星和飛機,甚至前線的炮兵觀察員獲取目標圖像,通過計算機掃描加載到導彈上,導彈末端可通過光學設備辨識目標並鎖定攻擊,並且可以在導彈飛行中可以重新獲取目標圖像進行修正。

三是機動變軌能力強,突防能力突出。

伊斯坎德爾導彈配備石墨片制的矢量燃氣舵,可以進行最大20-30G的機動變軌能力以避開反彈道導彈攔截,而且其彈道模式並非傳統的拋物線,而是一種準彈道模式,彈道曲線相對平坦,整個飛行階段都在大氣層內,使其可以利用空氣舵等氣動面進行不斷變軌,實現多種非常規的飛行剖面,例如其中一種軌道模式下,可以實現以90度垂直攻擊地下目標。


五嶽掩赤城


美國針對俄羅斯的反導系統,除了本土的國家反導防禦系統之外,還有一塊重要的全球反導體系建設計劃。以俄羅斯為中心,西部是在歐洲(尤其是東歐地區),東部在美國本土飛地阿拉斯加州和日韓基地,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這些陸上預警和反導體系與機動的海上反導力量配合,可以在最近距離上遏制~俄羅斯的彈道導彈和洲際核武器。

與之相反,由於俄羅斯缺乏像美國一樣的全球軍事盟友體系,所以無法在美國本土周邊對等部署類似的預警反導系統。實際上,在美俄未來可能發生的直接的洲際彈道導彈與反導對抗中,兩國的實力優劣勢基本相當。俄羅斯唯一的缺憾就是,家門口軟肋附近逐步的都被美國部署了反導系統。

更重要的是,中導條約的簽署迫使俄羅斯放棄了擁有中程彈道導彈的權利。銷燬中程導彈對美國來說損失不大,但對俄羅斯來說,卻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也是最有效的,對近距離戰略對手(北約的歐洲成員國)的戰略威懾能力。因為對歐洲國家來說,彈道導彈要比戰略轟炸機更難防範和攔截。

隨著美俄戰略對抗博弈的加劇以及北約和反導系統建設東擴,俄羅斯在東歐和遠東都開始批量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美國懷疑這種導彈的射程違反了中導條約的規定。俄羅斯稱,伊斯坎德爾導彈外銷型號射程不超過300公里,自主裝備型射程480公里。但美歐認為,該導彈還有一種射程1500---2000公里的搭載核彈頭的版本。

俄軍事專家稱,射程280--480公里的戰術型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團/營,已經確認會被配屬到俄軍的陸軍師和特種旅一級的作戰單位。但俄羅斯在其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州部署的型號,極有可能是增程版的。該地區地處歐洲核心腹地,增程版伊斯坎德爾導彈打擊半徑可以覆蓋所有歐洲主要大國。而

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的主要目的在於,第一時間摧毀家門口部署的北約預警反導系統。


高峰軍事觀察


伊斯坎德爾,俄羅斯人專為美國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