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幫助TA?

做了父母,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面對孩子的情緒。該怎麼搞定眼前這個愛發脾氣的小傢伙呢?

愛發脾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幫助TA?

其實,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而你真的能耐心去傾聽和找尋原因嗎?

面對孩子那些發脾氣的時刻。只要父母的思維模式稍微改變,用共情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執拗和哭鬧,心態就會發生很大變化。

孩子需要什麼?絕不是大吵大鬧之後,得到父母的責備懲罰。他們發脾氣,秘密往往是在呼喚愛。他們渴望跟父母建立聯結,得到父母的關注,期待父母理解自己的需求。

愛發脾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幫助TA?

面對常常發脾氣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

1、給孩子創造一個情緒穩定的周邊環境。

一個父母常年爭吵不休的家庭,孩子的情緒是很難穩定發展的。比如孩子在書房寫作業,突然客廳就傳來打罵聲,他能安心做完作業嗎?或者孩子做錯了事,根本就不敢去說,只能害怕的等待,結果父母一見面就是大聲訓斥,嚇得他瑟瑟發抖。

因為孩子會不經意間模仿自己的父母,包括所有好的壞的行為習慣。可以說,孩子脾氣的好壞,跟父母息息相關。好比土壤和花朵一樣。差的土壤,無法長出好的花兒。

孩子需要一個能夠放鬆的,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可以犯錯的環境。能夠認真探索思考,感受規則。

愛發脾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幫助TA?

2、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去學會描述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你可以問一下孩子,生氣了,你會怎麼辦呢?上次我問小小這個問題。他跟我說“也許我會大哭,因為哭出來就舒服一些,我也許會告訴老師,有人惹我生氣了。”“那你會不會打人?”“我不打人,因為那樣做不對。”這是跟他讀《傑瑞的冷靜太空》後,我們的一次對話。他還說要搭建一個自己的冷靜空間,叫做恐龍樂園。只要我生氣,就想想到了恐龍樂園。

所以說,除了平時的一些引導和練習。幫孩子認識情緒,親子共讀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藉助書本讓孩子去認識情緒語言。而且故事也往往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孩子從故事中辨識不同情緒,瞭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

愛發脾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幫助TA?

3、讓孩子用“說”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小小發脾氣的時候,我總是會提醒他“說出你的感受,跟爸爸說一下。”有時他會悶著不說話。所以我也一時間找不到原因。在生氣時,孩子會選擇對抗,所以一般閉嘴了。最好的是在生氣前,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讓孩子表達情緒,我們就需要儘早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讓他們知道一些情緒語言。比如“我很生氣”、“我有點不高興”、“我現在很高興”、“你讓我不舒服”、“我要發脾氣了!”……當孩子發現語言能幫助自己表達情緒。這樣的鍛鍊,除了每天堅持親子共讀外。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來描述一些物品、事件。就算是一歲不到的寶寶,你帶出去,也可以指著大自然中的一切,跟他解說。比如雲、樹、草、房子、車子等,他們非常喜歡聽的。

而對於大的孩子,已經有了說的能力。但他們往往不願意說出來。關鍵看家庭環境是不是能讓他們表達出來,看他們願不願意表達出來。這是值得父母反思的。有一種孩子為了大人滿足,寧願犧牲掉真實的自己,放棄自己的感受。只能把渴求和感受埋在內心。這樣的孩子看上去安靜懂事,其實內心沒有自信,往往找不到自己,容易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愛發脾氣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幫助TA?

孩子的情緒,特別是不好的情緒,更需要得到父母的接納。那個缺點滿滿的自己,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愛。

在情緒的管理中,親子關係會不斷變化。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父母自己而言,有效地情緒管理都是有益的。不管如何,父母一定要先修煉好自己的脾氣,因為你的平和堅定地態度才是關鍵。當你能平和堅定地守住原則,不會被脾氣操縱時。孩子會更願意接近你,聽你說話,跟你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