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箇中央一號文件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要點及解讀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佈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18中共中央又連續十五年發佈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5箇中央一號文件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要點及解讀

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4〕1號)

該文件是針對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增長緩慢的情況,為了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儘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而制定的法規。

核心內容包括: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減負提供體制保障;繼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和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加強黨對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領導,確保各項增收政策落到實處。

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5〕1號)

文件要求,堅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核心內容包括:繼續加大“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實施力度,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健全農業投入機制;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

這份文件是為了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紮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制定的法規。

核心內容包括: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體制保障;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切實加強領導,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7〕1號)

文件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大農業投入,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的好形勢。

核心內容包括: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

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8]1號)

該文件是為了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而制定的法規。文件要求,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核心內容包括:

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9]1號)

該文件是為了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而制定的法規。文件要求,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核心內容包括: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加大力度扶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強化現代農業物質支撐和服務體系;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號)

該文件是為了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而制定的法規。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體現城鄉統籌戰略最突出的文件。文件要求,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毫不鬆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繼續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新的貢獻。

核心內容包括: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改善農村民生,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

該文件是為了加快水利發展,切實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而制定的法規。文件強調,要力爭通過5到10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有利於水利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要堅持五個原則:一要堅持民生優先,二要堅持統籌兼顧,三要堅持人水和諧,四要堅持政府主導,五要堅持改革創新。

核心內容包括: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抓緊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合理開發水能資源;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汙制度,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積極推進水價改革,不斷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切實加強對水利工作的領導。

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

該文件突出強調部署農業科技創新,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文件要求,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圍繞強科技保發展、強生產保供給、強民生保穩定,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奮力奪取農業好收成,合力促進農民較快增收,努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核心內容包括:加大投入強度和工作力度,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物質基礎;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

內容解讀:該文件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在政策設計上,明確“三大指向”強農惠農富農,在總體思路上,提出“三強三保”。圍繞強科技保發展、強生產保供給、強民生保穩定,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奮力奪取農業好收成,合力促進農民較快增收,努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

該文件是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而制定的法規。文件要求,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標,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驅動力度,圍繞現代農業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優越性,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大好形勢。

核心內容包括:建立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機制,努力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大力培育發展多元服務主體;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有效保障農民財產權利;改進農村公共服務機制,積極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切實加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內容解讀:在該文件中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准入和監管制度;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以14個字概括了2013年農業農村的工作目標:“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綜觀一號文件的要求,涵蓋農產品供給保障機制、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業生產經營體制、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機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公共服務等等方面,從農民關切到社會熱點,文件一一回應。

十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

該文件是為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而制定的法規。2014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的總要求,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核心內容包括: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

內容解讀: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經營體制創新給出了破題之策:鼓勵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家庭經營與多種經營形式共同發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平臺、新亮點。文件提出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法治建設層面,再一次推動農村生產力的大釋放。

十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2015年2月1日)

該文件是為了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意見。

核心內容包括: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內容解讀:2015年一號文件分兩個板塊,前面提出三個任務:農業要強,農民要富,農村要美,後面則是實現途徑:改革是動力,法治是保障。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最重要的內容,首次提出要把追求產量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首次寫入加強轉基因科學普及;首次回應國內糧食進口過多;首次引入農村法治建設。中央一號文件“姓農”,始終關注“三農”問題,2015年一號文件也不例外。一是加快農業轉變,必須儘快從主要追求數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應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二是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三是農村土地確權。文件再次強調三個前提: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分類實施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十三、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該文件是為了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而制定的法規。

核心內容包括: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領導。

內容解讀:2016年一號文件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四個“首提”值得特別關注。“發展新理念”首次進入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五大理念”;首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強調“農業綠色發展”;提出“產業融合作為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手段”。

十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

該文件是為了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而制定的法規。文件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協調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力爭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邁出更大步伐。

核心內容包括: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內容解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題,堅持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從各方面謀劃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三農”發展注入新動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促進供求總量平衡的同時,注重提升質量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在調整生產結構的同時,注重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加快農村三產融合,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在突出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注重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增強內生髮展動力。

十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

該文件是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制定的法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核心內容包括: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髮展新格局;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開拓投融資渠道,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內容解讀:《意見》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強調,從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等方面進行安排部署。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