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斷地咳嗽和便祕,除了去醫院,我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孩子不斷地咳嗽和便秘,除了去醫院,我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第一次接觸中醫育兒是我們仔仔4個多月的時候,那時剛開始嘗試添加輔食,恰逢秋冬季,小兒本來就比較容易生病,發燒算是小事,流鼻涕咳嗽便秘拉肚子等症狀很快就輪番遭受了一遍。

而且,仔仔的夜醒變得頻繁了起來,經常睡著睡著突然驚醒大哭,總得大人抱著他,來回走上個幾輪,短則半小時,長則一個多小時才又睡去。在夜醒開始不久之後就容易出現咳嗽便秘等症狀,這其中似乎能發現規律一樣。

但是面對小兒的各種病症,似乎去醫院是學習不到東西的。去醫院的就是了解一些思路,比如生病就看是否有病毒,便秘就吃點水果,腹瀉就喝腹瀉奶粉、蒙脫石散、媽咪愛止瀉助消化,咳嗽流涕扁桃體腫大了就做做霧化,喝點沐舒坦、易坦靜,嚴重的來點順爾寧……但很多次之後,我們還是一點也不知道生病到底是怎麼回事,病是怎麼發生的,有沒有預防的可能。

還記得仔仔第一次半夜發燒的時候,我和老公徹夜難眠,手足無措,總是想要做點什麼來安撫一下焦躁的內心。溫水擦拭、冰冰貼等等都用過了,還要隔段時間量一下體溫看看到了38.5度沒有,好不容易等到天剛亮就趕緊抱到醫院,誰知就在掛完號以後,仔仔就退燒了。但是醫生還是讓我們給寶寶查血、等化驗結果,雖然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記得第一次去做霧化的時候,護理室人滿為患,老護士語重心長地推薦我們自己買一個家用霧化機可以不用大老遠跑醫院來折騰。

孩子不斷地咳嗽和便秘,除了去醫院,我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她說:“你們寶寶還這麼小,以後肯定經常用得到的。”

看著白色的霧氣裹挾著冰涼的帶有各種陌生名稱的藥物,一點點吸入仔仔的身體裡,看著仔仔痛苦的表情,我的內心很是迷茫,不知道這麼做到底是對還是錯,也不知道病好以後應該如何增強小兒的抵抗力。

對於疾病,除了去醫院,我們自己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在那幾個月中,我一直被這樣的問題困擾著。終於有一天,在網絡上找到羊爸爸的一篇文章,條理清晰,通俗易懂,我幾乎可以確認這就是我需要的內容,再然後關注公眾號,順著目錄,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每一篇文章反覆讀,這才明白生活中飲食作息與身體康健的關聯,找到羊爸爸,確實有一種找到光的感覺。

自那以後,我嘗試著按中醫的思路去理解仔仔的各種舉動:夜啼多半是因為胃不和,那麼睡前牛奶的時間應該安排得更早一點,睡著以後多做太極按摩;添加輔食的步伐慢下來,先從簡單的開始,不再著急去買速凍鱈魚和牛肉了,每日飲食的種類和份量需要控制一下。心中逐漸對每一樣食物按如下的圖表重新歸類:

消化難易程度與必要程度關係圖-按食材分消化難易程度與必要程度關係圖-按做法分。


孩子不斷地咳嗽和便秘,除了去醫院,我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孩子不斷地咳嗽和便秘,除了去醫院,我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餵養的調整,從仔仔身上得到的反饋幾乎是立竿見影。很快小傢伙又恢復了小豬般呼呼大睡的模式,晚上也不會翻來翻去,便秘拉肚子的情況再無發生,從6個月開始直到2歲以前也只有外感風寒出現過2-3次輕微的流涕症狀,通過蔥白淡豆豉水或者風寒感冒顆粒即可解決,偶有發個低燒基本上都能自己恢復。買回家的霧化機再沒用過。

老公和家人對我無比支持,傍晚發燒的時候也能淡定地繼續睡覺,親戚朋友看到他都大呼“這個娃太好養了”。那時,我的內心是欣喜而驕傲的。

然而,2歲又是一道坎。

仔仔過去一年多的成長和養護實在是太順利了,以至於我們都認為他的脾胃已經足夠強大,再加上各種因素,終於一家人決定送他到幼兒園開始體驗小小班的生活。

在入園前,我們對幼兒園過於豐富的飲食可能造成積食的情況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並密切留意仔仔的情志、睡覺和排便的情況,可誰知仔仔只是初初有一點拉肚子,很快便恢復正常。伴隨著夏末的陣雨,我們並未等來積食可能伴隨的夜臥不安、大便秘結等症狀,卻發現仔仔開始咳痰了。

咳嗽帶痰也是需要多種情況進行辨證的,即便是找了當地知名醫院的兒科中醫面診,得到的答覆也是受寒,並使用了一些驅寒發散的藥物。可誰知,仔仔非但沒有好,反而開始流涕、發燒,扁桃體發紅腫大得厲害,接連3天高燒40度,我們全家人的心都跟著焦灼了起來,處理意見也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這時候在中醫的學習基礎還只是皮毛,茫然無措、學藝不精,實在不知是外感還是積食還是積食導致了更容易發生外感。若是鼻流清涕、寒咳有痰,為何使用通宣理肺丸非但沒有驅寒化痰,卻導致了扁桃體腫痛?若是積食內熱,又為何清涕不止?

即便如此我還是仗著以前在護理方面的餘威堅持找了好幾個中醫網診、面診,但面對有些知名醫生開出的一派寒涼藥物卻又心生疑惑,不敢盡信。

我既希望仔仔用過藥以後可以減緩病情,迅速好轉,又擔心這只是暫時性的“正氣撤兵”造成的假象,只是暫時緩解症狀,並未真正解決病機。就這樣,在各種糾結與疑惑與嘗試中,仔仔的病情也時好時壞,常常在看著就要好的時候,毫無徵兆的一覺起來就又復感了。而且,更壞的是,接近一個月的連續用藥,仔仔開始出現類似溼疹的過敏症狀,四肢、臀部、面部都起了許多紅點。

孩子不斷地咳嗽和便秘,除了去醫院,我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到了這個階段,全家的情緒可以說是愁雲籠罩,各種摩擦、爭執也更加激烈。老公很多次大聲說:“中醫治療本來就比西醫要慢很多的了!現在咱們能不能想辦法讓他快點好起來?”

老人家也在咆哮:“都這麼久了還不讓他吃肉,就是吃肉少了才這麼弱!”

最後,我們還是採取了折中的辦法,按中醫院醫生的藥方,不論這藥的藥性如何,吃完一療程再找同一個醫生複診,複診2次以後,仔仔才漸漸止住咳嗽,但是至今仍然偶有清涕和微微的乾咳。

經此一役,心力交瘁。

直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習中醫並非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尤其是一開始信息量很大的時候就會無從下手,所以從我的經歷來看給初學的媽媽們一點點建議就是。

1.初學辨證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大的方向,大的方向是寒還是熱,就知道用藥方向對不對。

2.剛剛學了一點的時候,是矛盾最容易展露的時候,心理要有準備,是必經的過程,那個時候要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

3.自己迷茫的時候,就放空腦子,不要對面診的醫生有懷疑,他們的學術我們這輩子都不一定能學會。

4.媽媽的糾結也是孩子咳嗽的一個助力因素,與其搞不清楚的時候,乾脆就放下。

5.雖然中醫學習路漫漫,也許會走很多彎路,但為了家人,我們也必須要學習的,而且要終身學習。

最後送上一句:心光所向,何懼獨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