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合規基礎設施系列——資產託管

摘要

數字資產所有權依賴密碼學技術,

認“鑰”不認“人”,與不記名資產相似,因而私鑰的保管,一開始就是數字資產應用的關鍵。目前,私鑰保管有自保管、交易所託管和獨立第三方託管三種模式,並涉及“冷儲藏”、“多重簽名”兩種重要手段。

當前,數字資產市場在:(1)資產發行背書;(2)資產託管;(3)流動性、清算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傳統投資者的介入。合格託管人將有助於解決後兩種問題,且從傳統資本市場看,合格託管人本就在“資產管理—經紀—託管/存管—交易—清結算”環節中極為重要:(1)“資產管理”與“託管”分離是前提,只有合格託管人可託管各類資產、金融產品;(2)託管方提供銀行類服務是常態,託管人業務張力強;(3)數字資產市場“存/託管+清算”和“交易”可能效仿傳統資本市場實行分離,獨立託管重要性凸顯。

數字資產託管市場目前分成“To C消費級市場”“To B企業級市場”

兩塊,其中,企業級數字資產託管已正成為競相爭奪的重點,且根據業務傾向性,託管人可分成:(1)純託管服務(含企業錢包)類;(2)託管+技術輸出類;(3)託管+衍生服務三大類。而企業級數字資產託管典型的業務流程包含:(1)私鑰生成及錢包創建;(2)私鑰保護;(3)私鑰簽名或協助簽名;(4)資產報告;(5)私鑰備份與恢復。並且我們認為,安全、合規、靈活、服務、團隊是評估託管項目好壞的核心因素。

數字資產託管正不斷走向合規化,促使託管實際包含“合規資質”和“私鑰保護”兩個層面,目前有兩種主要監管路線:(1)全面監管傾向,必須獲取牌照方可提供服務,以美國、香港為典型;(2)分類監管傾向,根據託管行為的業務實質,決定是否需要牌照資質,以瑞士、列支敦士登為典型。託管合規化趨勢下,牌照資質將成為戰略性資產,並以銀行、信託牌照為最有價值。

但目前合規數字資產託管的發展仍舊面臨:(1)協同託管法律層面存在不確定性;(2)“託管”與“交易”環節的合規銜接存在缺陷兩大問題。

關於數字資產託管現狀和未來,我們認為:(1)目前“To C消費級市場”和“To B企業級市場”各自為政不可持續,未來兩個市場會被打通,並存在競爭、協同關係;(2)目前“託管”與“交易”環節在合規上的割裂,未來會有三種潛在方式予以銜接,而目前數字資產交易模式很可能發生重大改變;(3)目前數字資產託管業務模式單一的現狀,亦會在未來傳統金融機構入局的大勢下改變,區塊鏈銀行有望湧現,“一級託管+次級託管”模式將出現。

研报:合规基础设施系列——资产托管

序言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創造了在去信任的環境下,進行點對點價值兌換和從事經濟活動的可能,在這之上,誕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加密世界。而驅動這一新世界,新經濟的“燃料”或“血液”—數字資產,也應運而生。除此之外,新世界、新經濟的骨架/器官、血肉、血管與入口也逐步清晰,即公鏈及跨鏈—骨架/器官,Dapp—血肉,交易所/交易協議—血管,錢包—入口。

然而,新世界的血液與燃料,與傳統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加密世界實際並無法脫離傳統世界而獨立存在:其一是數字資產需要錨定現實世界中的資產或經濟活動,才能真正有價值;其二是加密世界規模的擴張,依賴於傳統世界資金、資源的注入。這個時候,兩者之間的通道,就顯得意義重大,而承擔這一通道職能的,便是合規基礎設施,包括“穩定幣”、“合規的託管服務”以及“證券類數字資產”;

(1)穩定幣

(2)合規的託管服務

(3)證券類數字資產

曾經我們非常注重加密世界本身基礎設施的構造,卻忽略了加密世界需取自傳統現實世界的道理,而連接加密世界和傳統現實世界的,正是上述三個為首的合規基礎設施。未來,將有一場轟轟烈烈的傳統世界進軍加密世界的“西進運動”。基於上述邏輯,火幣區塊鏈研究院推出合規基礎設施系列報告,我們將“穩定幣”、“託管服務”和“證券類數字資產”視為同一歸屬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割裂、獨立的存在。本篇是該系列的第二篇,資產託管。

第一章、起源:數字資產託管產生的原因及意義

1.1 託管:數字資產大規模普及的關鍵

區塊鏈技術及其衍生的點對點價值交換網絡和分佈式經濟的發展,催生了數字資產。而與傳統資產所有權的記錄藉助外部第三方來實現不同的是,數字資產所有權的記錄依靠的是密碼學技術,主要通過密鑰、地址和數字簽名
來共同完成,並記錄在區塊鏈這樣一個分佈式的賬本/網絡之中,不需要任何外部機構的參與。其中,地址就相當於用戶的資產賬戶;而密鑰就是開啟資產賬戶的唯一密碼,由用戶自己保管;數字簽名則用於每筆轉賬交易的確認,必須由正確的密鑰產生。這一種設計,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特性,卻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的不便:

優點:去中心化信任和基於密碼學的安全性

缺點:密鑰即一切,認“鑰”不認“人”

由於其不可逆轉性,在區塊鏈世界中,代表資產所有權的密鑰的保管就顯得極為重要,一旦遺失,便導致不可挽救的損失。而恰恰密鑰本身是一長串隨機數,極難記憶,這就對數字資產的普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讓數字資產託管,或者嚴格意義上稱為密鑰的保管,真正成為了區塊鏈走向大眾的關鍵。然而,密鑰的保管並不是簡單的事,自比特幣誕生以來,遺失、被盜事件常有發生:

研报:合规基础设施系列——资产托管

1.2 目前主流數字資產保管方式:“自保管”與“託管人”模式

目前,用戶保管數字資產主要有“自保管”“託管人”兩種模式,其中“託管人”又分成“交易所託管”“獨立第三方託管”兩類。

1、“自保管”模式

選擇“自保管”模式的用戶,主要將數字資產存儲在專業的錢包軟件中,自行管理,並承擔私鑰丟失的風險。其中,大部分的錢包軟件是可保持實時聯網的熱錢包,使用方便。然而由於在使用過程中必須保持聯網狀態,外界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到用戶存儲私鑰的位置,因而錢包安全性也受到了挑戰。通常,用戶會被要求設置一個密碼來加密存在手機上的私鑰文件,這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黑客的輕易入侵,但依舊不是萬無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