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人的九大碗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也是贵州唯一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有浓厚的土家族特色文化。在沿河哪家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或者建房生子,都要请亲朋好友相聚,大办宴席,猛吃海喝一番。这是沿河土家人的习俗,一般每桌为九碗菜,因此称为“九大碗”,也称流水席,顺便说一下,沿河民间不吃“十大碗”,因“十”与“石”谐音,“石大碗”是喂猪用的“猪槽”,猪才吃“石大碗”呢。所以无论宴席有多少碗菜,都统称为“九大碗”,已成为沿河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土家人的九大碗

九大碗是沿河土家族常用的菜式,“九大碗”顾名思义,就是筵席规格由九个碗装的菜系组成,“九”字在中国的古文字中,也含有“多”、“吉祥”等意思,民间素有“九九归一”、“九州方圆”“天长地久(九)”之说。另外,“九”与“酒”同音,在中国这个酒文化十分丰富的国度里,“酒”自然是衡量主人待客是否热情的标志。

土家人的九大碗

 巧了,我有幸参加了以“探秘画廊乌江·情满山歌沿河”为主题的第四届“美丽中国·跨界科考”活动,走进沿河土家人的寨子,参加见证了一场土家人的婚礼,体验了土家人的哭嫁习俗,也品尝了土家传统的九大碗。在科考第三天,组委会通知我们去参加婚礼,原来是秘书处的同事结婚,土家人热情好客,邀请我们去喝喜酒。早八点集合从驻地出发,沿路前行,一会到了四川重庆地界,又兜了一个大圈,又回到贵州沿河,大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经历了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中午我们才到达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的一个土家山寨,未见其人又闻其声,老远处是唢呐、锣鼓喧天的声响。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新郎和新娘是一个村子里的,从小青梅竹马,后来相亲相爱,二人情投意合,本来还想在过几年在结婚,可到了岁数,家里张罗,正赶上28号是好日子,于是就把婚事办了。我们先到了新郎家贺喜,只见大红花桥摆在堂屋,土家族的婚俗文化讲究的是“骑马坐轿”,新郎骑马新娘坐轿。近几年来,由于养马的农户几乎没有,所以骑马习俗也就消失了,但新娘坐轿仍保存了下来。花轿边上挂满现杀的猪肉猪腿还有其它聘礼。吉时己到,男方请的即礼师,过去是土司现在是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一声起桥,喜乐齐呜,唢呐声声,迎亲队伍出发。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大红的花轿格外喜庆显眼,走在花轿队伍最前方的,是盛装的土家新郎、主事人和媒婆等人,而花轿队伍后方,是吹着喇叭的乐队和挑着猪腿等礼品的队伍,迎亲队伍十分庞大,长长的迎亲队伍里,并且每一个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责所在。寨子山路崎岖,轿子后面看不到前前面,轿子头就不停的喊唱,提醒后面的轿夫,比如“天上亮光光哇”,就是上面有东西。“脚下水汪汪哇”,就是脚下有水或是台阶,。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接亲这一路着实不易,这还不算,快到女方交家时,还有娘家请的主事人礼师拦轿,与男方礼师你一言我一语斗法,难为新郎官,这叫拦门礼,最后男方送上红包,花轿才能停在屋前。男方家人进堂屋去摆礼,然后给祖宗上香行礼,新娘这才被搀扶出来,当然还不能将新娘迎走,新娘要和妈妈哭嫁,要说结婚是喜事,但哭嫁这是土家婚礼最精彩的部分,是土家族独特的婚俗仪式。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千百年来,于土家族而言,大喜日子唱哭嫁歌,是衡量新娘子聪慧贤惠的标准,哭得越动听,唱得越动人,便越能说明新娘子的才干。当地老人还有一种说法,新娘出嫁当天将泪水哭干,以后的日子就都是平安喜乐。出嫁的新娘在原本喜庆夫的日子里,以低泣婉吟,表达着自己从此离开爹娘的伤感、对故乡的不舍、融入新家的担心等种种难言的复杂情绪,新娘子以断人心肠的哭嫁歌同家人道别,体现的是孝心、真诚,哭嫁的歌词很多无所不有。比如“金竹头,苦竹头,女儿梳的是离娘头。金竹苔,苦竹苔,女儿穿的是离娘鞋。”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新娘与妈妈哭的昏天黑地稀里花拉的,在礼人的催促下,结束哭声,新娘改泣为笑,一拜天地、二拜祖宗、夫妻对拜,谢过媒婆诸人后,花轿抬进堂屋,新娘上轿,新郎悄悄锨开轿帘,见新娘冲他娇羞的嫣然一笑,简直太幸福了,心里那叫美。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一声起轿,把新娘抬出堂屋,只见轿夫几人左右摇晃花轿,新娘在里被摇的七荤八素的,翻肠倒肚,直到女方护送新娘的帮轿,送上礼品和红包,接亲大队才顺原路,吹吹打打,返回男方家中,在下轿前还要杀鸡祭拜神灵,新娘下轿进堂屋行礼。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这时喜宴开始,在高脚楼堂屋下的坝子上,摆满了桌橙,十人一桌。今吃的是传统九大碗。“九大碗”在土家族已经流传几百年了,以前沿河土家族地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盘子的,桌子上放的全部是蓝边大口碗,而且桌上放的都是九碗菜。土家人生性好客、同时又爱面子,但由于以往生活贫困,无力安排好足量的菜肴,但是又想使餐桌上菜品的数量多,面子好,因此一般每桌都安排九碗菜,荤菜下面用素菜垫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地举办红白喜事时固定菜式。另配上土家自酿的苞谷烧酒,米饭则是有专人端着盆候着,你吃多少给你添多少。

土家人的九大碗

菜的摆法也很讲究,一般排成三行,如果是八仙桌,须与线缝平行,压头之菜烧肉放在正中间。品种正如沿河土家姑娘哭嫁时所唱:

头碗粉根根儿,二碗罗卜土中生。

三碗豆腐三尖角,四碗木耳树上生。

五碗黄花沿江打,六碗青带海中生。

七碗酥肉鸡蛋清,八碗银子糯米蒸。

九碗大菜放中间,十碗喜酒在后边。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九大碗的食材大多是农家自产黄花、豆腐、粉条,还有海带、冬瓜等。九大碗的制作工序都比较讲究,要请当地的主厨出面,头一晚上,就开始为“喜事”的“九大碗”准备了,通过炸、炒、煮、炖、焖等手艺制作,诀窍在于调汤上,味道都在汤里,各种菜都要用汤熬制,同时也少不了辣椒和“五香”调味调色,才能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土家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菜品一般有“坨坨肉”、酥肉、酥豆腐、冬瓜、芋头、粉条、黄花菜等。男方交家临时搭起几个灶台,帮厨的人都在忙碌着,灶台燃起了火,杀好了猪,把猪肉切成了几块,把肉面子用烧红的烙铁去了毛,切块用微火慢慢煨炖成熟,土家九大碗的精华“坨坨肉”便大功告成。旁边 “嚓嚓嚓”的切菜声音不绝于耳,几口大锅煨汤炖肉,呼呼冒着热气。

土家人的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宴席开始,大家分散坐于桌旁,菜上桌时,依次按照先上后下,先蔬菜后粉条,先酥豆腐后酥肉,最后才是坨坨肉。整张桌子摆放菜品的形状也十分讲究,有三角形的、有九宫形、有菱形的。大家举杯畅饮,伴箸畅食,享受着丰盛的土家“九大碗”。

土家人的九大碗

九大碗是土家人庆祝喜事招待亲朋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吃一顿肉那么简单,也是土家山寨社交聚会的一种形式。从这一传统饮食,折射了整个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变迁。九大碗氤氲的香气,承载了土家人多少美好而又难忘的记忆,让人念念不忘,因为它每一样菜都充满了乡村的味道,田野的芬芳、时间的况味和情怀的滋润。这些勤劳朴实而又聪慧贤能的土家族人,他们接纳着各地文化,招待着兴趣,羡慕着优雅,奉献的就如“九大碗”这道菜系一样,饱含着善良、真诚、淳朴与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