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 發展概述

在R-4成功了之後,美國陸軍航空兵發出了需要一種較大的能夠執行觀察任務直升機的需求。西科斯基的327型的設計就是要滿足新規範,並繼承R-4的基本佈局。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圖——早期的R-5

從某些方面來說,它是一種全新的設計——兩名飛行員一前一後坐在更具流線型的機身內。基於R-5,西科斯基又研製了S-51民用直升機。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圖——R-5 和 S-51 的對比

西科斯基最初一共製造了5架原型機,並將其命名為XR-5。第一架原型機於1943年8月18日飛上了天空。XR-5的動力是在機身上安裝的1臺331千瓦(450馬力)普惠R-985星形發動機。在原型機之後製造的是26架YR-5A評估直升機和34架R-5A試用直升機,在這些直升機上可以安裝擔架撤離傷員。

這些R-5A是空中救援隊所使用的第一種直升機。其中有21架被改成了R-5D的標準,機上有一個升降機和外部油箱。1946年2月16日,第一架S-51飛上了天空。

這種機型有一個較大的四座艙和一個前輪(第一架R-5的艙後有一個尾輪),總重較大。總共製造了20架,包括為加拿大皇家空軍所製造的直升機。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圖——二戰中的R-5

1947年,美國空軍購買了11架,命名為R-5F。從1948年6月開始,R-5家族被重新命名為H-5。1947年晚些時候,空中救援隊又購買了H-5G(在H-5F的基礎上增加了升降機和其他設備)。1949年製造的最後一批H-5直升機是16架H-5H,直升機配有輪子和浮筒組合起落架。

1945年晚些時候,美國海軍接收了3架R-5A,命名為H02S-1,後來又訂購了88架相當於H-5F的H03S-1。雖然這些直升機被正式指定為觀察機,但它們執行了許多任務。這種直升機還由韋斯特蘭公司在英國授權生產,在英國的海軍航空兵部隊和皇家空軍中服役。這種直升機在皇家海軍服役的時候被用作“直升機護衛機”,在航母上起降。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圖——水面起降的H-5

# 設計特點

  • 這是第一種美國的水陸兩棲直升機,新的輪子和浮簡組合設計大大地改善了直升機的性能。
  • S-51上面有播種裝置,它的民用用途很廣泛,可作為救護和多用途直升機。
  • 駕駛艙可以容納兩名機組人員後落座。飛行員有良好的視野,適合進行搜索和救援工作。
  • 在R-5上安裝了三個主旋翼槳葉,產生了足夠的升力,使得直升機具有驚人的性能。
  • 可以在直升機艙內的兩側安裝兩副擔架撤離傷員,擴展直升機機的能力。
  • 直升機上安裝的是標準的三輪起落架,在起落架上可以連接浮筒,在水上進行救援。
  • 機身是全金屬設計,這比較早的蓋有織物的R-4有重大改進。這種設計具有堅固性,這對很快就要在戰區飛行的直升機來說至關重要。
  • 僅僅一個尾槳就可以使得直升機具有良好的低速操縱性,在進行懸停的時候尤為如此。許多墜落的機組人員都認同這個事實。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圖——R-5 救援繪圖作品

## 最大速度

韋撕特蘭授權制造的直升機稱作“蜻蜓”。西科斯基R-5顯示了直升機的快速改進—比西科斯基R-4B的速度有優勢,而R-4B這種設計僅僅是幾年前才有的。這種現象有出現在了“旋風”上,它的艙內面積較大。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 升限

“蜻蜓”雖然比“旋風”小,但它在早期的直升機中具有最高升限。但在進行救援的時候,由於安裝了升降機和副油箱,升限就降低了。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 載重量

“蜻蜓”的小機身限制了它的運載量,只能運載很少的載荷量。事實證明“旋風”的較大機艙面積是很實用的,能夠運載被救人員、士兵和醫護人員。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 西科斯基的救援直升機

  • 西科斯基HO5S-1:HO5S-1是在S-51之後不久研製的,艙內面積較大,可容納更多的人員。在朝鮮戰爭中它與S-51-起使用,在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中服役。朝鮮戰爭結束後由美國海岸警衛隊使用。
  • 西科斯基H-19:直升機的繼續研製誕生了H-19,它是最成功的早期設計,由韋斯特蘭在英國進行授權生產。人們經常可以看見這種直升機把人從海上救回來,就像這架美國空軍的直升機一樣。
  • 西科斯基HU5-1A:許多直升機在水上飛行的時候都安裝了浮筒,可以在海上降落。這在進行救援的時候是非常可貴的。雖然這樣很有效,但浮筒可造成直升機的性能損失,許多飛行員都不願意在海上降落。
美軍的第一架兩棲直升機——西科斯基 R-5

圖——西科斯基HU5-1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