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陸毅版的蘇軾

蘇軾的詞,大多豪放坦蕩,氣象宏大。正所謂人如其文,我筆寫我心。蘇軾的詞作中,很多都體現著蘇軾的性情,信仰和他的人生價值。而這首《定風波》中,我讀到的,是蘇軾的灑脫與豁達。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定風波》全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蘇東坡的坎坷一生

這首《定風波》記事抒懷,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和朋友出遊,忽然風雨來襲,朋友都很狼狽,只有蘇軾泰然處之,然後還作詞以記之。“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蘇軾畫像

詞翻譯翻譯,意思即是:不用專門去聽雨水落入樹葉上的聲音,不如一邊長嘯一邊悠然前行。握著竹杖,穿著草鞋,穿行於山林之間,輕便起來比騎馬都快,下雨又有什麼可怕的呢?穿上蓑衣的我,任憑雨打風吹,即便一生如此,我也能泰然處之。

涼風拂面,將我的酒意吹醒幾分,讓我感受到了些許的寒意,但抬眼看去,山頭已經放晴,斜陽就好像在迎接我走進他的溫暖之中。回頭看一看自己剛剛走過的風雨之路,忽然頓悟的我覺得,回家的路上,既然無畏風雨,那又何必歡喜晴天的溫暖呢?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山頭斜照卻相迎

東坡先生的這首詞,寫景敘事之餘,更是將自己灑脫豁達的心態顯露於字裡行間,讓我們看到了那個風雨中依然昂首闊步,物我兩忘的一代文豪。

本來好好的出遊,卻忽遇風雨,同行的人都狼狽不堪,而蘇軾依舊竹杖前行,不為所動。一個“莫聽”,擺出了蘇軾的態度,不要去在乎風雨,甚至是雨水打溼樹葉的聲音都不要聽,不要在意。然後告訴讀者正確的做法,“何妨”一詞,便是轉折所在,有竹杖,有草鞋,在這山林間行走,比騎馬都快,即便是一生經歷風雨,又有什麼好怕的呢?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蘇東坡

這裡的風雨,在我讀來,絕不對普通的風雨那麼簡單,在蘇軾眼中,只怕這場風雨,就如同那場“莫須有”的“烏臺詩案”,是他人生中遭遇的風雨。在人生中遇到風雨的時候,有的人會很狼狽,但他不會,他會繼續瀟灑的前行,不懼風雨,不畏艱險。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一蓑煙雨任平生

詞的下闋,雨過天晴,雲散霧收。在普通人看來,這是風雨之後的彩虹,這是歷經艱辛之後獲得的最好的獎勵。但是蘇軾不是普通人,他的灑脫豁達,在這一刻,得到了展現的淋漓盡致,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完成了全詞思想境界的昇華。

既然不會為風雨所動,更不會被晴好的天氣所動。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風雨不能驚,晴日不能動,心中自有天地。宋代的詩詞之中,常常包藏著理趣,從生活的細微處頓悟人生的大道,而後巧妙的融入詩詞之中。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電視劇中的蘇軾

而蘇軾,不僅僅從景物之中領悟了道理,還將自己的信念和這番道理融合,在簡樸之中發現深意,在尋常之處覓得至理。蘇軾要表達的是,不論是山林間的風雨,還是朝政上的“風雨”,他都會以這樣豁達的心態去面對,能以灑脫的心態不屑一顧,在風雨中,走自己的路。

品讀《定風波》,對風雨的不屑一顧,便是蘇軾的過人之處

偉大的詞人

或許,正是這樣的堅韌,倔強,不服輸,以及樂觀,豁達,自逍遙的個性,成就了這位千古詞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