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楷書的時候有沒有必要練懸肘?

與王陽明對話


關於懸肘的這個問題,大家的爭論很多。有人認為必須要懸,才是書法。有人認為該懸時懸,大字、行、草書要懸,小楷就沒必要懸。還有人持不懸也能寫好的態度。咱們就來談談懸與不懸的這個問題



懸空而書,是在你一開始學習書法時養成的。頭三天堅持住了,一個星期以後,手的痠痛感就會漸漸消失。這個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手上的肌肉開始適應了懸空書寫的姿勢。隨著練習時間的延續,持續懸空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為什麼要懸空呢?懸空運筆是以肘部為趨動。書法的運筆主要是以中鋒行筆。垂直的筆桿,是最容易讓筆鋒處在中鋒運行的。而枕腕於桌面上,運筆就會因桌面上的接觸點,產生運行時的阻礙。十公分左右的字,就要依靠腕和指、筆管的側斜來達到運筆的距離。筆管的側斜,就會導致偏鋒。如果把中鋒變成了偏鋒,筆畫的質感就會很單薄,缺乏應該有的厚重。字如其人,穩重與輕浮,優劣大家都知道。


懸空書寫,對流動性強的書體,行書、草書,不論其大小,是十分有利的一種方式。這對保障筆勢的貫穿,行氣的承應,是枕腕枕肘所難以做到的。

在說了懸空書的優勢後,再來說它的弱勢。枕腕書的優勢是穩定。懸空書在穩定性方面是不能夠和枕腕書相比的。為什麼要穩定?精細的書寫就要穩定的執筆才能做到精細。什麼字要精細?小楷就要精細。小楷的書寫,往往比大字的持續時間要長,一幅二三百字的作品完成,快的人也要一個多小時。如果是長篇大論的寫,持續懸空的手懸就很難以保持穩定。書寫的質量就會出現問題。在字徑不足一公分的小楷中,懸空書寫就不可能做到十分的精細。

懸空書寫,我個人認為,不能懸空書寫,肯定是有缺憾。但也應根據字體的需要而選擇。不能夠以寫大字時的要求去要求寫小楷的人懸空書寫。


子衿書法


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經常會問:“學書法必須'懸肘'嗎?”

今天,俠客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王羲之書扇圖

要知道,中國書法學習風氣集中高漲是在漢朝。漢朝開國之初,依蕭何所制律法,要想做官,必須識更多的字,必須學好書法。一時間,書法不僅僅是少數人的“癖好”,更成為了進入仕途的必修課!官越大,字也相對的越好!

可是,西漢沒有紙,到了東漢才有紙,但當時同紙和現在面積的百元大鈔價格無異,非常不利於漢字書法的普及。

“觚”(gu一聲)

於是,當時聰明的漢人發明了一種叫“觚”(非商代酒杯)的工具。將木頭削成三稜、四稜、六稜、八稜等形制不一,代以練字草稿!且寫完可水洗或用刀颳去,反覆使用。

可以想象當時的練字場景:學生們左手握“觚”,右手執筆。這或許是“懸肘”的雛形。

《夜宴圖》

還有一點,宋以前,當時是沒有高桌,我們從五代時期的《夜宴圖》中可窺一二。大家席地而坐,左手拿紙卷,右手拿筆,紙卷和地面有30-40度的夾角,然後筆和紙面垂直,無論字大小。

等到宋以後,逐漸有了高桌,才慢慢有了“懸肘”和“枕腕”之分。我們從《西園雅集圖卷》裡可以窺探出蘇軾既有枕腕又有懸肘。

蘇軾的枕腕

蘇軾的懸肘

我們從蘇軾大量的行書作品來看,他的字形大多左放右收,且呈右上昂的姿態很重,所以俠客推斷他大部分時候採用方式應該是:枕腕。

民國之前文人一輩子都在和筆墨打交道,且有系統刻苦的書法童子功,他們的控筆能力比現代人不知高出多少倍。

啟功寫扇面小楷時,採用的枕腕。

當寫大一點字的時候,則採用的懸腕。

當然,也有堅持懸肘的,比如民國才女張充合。

綜上,從歷代書法大家來看,“懸肘”與否並不影響字的好壞。主要還是根據書寫情況而定,俠客認為:

“五公分以下的字,可採用枕腕;以上的字可適當懸腕;當寫榜書或行草書時候,那就得采用懸肘了!”

最後,迴歸主題:“學書法必須'懸肘'嗎?”

答案是:“必須會‘懸肘’!”


墨池軒書法


我個人覺得練習楷書是不是要懸肘練習,要根據練習的字體的大小和訓練的目的來定,不應該根據個人的主觀想象來定。

1、關於訓練字體的大小

練習書法最好還是按照最舒服合理的姿勢去練習,練習小楷書法一般用枕腕法,小楷的筆畫非常的精細,需要手臂和手指有非常好的穩定性,用手枕著手腕寫手的穩定性會更好,加上書寫小楷只需要動手指和手腕,更容易表現出細緻的筆畫。

當然一些朋友練習小楷比較多,手的控筆能力比較強,直接宣腕也是可以的。


寫中楷一般的方法就是懸腕法,因為書寫中楷對於手腕的要求比較大,同時把手臂放在桌子上,這樣有一個支點,可以保持手臂的穩定性,把手腕懸空,又可以保證手腕的靈活性。

如果練習大楷書法,則需要把整個手臂懸空,也就是需要懸肘,因為大字的運動幅度很大,需要整個手臂都要動起來,懸肘更有利於書寫。

但是懸肘有一個弊端,就是更容易表現字體的氣勢,不容易表現細節,每一種執筆的方法都有它的優劣,用懸肘法寫小楷或者中楷顯然是不合適的。

2、從訓練的角度

但是要是從訓練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用懸肘法練習中楷的,把整個胳膊懸起來練習中楷,它的目的不是練字,主要是練習書寫者控制毛筆的能力,練習他的手和胳膊的穩定性。


這個很好理解,就像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練習槍法一樣,在槍桿子上綁上一塊磚頭,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這僅限於練習,平時寫字、創作就沒有必要這麼這麼自己了。


不二齋



楷書練懸肘,這個問題貌似很專業,其實有些吹毛求疵的近於矯情了。

首先說一下我個人的練習過程:我的學書時間最早要追溯到小學時候。三年級吧,就開始練習寫大字,有統一的教授,練的是柳體字。

因那時是初練,甫一上手,不可能懸肘而書,即便是枕腕,也寫得支離破碎、東倒西歪,常被老師批得尖酸刻薄,體無完膚。

後來出於喜愛,開始自我習練。當時一個發小兒拜在遼瀋名家沈延毅的徒弟名下,我也就隨幫唱影開始了陪練——也是從楷書起始,不同的是換成了歐體,從臨摹《九成宮醴泉銘》伊始。

老師說練字講究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就按照要求如法炮製亦步亦趨,不久就開始大汗淋漓,一場臨摹下來,汗透衣衫,熱氣蒸騰,但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如此練到一年以後,老師要求懸肘而書,雙腳岔開與肩等寬,靜心凝神紙前站立,筆直樹天,卻幾乎寫不出一個完整的大字,不是顫顫巍巍就是扭扭歪歪,樣子既醜且還彆扭,大概三個月以後,方才感覺腳下有根,腕力穩定,筆下了也有了一定的準頭,有點兒像模像樣了——

——但說實話,到現在為止,也沒感覺那字寫得如何滿意,總是自嘲說尚有巨大的進步空間。但每每參加書法大賽或書寫表演,卻感覺倍兒有面子,別人都是近於伏在紙上,像近似眼一般,而我可以或站或坐,或懸肘或枕腕,自由發揮,贏得讚歎無數,儘管我的字還是那麼臭那麼醜。

以我個人的理解:如果不是指望吃書法這碗飯的人,就完全沒有必要練習什麼懸腕,以寫好為原則,而不是追求什麼姿勢瀟灑動作難看。

但是,這種姿勢卻對自我錘鍛大有裨益,不僅可以玉樹臨風一揮而就,還能練成元氣歸真的吐氣納息功夫,對自我的養生和保健很有滋養的補益。

如果可能的話,不妨試著開始懸肘書寫。但要是純粹的自我修煉字跡,則沒有這個必要。


龍吟148119260


寫大點的字 寫中楷 大楷 榜書這些可以枕可以懸 那就靠你平時的基本功了!有的寫大字左手還拖著肘 為了就是讓小臂和腕起穩定作用 一般功底不錯的基本都懸肘 懸腕寫!開始學最好用枕肘或者枕腕寫!!!一步步走!等基礎很紮實了 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13352866117


這個問題讓我了小時候聽過的故事《小馬過河》。同一條河流,老牛說一點也不深,小松鼠說很深。

懸肘、懸腕的目的是什麼?搞清這個問題,就明白什麼時候要懸肘懸腕了。

一桌人一起吃飯,自己座前的菜一抬筷子就夾到了,遠一點的要抬起胳膊,再遠的須站起來才夠得著。

夾菜如此,寫字也是如此,懸肘、懸腕是方便自己書寫。

寫小楷可以枕腕,字小,夠得著;寫大一點的,手腕就要抬起來了,不然夠不著;再大點就要抬肘了;寫榜書則要站起來,彎下腰,用上全身力氣才寫得開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練楷書有沒有必要懸肘


這個要分書體,比如歐楷,初學的時候還是枕腕最好,因為露鋒多,收筆穩,所以對懸肘的功夫要求很高,初學沒那個功力,容易寫的差。

如顏楷50歲以後的楷書,懸肘練還是可以的,因為只有懸肘,對方圓控制才能得心應手,對篆籀筆意的理解才會更深刻,也有利於在大提大按的用筆重,訓練調鋒。

再者,歐體重形,顏體重意。歐體用筆差一點,會很醜,但是顏體稍微有些偏差,也沒關係,畢竟筆畫重,布白可以補回來。


其實懸肘不懸肘,對初學影響不大,因為只要功夫深,懸肘是自然而然就會的一個技能,初學時如果調鋒運筆比較笨,那懸肘也無益,反而進步會很慢。

這個需要根據自身條件來。

我初學時就是懸肘寫顏,每天站著抄一遍告身帖,都是十釐米的大字,前幾天胳膊比較痠疼,但是下去一兩個星期就沒事兒了。

初學懸肘,最容易忽視的就是運筆的細節,沒枕腕精確。

即便是大家,寫小字也很好懸肘,永遠是枕腕的時候最精準。

只有學字時手腕運轉不過來,才開始懸腕。


懸腕懸肘不是死的,而是根據字來的,也是根據習慣來的,可學可不學。


梁宇航


我一直都在站著寫,既便寫不好,那也很爽!不過我是看不出來一張字是否為懸肘而書。





讀書耕田人王七


學書法學會懸肘懸腕,十分重要。

站勢則通用懸腕法,並同時懸肘,坐勢多用懸腕法或枕腕法,根櫃字體大小而定。學不會懸肘,懸腕是寫不好大字的。

明代書法家在《筆訣》中說:“書有筋,骨,血,肉。筋生於腕,腕能懸,則筋脈相連而勢。骨生於指,指能實,則骨體堅定而不弱,血生於水,肉生於墨”。這裡指出運腕的重要性。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這是一個書法愛好者經常遇到的問題,現在盡我所知道的回答一下。因為一開始學習書法,特別懵懂,我特別理解這種心情。


我們初級學習書法者,最好從臨摹中楷開始。所謂中楷,就是字體大小在三公分左右。像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顏真卿的《多寶塔碑》,趙孟頫的《膽巴碑》都是寸楷(大小3公分),鑑於初學者的手力和腕力不足,寫寸楷枕腕或者玄腕就可以了,實在不宜懸肘。
等到寫上三年五年,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
,再去嘗試懸肘寫字。
一己之經驗,推而廣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