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未能成功?主席說他的戰略出了這個大問題,一語中的!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為我們塑造了很多有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驍勇無雙的呂布,奸詐的梟雄曹操,忠義的關羽,美貌的貂蟬,老實人魯肅等等。

在這些人物中,主席最常常提起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了,對於諸葛亮的為人和才能,他都是非常推崇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不同時期對諸葛亮的看法中看到。

諸葛亮為何未能成功?主席說他的戰略出了這個大問題,一語中的!

比如,當年他在長沙讀書的時候,就曾宣揚過一種諸葛亮精神:腳踏實地,鞠躬盡瘁的去幹大事,幹實事。他認為《出師表》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說讀之而不落淚者,必不忠也。他對《後出師表》也讚賞有加,認為這雖然可能不是諸葛亮本人所寫的,但是依舊是一篇優秀的古文。

後來上了井岡山後,他也曾多次向人們提起過諸葛亮的策略,比如他的兵不厭詐。他認為,諸葛亮搞宣傳的本領是非常高超,比如當年老將黃忠要去迎戰驍勇的夏侯淵,本來他是很難取勝的,但是諸葛亮卻使出了激將法,調動了黃忠的勇氣和鬥志,也讓他最後獲得了勝利。他通過黃忠的故事讓大家都明白了宣傳和鼓動的方法。

諸葛亮為何未能成功?主席說他的戰略出了這個大問題,一語中的!

諸葛亮的屯田制更是為他解決安置退伍軍人提供了很大的靈感,當初他在1955年的時候對王震提出了屯墾戍邊等一系列的辦法,他說這種辦法在歷史上有很多人都用過,比如諸葛亮,比如管仲,他們用這個辦法來鞏固邊疆,我們也可以用嘛!

諸葛亮為何未能成功?主席說他的戰略出了這個大問題,一語中的!

而到了後來,他也曾對諸葛亮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人們的認識從來都是一步一步得來的,並不可能和諸葛亮一樣,實現就已經想到了好幾步之外,安排好了錦囊妙計。這個看法他在1959年的時候對很多幹部都講到了。

諸葛亮為何未能成功?主席說他的戰略出了這個大問題,一語中的!

在他讀書的時候,他也曾對諸葛亮在戰略性問題上的偏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當時他在讀蘇洵評論諸葛亮的文章,蘇洵說:諸葛亮放棄荊州去了西蜀,這已經註定了他們難成大事。主席則在一旁寫下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其實孔明的錯誤可以從更遠的時候說起,當時看孔明在《隆中對》中有將來要兵分兩路的跡象,而在他們有了實力之後,竟然分成了劉備,關羽和孔明這三個部分。如此一來,想不敗都難。這個觀點還是非常獨特和一針見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