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摘要:機緣巧合,遇到一些事,一些人,主動中不僅解決了衝突,還得到一些好處,於是漸漸學會了主動……

問:我特別被動,很想知道如何從一個被動的人變成一個主動的人?

答:梁明霞

「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這是一個很大眾化的問題我也想從大眾化的角度來說以下主動和被動。一個人的天性中應該是主動的,或者說人天生是一種主動的生物,那為什麼慢慢的由主動變成了被動呢?其實是有一個過程。

舉個例子來講,一個孩子拿著一幅畫對媽媽說,媽媽,你看我畫的好不好,你看我畫的好不好,媽媽看都沒看就忽略過去了,壓根就沒聽進去他說的話,只是在忙自己手裡的事情。這在大人是無心為之,小孩子的心理體驗是——媽媽比較討厭我,煩我,我招人討厭,招人煩,所以我就不要去找她啦。

下次再想去接近媽媽,他心理想又不想,想是一種天性使然,不想是害怕之前的情景再現,於是內心就衝突了。

「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有內心衝突的孩子有三種發展傾向,第一種呢,我就不去接近媽媽,也就是內心害怕、不想的成分更多一些,用一種迴避或被動的方式解決了衝突,慢慢的越來越習慣這種被動,覺得被動讓自己舒服,漸漸的也就變成了一個被動的人,這樣的人可能就過著一種比較隨性的生活……

「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第二種小孩,雖然被動但心有不甘,而且這種不甘總在找辦法去滿足的願望,他們可能小的時候沒有辦法反抗,等到長大一些了,自己能力夠了,就主動反抗了,或者去找別的人當自己“心理學上的媽媽”,用這樣的方式來解決衝突。

機緣巧合,遇到一些事,一些人,主動中不僅解決了衝突,還得到一些好處,於是漸漸學會了主動……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他同樣會遇到主動的時候被拒絕,童年潛意識的衝突被激發,即“我要不要接近媽媽”,但隨著主動過程中自我力量的強大,這種衝突還是比較好解決的。

「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第三種小孩,介於這兩者之間,即雖然不去找媽媽了,但心有不甘,內心一直糾結著,衝突著,也就是說內心的衝突一直沒有解決,而且這種衝突又時不時的過來創傷一下自己,我們將這樣的情況叫心理發育受挫。

這種受挫是長時間衝突累積的結果,經常受挫,經常衝突,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尤其是碰到了自己喜歡的人時,要不要主動的問題就擺在了面前,而且事關重大,越在乎,越糾結,越衝突,越痛苦。這種心理發育受挫,建議還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去解決。

「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所以如果有類似這種困擾的朋友,不如先去了解一下自己,你屬於哪一種小孩,為什麼想從一個被動的狀態變成一個主動的狀態。瞭解的基礎上去做一些調整和改變,早日結束這種心理發育受挫的痛苦。


「3分鐘心理問答」如何從一個心理被動的人慢慢變為一個主動的人

對於我來講,成為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是我對諮客最大的愛,成為一名專業的精神分析講師包含著我對學員最多的情感,文中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我盡最大的努力做到專業,如有雷同,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