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高發欲摘保險牌照 車險革新聲再起落地仍存難題

藍鯨保險關注到,近期,寧波高發汽車控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高發”,603788.SH)公告稱,擬參與發起設立財產保險公司,同時通過智能網聯技術,創新車險產品、科學定價。

事實上,汽車上游企業涉足車險,在行駛數據方面或有相對優勢,但也面臨歷史經驗不足,前期產品開發受限等問題,此外,專家也指出,車聯網保險產品制度未全,且消費者對價格敏感,談落地或為時尚早,革新車險仍待時日。

謀變革,汽車上游企業擬“涉水”車險

據瞭解,寧波高發擬以自有資金出資2億元,持股佔比20%。公告內容顯示,主發起人還包括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勝電子”,600699.SH),擬出資3.3億元,佔比33%。

從股東背景來看,寧波高發、均勝電子均為汽車上游企業,歸屬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細化來看,寧波高發作為整車製造的一級配套商直接供貨,如汽車變速操縱控制系統、加速控制系統產品等;均勝電子主營業務包括車載互聯繫統、汽車安全系統等。

事實上,2017年4月,作為主發起人的均勝電子曾披露關於擬發起設立財產保險公司的公告,彼時,還無意向參與方,如今寧波高發的加入,或使得財險公司籌建事宜略向前一步。

為何汽車上游企業擬發起財險公司?

均勝電子直言稱,根據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到2020年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達到5%的要求測算,整個保險行業保費收入需達到15.5%的年複合增長率,“2020年,整個車險市場規模約為1.2萬億”。由此看來,車險“蛋糕”帶來的巨大規模及潛在利潤刺激,也為擬進入保險行業的直接驅動力。

另一方面,則是寧波高發基於汽車相關主業的產業鏈延伸。

“將智能網聯、車載信息服務和汽車安全領域與汽車金融服務相結合,探索相關領域的商業模式”,寧波高發介紹稱,將促進創新智能網聯技術和車險產品的發展,同時開展更公平、科學的車險定價模式,通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進一步促進駕駛者改善駕駛行為習慣,加強行車道路安全,減少財產損失。而基於產品創新,也能增加寧波高發盈利點,“優化盈利結構,提升公司綜合競爭能力”。

“上游企業進入車險行業是好事,只有競爭才能推動行業進步”,一位車險業內人士對藍鯨保險分析道,目前存在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涉足車險行業的現象,“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想離客戶更近一步”。

前端發力,欲除車險虧損“痼疾”

事實上,車險業務一直是財險公司的業務重頭,佔比近七成,但寡頭現象嚴重,多數險企車險業務難以盈利,定價、查勘、理賠等環節成本居高不下,競爭激烈,渠道費用高企,“低價格戰”每每使中小險企苦不堪言,高賠付率則壓低利潤水平,儘管科技賦能、產品創新等革新之聲也並不少聞,但鮮有實際成果“落地”。

“車險盈利主要看兩點,一是獲客能力,這取決於股東資源以及股東、管理層業務拓展能力,二是風險管理能力,傳統方式是根據車輛過往出險情況,進行客戶畫像”,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對藍鯨保險分析道。

“車險風控的70%集中在前端承保”,徐昱琛進一步解釋稱,尤其是在個人車險業務中,相較於後端理賠,從源頭上控制車險發生概率,才是險企需要抓住的重中之重,“需要明確車險售賣對象,以及如何給出正確定價”。

車險行業低價格、高賠付率、低利潤的“痼疾”面前,寧波高發、均勝電子即從前端描繪了一張藍圖,擬結合智能網聯技術探索車險產品發展。

事實上,瞄準車險前端的並非一家,融盛財險也欲分羹,其擬背靠股東東軟集團在車載系統方面的優勢,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打造“駕駛行為分析/車聯網+車輛”保險。

據瞭解,車聯網數據收集主要集中在車輛性能的改變以及用戶用車習慣,包括使用時間、功能、環境和駕駛習慣監測等,基於以上數據,與車輛保險結合,進而根據駕駛習慣進行風險預判,定製化車險。

而依託車聯網和ADAS安全駕駛輔助系統,以相關技術和數據處理能力為核心,在銷售前端開展風險識別和篩選,引導安全駕駛行為,一是為降低出險頻率,二是運用車聯網技術擠壓汽車保險理賠水分,提升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水平與風險控制能力。

大勢所趨,落地仍為時尚早

大勢之下,車聯網產品的創新、科學定價的落地又有何難點呢?

首先從用戶角度來看,“難點不在於技術,一是如何改變用戶習慣,二是可否有足夠的線下服務能與線上業務相結合”,上述車險業內人士進一步解釋稱,目前,車險業務獲客難且黏著度低,“現在談落地還為時尚早”。

此外,行駛數據獲取也並非易事,例如,在風險篩選和核保方面,要在客戶授權使用的前提下,才允許險企採集和處理車輛駕駛行為數據,構建駕駛行為風險評估模型,進行費率精算。

再來看定價方面,區別於傳統的車險定價方式,基於車聯網的科學定價,更契合個人行車習慣,為個制化條款費率。

“在定價環節,風險變動意味著費率調整,若風險程度升高,客戶對於價格的提升將難以接受”,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說道。

從汽車上游企業角度來看,與普通險企相比,其在行駛數據方面或有相對優勢,但也仍存不足。“車商可能有行駛數據,但是沒有理賠數據”,徐昱琛提醒稱,理賠數據等資源集中在險企手中,汽車上游企業前期或沒有足夠的數據樣本來進行產品開發,而車險產品的風險係數預測,很大程度依賴於歷史數據的建模。

“通過技術應用來革新車險行業難點還在於制度方面”,經濟學家宋清輝補充道,通常情況下,技術容易取得突破,但制度往往會“慢半拍”,“只有制度先行,創新才更佳具有活力”。宋清輝指出,儘管車險領域“科技+”聲音不斷,但落地情況難言樂觀,稍有“紙上談兵”之嫌。

“車險行業水很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說道,但在此背景下,行業還是需要積極創新嘗試。

“人保、平安、陽光、眾安四家險企UBI(基於使用的保險)產品審核通過,說明監管層面是認可新車險產品的”,上述車險業內人士說道,儘管目前監管報備審批新產品的條款還暫未確定,“但未來市場一定會重新洗牌,這個趨勢不可逆”。(藍鯨保險 李丹萍)

本文源自藍鯨保險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