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費用戰」怪圈怎麼破

車險“費用戰”怪圈怎麼破

車險手續費無序競爭硝煙再起。上證報日前通過對車險市場的一輪調查暗訪發現,兩個月前才落地的商業車險手續費上限統一的“盟約”如今已告瓦解。彼時以自律公約的形式約定的“紅線”——大險企20%、中小險企最高可至28%——在一些地區已被突破至30%甚至更高。

車險手續費自律公約為何屢定屢破?深諳手續費高企之傷害的保險公司,緣何還要“飛蛾撲火”?這樣的惡性循環,究竟何時能解?

暗度陳倉破“紅線”

兩個月前全國財險公司對車險手續費上限的聲聲承諾言猶在耳。如今,一些公司便開始蠢蠢欲動,表面上仍履行承諾,背地裡卻暗度陳倉,屢屢突破手續費上限。

這些財險公司突破“紅線”的手法相當隱蔽,甚至令監管部門“無據可查”。上證報從某財險公司內部瞭解到,明面上,一些財險公司還是遵循自律公約的,發票按照上報銀保監會費率時約定的手續費執行;但暗地裡,還會另外“補貼”一些費用給中介渠道商,暗補的主要支付途徑有兩種:一是在積分商城購買積分後轉贈,二是通過技術服務費結算。

這相當於變相突破了手續費上限。“具體補貼的額度標準有兩種。一種是跟中介渠道的保費規模掛鉤,以廣告費、宣傳費的形式返點,隨著業務規模的增加,返點比例也相應提升。另一種是跟理賠率掛鉤,以風險控制費用的形式返點。”業內知情人士透露說。

生存壓力下的無奈

這本是一場空前的手續費改革。6月下旬,大型保險公司呼籲行業實施車險手續費自律。7月初,銀保監會專門發文要求報送車險手續費的取值範圍和使用規則,且實際執行的手續費率要與上報給監管部門的一致,即嚴格執行“報行合一”。8月初,各地保險行業協會紛紛下發相關指引,各險企簽署“報行合一”承諾書。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快一些地區變相破“紅線”的消息不脛而走。監管相關部門對自律公約的倡議是何等的不遺餘力,但迫於生存壓力,一些險企還是陷入了車險手續費變相違規的泥淖。

前腳承諾、後腳違約,部分中小險企向記者道出了箇中無奈。“車險保費收入的斷崖式下滑,讓我們不得不重走老路。以某地區一家財險公司的一個銷售渠道為例,以前來自該渠道的車險月保費收入大概有500萬元,手續費改革後降至100萬元左右。”

根治得靠市場化

車險手續費競爭源遠流長,一些地區曾因無序競爭而陷入車險業務整體虧損的窘境。然而,好了傷疤忘了疼,財險公司始終走不出“費用戰”的怪圈。

“這些年來,車險手續費治理基本以自律為主、監管為輔。為什麼會管不住?我認為,還是違規成本太低了。”一家中小規模的財險公司高管直言,數十萬的罰金與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保費規模相比,實在是“毛毛雨”,有些險企願意為此鋌而走險。

“一味地管制是不現實的,最終還是要交給市場來解決。”一位小型財險公司總經理認為,根治車險手續費亂象,應加速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將定價權交給市場,讓財險公司徹底實現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在車險費用充分被擠壓的情況下,財險公司才會有動力將核心競爭力從價格轉向創新與服務。”

車險“費用戰”怪圈怎麼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