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侃:個人健康險費率已到極致 避免成為下一個“車險”

隨著民眾保障意識提升和健康險供給增加,近年來個人健康險進入快速發展期,但快速增長的賠付率也引起行業人士關注。

近日召開的首屆陸家嘴國際再保險大會期間,怡安再保險解決方案健康險業務大中華區負責人李純侃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百萬醫療險和終身重疾險的產品費率已發展到極致,再保市場已感受到壓力。未來如果繼續一味低價競爭,市場會越做越小,市場和風險的平衡可能被打破。

健康險費率已到極致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至今的近十年間,健康險業務在大多數年份(除了2017年)都遠高於壽險業務增速。但健康險發展亦蘊藏隱憂。今年前9月,健康險保費收入5677億元,同比大增30.9%,依然高於同期人身險14%的同比增速。但同期健康險賠款1637億元,同比增長36.99%,與保費增長出現“倒掛”現象。

談及健康險賠付快速增長這一現象時,李純侃表示,個人健康險市場發展還不到五年時間,其中健康險市場增長最快的兩大險種——百萬醫療險和終身重疾險的產品費率已發展到極致:一方面產品費率越來越低,另一方面手續費越來越高,再保市場亦已感受到壓力。

他認為,目前健康險市場兩大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一是定價過於市場導向。有險企採取“錨定競品”策略,完全根據市場價格而非風險因子來進行自身產品定價,這種定價模式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二是無限擴大保障範圍。例如,終身重疾保險保障範圍擴展到了100多種,輕症賠付病種和賠付次數也在大幅增加。

在李純侃看來,單純“價格導向”的“賠本賺吆喝”模式不適用於健康險市場。一方面會導致市場蛋糕越來越小;另一方面會破壞健康險市場的健康發展環境。

“健康險目前整體上尚存一定的利潤空間,但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利潤空間必然是越來越窄。”李純侃說,目前“百萬醫療險”的簡單賠付率大約在30%以上水平,平均綜合成本率水平在70%~80%之間。未來如果一味用低價吸引民眾購買,市場會越做越小。此外,從產品設計上來講,這樣的發展趨勢導致再保壓力非常大,市場和風險的平衡將被打破。

據悉,“再保難”問題已在部分長期重疾險上出現。由於產品的激進設計,以及缺乏經驗數據的支持,國內再保險業對於長期重疾險的再保支持已經非常謹慎。

李純侃認為,目前百萬醫療險的年銷售保單量約在9900萬單至1億單,以“百萬醫療險”為代表的個人健康險對於提升民眾醫療保障水平有很大作用,保險公司應正確的迭代產品,而不是一味降價或者稀釋承保利潤,才能推動健康險市場健康穩健的發展,避免讓健康險像車險一樣陷入行業普遍承保虧損的困局。

外資再保關注健康險創新

李純侃表示,快速發展的中國健康險市場已經吸引了一些外資再保公司的注意。部分中小保險公司由於體量原因以及創新問題,導致其很難在國內再保市場尋找到合適的再保人,這成為部分外資再保進入中國健康險市場的一個契機。

他分析,外資再保公司積極參與中國健康險市場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可以通過再保業務更多地瞭解中國健康險市場,積累更多區域健康險數據;二是部分外資再保公司在細分領域耕耘多年,對於某些細分市場有比較深刻的瞭解,願意參與推動創新。

李純侃認為,未來健康險市場參與主體會越來越多,在價格競爭之外,推進創新和細分市場也非常重要。以 “百萬醫療險”為例,未來發展有兩大方向:一是下沉市場。未來保險銷售對象將下沉到三線、四線城市,產品形態也需要進行相應調整,比如目前1萬元免賠額在一、二線城市能夠有效匹配,但到了三、四線城市就有點高了。二是細分人群。例如,傳統健康險比較注重25週歲至45週歲這一主力人群,針對10歲以下的兒童及60週歲以上老年人群體的產品比較有限。

李純侃表示,目前正在和保險公司研究規劃長期少兒重疾險和老年重疾險。通過體檢或核保細化,以及部分疾病除外等方式,是可以將一部分老年人也納入健康險保障範疇的。此外,也在嘗試通過創新設計在產品保障中增加靶向藥類別,推進健康險產品創新。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